第 5 章 改进 GD 银行债券承销业务内部审计的建议
5.1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首先,参照相对可行的指标,确定审计员选拔机制,同时根据不同业务分类确定不同内部审计人员,这样更有利于内审工作的开展。单就债券承销业务的内部审计人员选拔而言,至少需满足以下条件:其一,需至少有经办债券业务的经验或在经营单位全程跟班学习过债券承销业务,要充分了解该类业务的流程及要点;其二,需通晓基本的业务理论,并有相关从业资格及专业素养,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需具备证券从业资格,对宏观市场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有着较为充分的了解;其三,内部审计人员需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对风险有正确认识,且有责任心。
其次,GD 银行应重视对债券承销业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强化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积极组织专项业务培训活动,确保审计人员均能积极加入到债券承销相关培训活动中,对于培训内容,可考虑系统升级、业务知识、风险理论等不同方面,由此职工学习到相关理论知识,并在工作中巩固知识,通过实践和理论融合的模式,提升工作能力。具体培训方式而言,一方面,可采用内部审计人员“以岗代训”的方式,将内审人员定期安排至投行业务部门跟班学习,在实践中得到专业技能的增长;另一方面,在投行业务条线的干部员工进行各类业务培训或前往银行间交易商协会进行相关业务培训时,可允许部分债券业务内审人员一同参加;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安排审计员进行考试,通过考试来巩固日常工作中的学习内容,发现自身业务能力的不足,帮助其在后续的工作中更好地学习。
........................
结论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变革,商业银行间的竞争逐渐白热化,仅靠存贷利差带动利润增长甚至仅是维持利润水平已经远远不够。债券承销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创新型产品在打开市场后于近几年发生了井喷式的增长,该类业务在我国的成长期较短,成熟度不高,风险点较多,各大银行应重点关注其风险管理,重点加强债券承销业务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按照实际情况调整防火墙机制,有效预控银行债券承销业务风险出现。
本文立足于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业务内部审计角度,按照风险管理理论、内部审计理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开展的研讨活动,阐述了以 A 债券承销项目为例的 GD 银行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了问题出现的真正诱因,也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意见,可确保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业务得到快速发展,优化内部审计程序,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展现出工作的高效性,也能够按照实际情况调整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本文认为,GD 银行关于 A 债券承销项目的内部审计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全面识别外部风险;二是内部审计价值未得到充分实现;三是相关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配合程度不高;四是债券业务内部审计的信息科技系统不完备。通过研究问题出现的原因,本文采用了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提出的有效建议如下:首先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其次要完善内部审计机制,推动内部审计走向完善、规范,从而促进债券承销业务健康发展;再次是建立部门间及部门内部的有效沟通机制;最后要加强债券业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与效率。改进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业务的内部审计工作,有助于银行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保障业务安全、稳健运营,同时提高经济及社会效益。因此,本文提出的调整意见有助于提升 GD 银行债券承销业务的内部审计工作效率,提升其内部审计价值。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