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金融管理论文格式、金融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

日期:2021年05月18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638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05050755076854 论文字数:32633 所属栏目:金融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24

3.3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异质性企业创新的作用差异..... 31

4 实证设计 ............................... 32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32

4.2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评价指标构建............... 32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50

5.1 结论.......................... 50

5.2 政策建议..................... 52


4 实证设计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我国 2008-2018 年的沪深 A 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数据类型属于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对原始数据做了以下处理:(1)剔除了金融行业的样本,因为金融行业主要提供融资服务,很少涉及创新;(2)剔除了在样本期间被标有S、ST、PT 等特殊字母的样本,因为这些公司的财务状况可能存在问题,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剔除了无形资产和其他变量存在数据缺失的样本;(4)剔除了上市日期在 2007 年 12 月 31 日以后的样本;(5)仅保留了具有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观测值的样本。经处理后,最终得到 9614 条平衡面板数据。另外,在实证过程中,为减少异常值的影响,除哑变量以外,本文对其他所有变量均做了前后 1%的缩尾处理。用于开展数据处理和实证分析的软件工具为 Excel2016、SPSSAU 和 Stata14.0。

本文研究所用到的数据包括行业层面的行业竞争度数据和企业层面的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数据。所有数据均来自于 CMSAR 金融数据库和 Wind 数据库。

表 4-1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评价体系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本文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背景出发,以我国沪深两市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融资约束和企业创新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上,首先我们介绍了我国当前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经济结构失衡的客观现状,分析了国家通过实施改革举措促进我国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助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必要性,提出了融资约束阻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理论依据,由此引出了本文的研究主题并说明了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方法以及可能有别于其他文献的创新之处;其次我们梳理了有关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的相关文献,把握了现有研究的进展和方向,了解了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对它们进行了总结和评价;然后我们归纳了现今相关研究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及其溯源、发展动态,并将其运用到了研究主体关系的理论分析环节,提出了合理的研究假设;最后,在实证部分,我们参照了有关学者的研究总结,从金融供给结构、金融供给规模和金融供给效率三个维度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相关研究变量纳入了温忠麟教授的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回归检验,同时,我们还对企业的异质性特征做了进一步的讨论,分别从企业的所有权性质、资产规模和成立年限实证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异质性企业创新的影响差异,根据实证结果,我们一步步验证了理论分析环节中提出的合理假设,并在实证最后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也得出了一致的结论:

(1)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融资约束问题,融资约束的存在阻碍了它们的创新发展。尤其对初创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而言,它们由于资产少、利润低、抗风险能力差、缺乏抵押担保和“预算软约束”的原因,难以从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获取创新研发资金,面临着比发展成熟的企业、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更加严峻的融资约束问题。

(2)我国实施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通过显著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具体而言,通过金融供给结构改革,可以优化调整融资结构、改善期限结构错配、权益错配和服务对象有偏的问题。提高直接融资占市场融资的比重、股权融资占直接融资的比重的融资结构优化措施,一方面可以让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较高的效率实现资本融资,另一方面可以在有效防范企业出现债务风险的同时实现融资资金性质与研发创新活动的良好匹配。而改善期限结构错配、权益错配和服务对象有偏,可以在稳定市场风险、降低社会杠杆率的同时减轻对初创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创新融资的“挤出效应”,重塑这类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