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3 章 广东省制造业的发展脉络及特点 ........................ 45
3.1 广东省工业的总体发展态势 .............................. 46
3.2 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 48
第 4 章 广东省制造业空间布局的演变 ............................ 73
4.1 广东省各地区专业化水平的变化趋势 ................................ 73
4.1.1 广东省各地区间的专业化水平分析 .................................... 74
4.1.2 广东省各市的地区相对专业化水平 .................................... 81
第 5 章 广东省制造业空间布局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105
5.1 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 ................................ 105
5.1.1 资源禀赋 ............................. 105
5.1.2 劳动力成本 .............................. 107
第 5 章 广东省制造业空间布局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
5.1.1 资源禀赋
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可以分为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资源禀赋两大类。自然资源禀赋是影响产业空间分布最直接和最基础的因素,为产业布局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从比较优势理论开始,区域产业分工被认为会按照资源禀赋特征进行生产,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和要素的密集度是主要考虑的因素,并依据区域间的相对成本差异确定最优的产业地理集中地。以赫克歇尔—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为代表的新古典贸易理论在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形成的原因中认为产业的区位选择由各国(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地理条件所决定,如果区域间没有资源禀赋上的差异,在规模收益固定和完全竞市场条件下,经济活动会呈现出均匀分布的特点,因此,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与资源禀赋密切相关,尤其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往往分布在资源禀赋丰富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对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影响既有直接性也有间接性,直接影响表现在工业用地、水、矿产、能源等资源的丰富程度会极大程度地制约一些重化工业的发展;间接影响体现在以第一产业的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制造业对于第一产业所需自然资源的依赖,如农副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制品业等。Kim(1995)①在对美国制造业区位选择的分析中发现自然资源禀赋对于制造业区位选择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Ellison和Glaeser (1999)②研究发现能够反映自然资源投入方面的变量,如农业投入、木材投入、耗煤、耗电量等都与美国制造业的地理分布存在显著相关,且得出产业空间分布20%的原因是由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方面;Traistaru、Nijkamp 和 Longhi(2002)③发现要素禀赋和接近欧洲核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欧洲国家的制造业区位选择。自然资源禀赋对中国产业布局的影响更加明显,例如,二十世纪八、九十年时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成为全国工业的中心城市,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等地依赖于当地的丰富矿产资源成为当时全国工业重心。杨洪焦、孙林岩、高杰(2008)④认为1988~2005年中国制造业聚集度不断上升,且自然资源依赖度高和技术含量高的行业的聚集现象尤其明显。
.................................
第 6 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本文主要结论
本文首先考察了国内外关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研究现状,总结了产业集聚和产业扩散的相关理论,并对广东省制造业发展趋势、发展历程、产业地位和发展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又利用地区间专业化指数和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分析了广东省内四个经济区域的专业化分工情况以及专业化水平的变化趋势,阐明了广东省制造业空间布局的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全省及四个经济区域的分类型制造业的产值份额的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以判断各种类型制造业在广东省内的运动轨迹,同时对广东省 21 个地级市的制造业集中率以及制造业两位数行业的空间分散度指数进行了研究;最后,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广东省制造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1)广东省的工业增长经历了 1987—1995 年和 2001—2007 年两个高峰期,2008 年以后工业增速大幅下降,这与国外市场环境变化和国内宏观经济政策有着直接联系,经济高峰期时对基础制造业的过度投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基础制造行业的产能过剩,再加上国外市场的疲软,都迫使国内市场需要不断消化掉前期的库存。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制造业先后经历了以初级加工业为主、耐用消费品制造业为主、制造业重型化发展、产业转型调整、高端制造业发展的五个阶段。从 2004 年开始,广东省的工业规模一直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在2016 年广东省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更是达到历年最高水平,广东省在家用电器、办公器材和电子通信类的产品生产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通过对 1991、2000、2008、2017 年制造业各行业的区位商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广东省优势产业的演变过程恰好体现了制造业产业升级的路径,从早期的食品、饮料、皮革等技术水平较低的初级加工制造业逐渐向金属、机械、电子通信、仪器仪表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
(2)广东省四个经济区域之间的制造业结构差异明显,珠三角和其他非珠三角区域的地区专业化水平差异较大,具有良好的产业分工的基础;广东各城市之间的专业化水平有所上升,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制造业产业集群,广佛肇经济圈的产业分工比较明确,专业化指数较高,根据行业空间分散指数和产值份额数据的变动,显示出广州制造业逐步向佛山进行空间转移,广佛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效果显著,佛山的装备制造业发展优势突出;产业相似度最高的是深莞惠经济圈,电子信息产业是该经济圈最主要的主导产业。总体来看,珠三角的专业化水平在不断下降,而非珠三角地区的粤东、粤西地区的专业化水平呈显著上升态势。珠三角仍然是广东省制造业集聚水平最高的中心区域,但制造业在珠三角内部出现一定程度的扩散,具体表现为从广州、深圳向周围邻近的其他珠三角城市转移。广东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呈现出从珠三角地区向外扩散的态势,主要表现为从珠三角地区向粤东地区转移;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广东省的区域分布相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加集中,产业略有扩散,其具体路径为从广州向佛山、东莞、惠州扩散;广东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不断提高,主要集中在除肇庆和江门以外的其余七个珠三角城市,产值份额高达 95%。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