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教育教学论文格式、教育教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烟威地区红色教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基于情感教育的视角

日期:2020年05月16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540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005130913521873 论文字数:23695 所属栏目:教育教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教育教学论文研究,通过本文的写作,笔者深深地感受到红色教育资源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当下三维目标向五大核心素养转变的现实下,更要求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尤其是关于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和提升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一研究课题顺应了初中课程改革和新教材改进的趋势,能够较好地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历史教学完成对学生情感教育的任务。笔者在查阅了相关的文献以及在实地参观考察的过程中,也被胶东的烟台威海地区所保留下来的红色教育资源所打动,共产党人革命和建设的精神之火永不会熄灭。


一、红色教育资源应用于初中历史情感教育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新的经验。学生是带着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融入课堂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教师起到主导作用”①。所以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兴趣,同时历史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知识,让学生在原有知识表征的前提下,再去接受和理解新的知识。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对自己身边的历史更感兴趣,因为这些更贴近他们的生活,甚至身边的历史人物、历史英雄的故事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激起他们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以及学习观的指引下,在历史学科情感教育过程中,地区的红色教育资源可以作为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增长点,无论是在备课还是在上课的过程中,都可以流畅的贯串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学生理解历史中的情感。

2.多元智能理论

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传统的智力测验仅关注智力在语文与逻辑方面的能力这一缺陷,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指出每一个人至少都有九种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肢体-动作智能、人际智能、空间智能、内省智能以及自然智能、存在智能。”②由于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差异,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发展不均衡,存在着优势与弱势的差异,所以这些智能就需要用不同的手段进行组合。这也就注重了人的综合发展以及强调了个性化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也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素质教育尤其突出的强调了人的思想道德、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这也就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了影响,对比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的培养也应该是多元的,由于每个学生的智能组合是各种各样的,在历史教学中应激起和使用学生的多种智能。要想开发人的潜能,综合发展多种能力的同时又注重个性化的发展,历史教师就要采用多种有效方式呈现信息,为学生历史情感提供多种选择。以有利于学生在自己合适的智能下更快的掌握知识。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利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并陶冶其情操,这也就指引了本课题的提出与研究。
..........................


(二)现实依据

1.必要性

(1)初中历史三维目标的要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紧密结合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都要考虑到三维目标的要求。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片面的知识灌输导致的是学生对书面知识的死板掌握。就拿历史学科来说,对于某一个朝代,通过单纯的历史知识的灌输,学生只能了解这个朝代有哪个皇帝,做了哪些事情,而对于这个朝代带有情感的具体体悟却是没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把历史教育的具有的社会教育功效和人的发展教育作用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学会做人。这一目标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走向。在历史教学中,要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历史教育形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素质教育中应用的更多。在当前历史教学中,往往还是存在着过于追求知识的掌握、过于追求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学生情感目标的培养的现象。有的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识到了这一目标,却把历史情感教育定义为仅仅是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认为凡是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知识都可以在课堂上对中学生进行历史情感教育,这种做法忽视了主体的主观感受,是片面的。在当下的教育趋势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很多历史教师能灵活根据自己的课程安排进行妥当处理。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现在成为了三维目标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了历史教师无论是备课还是课堂上都需要注意的精华部分。在历史教学中,贯穿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是精神上的洗礼,通过完美的教学过程以及丰富的历史知识的启迪,学生们接受的是情感上的升华,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在历史中,学生可以在更多的历史史实中更好地感悟爱国主义等情感体验,通过一幕幕历史的再现,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动因。“中学历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以情感为中心,以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为目的,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要挖掘历史教学中的优秀育人资源,强化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①历史学科中的育人资源丰富多样,红色资源作为如今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能够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起到积极地辅助作用。中学生能在历史教育中从红色教育资源的总结中,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坚定新时代的伟大目标,这正是历史教育中情感的需求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在三维目标培养上,尤其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历史教师往往只注重解读教材,并且解读教材的的能力较弱,因此学生只能从表面去看教材,从老师嘴里听教材,缺少情感感悟。这也就阻碍了情感目标的培养,往往使目标培养流于形式。而在历史授课的过程中,通过故事讲述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国历史的过程中结合必要的和该地区该教材内容相联系的红色资源,带着自己的情感感悟历史,这也就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了升华作用。在历史课中,有的教师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却不注重方式方法的应用,往往存在利用表面说教的单一形式。单靠说教,学生们也只能有当时的情感共鸣,但究其最终情感目标的达成还是缺少相当大的一段距离。而在历史课中,红色教育资源的渗透式应用,学生通过从教材中去拓展或者是去亲自参观考察,从历史名人、历史遗迹中探究历史的发生发展轨迹,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以及独立的历史感情和意识。

..........................


