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历史教学论文格式、历史教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无忧毕业论文设计网:简析历史教学和社会调查方法的结合应用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679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1205262039431387 论文字数:2839 所属栏目:历史教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无忧毕业论文设计网:简析历史教学和社会调查方法的结合应用

 

摘 要: 社会调查方法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研究方法,帮写毕业论文在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和统计学等领域,它都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在新的时期、新的课程理念下,把这一研究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历史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贴近历史、贴近社会,把历史与生活、历史与学生紧密相连,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诸多能力,并进而涵养他们的历史情怀。

 

关键词: 社会调查方法 历史教学 意义

 

一、社会调查方法是新课程理念的充分体现

(一)关注现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意识何谓历史意识?历史意识就像一张“交织着解释过去、理解现在、预测未来的网”①,它是“将过去、现在以及将来之企望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心灵活动”②。年青一代有了历史意识,才会产生对民族、国家、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历史中丰富的人类文明成果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今天的现实,还可以指导他们未来的行动。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历史教学服务于现实的功能被大大地埋没了,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历史对于他们认识和理解现实社会帮助不大。而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不但可以让学生熟悉身边的历史,拉近他们与历史的距离,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认同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传统美德,激发他们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从教育过程和学生的发展而言,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从而在实践中忽视了学生认识过程的心理学特点,使学生学习成了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的模式。这种学习窒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基于此,新课程要求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过程。社会调查的过程,就是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社会调查方法可以切实地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使主动探究和个性化学习贯穿调查过程始终。要完整地进行一次调查,从调查课题的确定、计划的制订,到调查实施、收集经验材料,再到形成总结性报告并进行展示和交流,整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实际上都体现着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体现着他们的个性化选择。帮写硕士毕业论文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指导他们利用适合自己的调查方式,进行自己感兴趣的调查,并尊重学生们在调查后得出的个性化结论,多赞赏他们独特性的理解和富有个性化的表达。

(三)尊重他人,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能力社会调查方法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正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对合作精神培养的不足,增加师生间、学生间及学生与研究对象间的接触、交流、协作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可体验合作的成功或挫折,学会倾听、宽容与分享,逐渐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并掌握良好的合作技能,养成尊重和关爱他人、乐于与人交往的良好品质。社会调查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人类的交往表达能力是实践的结晶,这是在任何教科书上都学不到的。社会调查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沟通,学会待人接物。同时增加社会调查的经历,无疑会对学生提高表达能力、社交胆量、交往技巧大有益处。

 

二、社会调查方法是研究性学习的理想载体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从历史学习和社会现实生活中选择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以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个人与他人合作的方式从事学习的一种模式④。这种学习方式具有问题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社会调查方法与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有着许多的交汇点,社会调查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而研究性学习也可以凭借着社会调查这种形式得以实现。

(一)从身边入手,科学选择研究课题研究性学习和社会调查都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学生能否产生问题意识并提出对自己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关键。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是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是研究性学习和社会调查的起点和主线,也是二者的落脚点。因此,运用社会调查方法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身边入手,发现问题,科学地选择符合他们实际的课题,展开研究。

(二)注重过程,体验开放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和社会调查都特别注重学生对学习的体验和过程,都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问题设计、查找资料、社会调查、形成结论的过程,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体验,产生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并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的是与接受性学习完全不同的学习情境。接受性学习是一种封闭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习目标单一化、学习过程程序化、学习评价标准化。而在研究性学习和社会调查这样的发现性学习中,学生体会到的是开放式的学习情境。就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来说,首先问题的提出就具有开放性。学生的问题可以来自不同的渠道,既可以来自课堂学习,又可以来自社会实践,学生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其次,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具有开放性。既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既可以在师生间、同学间,也可以在亲属间或陌生人之间;再次,学习的方式具有开放性。既可以独立探究,又可以小组合作,既可以访谈、考察,又可以借助文字影音资料或现代化网络;最后,评价具有开放性。在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收获各不相同,研究的结论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学生可以有创造性地表现或得出很个性化的结论。

(三)亲身实践,感受研究的苦乐社会调查是以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这正契合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特征。两者都强调“从做中学”,强调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综合性信息和直接的经验。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学生了解了“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调查取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逐步养成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的习惯,养成全面、联系、发展地看问题的习惯,形成求真务实的品格。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就基本懂得了进行研究的路径,就可以在实践中萌生科学精神,在实践中享受探索的乐趣。同时,强调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也意味着学生要面对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艰苦情况,面对一些不曾预想的问题和困惑,论文帮写甚至面对挫折和失败,如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做的调查,可能结果却所获寥寥。其实,这正是与探究行为共生的一种结果,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痛苦,更是研究性学习给予他们的一种宝贵的“体验”。学生们品尝了研究之“苦”,才会更珍惜收获时的喜悦,更明了研究性学习的真谛,即我参与其中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