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文学论文格式、文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常新港儿童成长文学小说研究

日期:2022年04月22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052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01131430005150 论文字数:33233 所属栏目:文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让疲惫的孩子们在梦中实现自己的愿望,给他们一个心灵的栖息之地。在《灵魂草场之旅》中,女孩儿陶然在睡梦中去往了灵魂草场,这个拥有着清澈的水潭,墨绿色的宽叶林和有着明亮眼睛动物的宁静草场,美丽而又安静,少女陶然渴望入梦,不仅仅是因为梦中的美丽草场,而是渴望心灵与身体上的自由,陶然三次入梦,入梦成功则安宁欣喜,入梦失败则焦躁失落,这里的梦意象代表了她的心理状态,她正渴望来一场心灵上的逃亡。

..........................


第三章 常新港儿童成长小说的创作特色........................35

一、悲剧:成长的另一种书写.......................35

二、独特的叙述语言:从深沉平实到冷凝酣畅............................37

三、行走的思想者:成长问题的深度求索............................40

结语.........................44


第三章 常新港成长小说的创作特色


一、悲剧:成长的另一种书写

“儿童文学作为文学,应描写包括悲剧在内的现实世界”。[69]从古老的希腊神话到如今文坛上的悲剧作品,悲剧性都是其作品的支撑点之一,在当今的理论家们在纠结儿童文学到底要不要表现悲剧,表现的程度有多深刻的时候,众多儿童文学前辈已经用他们优秀的作品向我们展示出了悲剧的特殊审美价值。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契科夫的《凡卡》、叶圣陶的《稻草人》,都是儿童文学作品中足以传世的佳作,其作品中蕴含的浓烈悲剧色彩让少年读者感受到了世界并不美好的一面,《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小年纪的女孩儿,本该是在父母身旁撒娇的年纪,但是却为了生存而赤脚走在冰冷的大街上叫卖火柴,她没有温暖的家庭和亲人的疼爱,只能在火柴带来的微光里做一场永远不会实现的美梦。

生活将女孩儿推到孤苦无依的境地,然而她却并没有因此放弃,仍然抱着微弱的希望维系着自己脆弱的生命,在这种无力的抗争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不甘毁灭的人格的独立反抗的精神,虽然这种抗争在最后来看是无济于事的,女孩儿只能在幻境中得到些许安慰,“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这悲惨的结局唤起了人们对女孩儿的同情,反观现实进而更加珍惜现有生活。可以说,没有悲剧,就不会这么多足以传世的佳品。

儿童文学大家们已经用自己的作品证明了儿童文学是可以表现悲剧的,现实生活是复杂多变的,充满了艰险、悲伤和苦难,儿童也不是身处于世外桃源中,他们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难免会遭到打击与磨难,而让悲剧进入儿童文学领域,对儿童的成长反而起着促进与磨练的作用。常新港将目光对准少年的精神领域,以其独特的慧眼观察着少年成长过程中面对的种种复杂现实矛盾和社会问题,在保留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地域特色的同时,更加细致的思考造成少年成长悲剧的负面因素,以一个个悲剧故事拷问人性,探寻成长的真谛。

........................


结语

从上世纪 80 年代到今天,常新港已经走过了长达 30 年的儿童文学创作之路,创作风格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在成长小说的创作上,常新港早期注重以深沉的悲哀警醒世人,关注成长在特殊历史年代里少年的隐形精神伤痛,而新世纪后的作品风格则渐趋欢快明朗,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展现少年奇异的成长故事。虽然作品的题材、风格都在不断变化,但是始终不变的是他对少年成长历程的关注,在书写少年在成长旅途中所遭遇的悲伤苦难的同时,也给孩子们传递着勇气和信念。虽然常新港的部分作品中也存在着一定经验化、模式化的弊病。作家在书写那些成长中的少年时,自己也在伴随着他们不断成长,为当下青少年贡献出更多质量上佳的作品。

“作家的风格都是不同的,追求的也不一样,我一直在追求‘真实’,文学的‘真实’,因为‘真实’是生命力,它是有力量的,我一直坚守那种有力量的写作”,[97]正是这种“真实”的写作追求让常新港直面少年成长过程中无可避免的死亡,孤独,冲突等负面因素,并对此进行深入的挖掘,展现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但常新港同时又是温暖的,在描写少年心理伤痛的同时也给少年提供了舒缓伤痛的方式,自然世界里青草和泥土的清香可以抚慰人心;在幻想世界里少年可以发足狂奔,为自己找寻到一条发泄的通道;来自家人朋友的关爱让少年的成长旅途充满温情;同时,常新港也关注了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性建构问题,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性别角色期待等问题,让他的儿童文学写作不是高高漂浮的“空中楼阁”,而是沉下来,下沉到成长期的少年中间,以他们的眼光审视世界,这种创作是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与社会意义的。在被“甜腻”的写作之风席卷的儿童文学界,希望常新港在坚持这种有力量的写作的同时,不忘初心,为当下儿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成长故事!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