二、烟威地区红色教育资源分类


(一)纪念馆与遗址类资源

1.马石山烈士陵园和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

1942 年,日本侵略者在马石山制造了马石山惨案,当时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使得日军后部供给遭受着严重的威胁,日军组织调动优势兵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在日军扫荡时,马石山附近的党政军机关、兵工厂、医院和六千多名群众,灵活地突破了日军的重重包围,分散突围。日军见此情况转而屠杀马石山上没有来得及撤出的群众,制造了马石山惨案。据幸存者讲,每个村子都遭到抢劫,马石山上五百多名百姓被杀害,百姓痛苦不堪。马石山烈士陵园于 1970 年开始修建,以此来纪念在革命年代为正义奋勇献身的抗日军民。马石山烈士陵园的建址位于威海市乳山市马石山,从陵园里抬头可以看见革命烈士纪念塔,该塔建于马石山的主峰上,纪念塔的正面刻有“革命烈士纪念塔”这几个字,笔者亲自实地考察,从远处看过去,纪念塔在主峰上庄严肃穆,它的存在见证着一段可悲可泣的历史。

1942 年日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搜捕大扫荡,胶东地区数千名群众被围困在马石山区,日军想借助大火围困群众。八路军七连六班十名战士执行完任务就一直向西进发,中途到达马石山,他们本来是要继续到达指示地点作战,当他们看到群众们身陷绝境走投无路这一情况,决定即使违背上级指示,也要放弃原来的计划,留下来帮助群众突破包围。他们的选择其实是冒着生命危险的抉择,他们前后四次闯进日军包围圈,最后只剩下班长王殿元和两名战士,在子弹打光的情况下,三个人紧紧围在一起,拉响了仅剩的一颗手榴弹,英勇就义。马石山十勇士成为民政部第一批公布的全国五个抗日英雄群体之一。现在的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位于威海市乳山市,十勇士纪念馆旁边是烈士的墓地,在这里纪念为抗日保护群众流血牺牲的战士们,他们的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他们的奋勇杀敌的精神,他们为了群众和人民的利益舍生忘死的精神在纪念馆中的图片和文字记录中呈现,纪念馆共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是艰苦卓绝万众抗日烽火旺、军民动员同仇敌忾反扫荡、视死如归舍生取义救民众军民情深血肉相连同生死,每部分都以组合的形式配以标题似简短有力的文字概括了军民情深、同生死的深情大义。

.............................

(二)红色作品与影视类资源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烟威人民开展了顽强拼搏的革命斗争,为革命的胜利及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创造了富有特色的胶东红色史学及文学作品。

烟威地区红色教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基于情感教育的视角

1.史学作品

《中共烟台地方史》《红色印记》《胶东红色故事集》《郭寿生纪念图文集》《胶东子弟兵》《海洋地雷战》《胶东红色文化丛书》《胶东红色诗文选》《威海军事史》《烟台要事考略》等一批优秀的红色著作以它们独有的形式记录着那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其中《胶东红色文化丛书》主要记述了以烟台为代表的胶东地区所形成的红色文化,以及它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丛书分为多册,研究的主要是胶东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在不同方面的基础上深刻把握胶东革命的现实内涵。这一系列丛书有助于读者全方位多角度了解胶东革命的历史脉络,加深对胶东革命的历史认识,形成对胶东文化的感性体验。《威海军事史》是一部记录有关威海地区战争和军事活动的历史书籍,读者可以较为清晰地了解威海地区的战争活动,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和审视国防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书中的记录感受威海革命者的顽强精神。

2.文学作品

《苦菜花》《山菊花》《迎春花》是威海乳山籍冯德英先生创作的革命历史题材的三部曲,它们体现的是胶东人民英勇不屈的革命斗争精神,诠释着红色文化的正能量。其中《苦菜花》是以母亲的英雄形象为主,塑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