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论文范文栏目提供最新护理论文范文格式、护理论文范文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基于BCW理论的健康教育在中青年心血管事件高危人群健康管理中的推广探讨

日期:2021年11月04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708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10201342456112 论文字数:52555 所属栏目:护理论文范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相关标签:护理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护理论文范文,本研究依托 BCW 模型,构建了一套由护理人员主导,针对中青年心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开展为期 4 个月的基于理论的健康教育,并随访观察 3 个月。采用 CVD 预警症状及危险因素知识问卷、HELP-Ⅱ量表、SRAHP 量表、院前延迟意向量表,探究该项目对中青年心血管事件高危人群不同时点的疾病知识掌握水平、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健康行为能力及院前延迟意向的效应及持续效应。


1 前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

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据 WHO 报道,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头号死因,每年约有 1790 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总数的 31%,其中 85%的人死于心脏病和脑卒中[1]。目前中国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 2.9 亿,其中,脑卒中 1300 万,冠心病 1100 万,高血压2.45 亿;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居首位,占居民死亡原因的 41.1%,每年因心血管疾病造成的减寿年数超过 2 岁;2016 年我国心血管病的总疾病负担为 7810.6 万人年,其中缺血性心脏病、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负担合计占总心血管疾病负担的 87.4%[2-3]。心血管疾病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4],《“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5]和《中国防治慢性病中国长期规划(2017~2025 年)》[6]等重要纲领性文件中,均将心血管疾病防控工作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

1.1.1.1 中国心血管疾病区域化发展特征

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在不同地区发病率不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分布的总趋势为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但南方地区发病率已有明显升高,浙江省患病率已接近京津沪等高发区[7-8]。刘晓红等[9]对浙江省丽水市区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调查显示: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城镇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由 2001 年的 21.69%上升至 33.12%。

1.1.1.2 中国心血管疾病年轻化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普遍暴露,发病率明显上升,患病年龄呈年轻化的趋势[2]。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各类地区 35 岁以上人群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男性年增长率为 5.0%,女性为 3.65%。心血管疾病导致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上升,脑卒中发病率每年增加了 6.5%,45~65 岁男性发病率每年增加 12.0%[10]。在我国卒中患者中,40~59 岁的患者占 56.8%,《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 2019》指出:脑卒中呈现年轻化趋势,有必要对中青年人实施脑卒中的风险筛查和干预[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心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范畴及危险因素

心血管事件高危人群具备以下几种危险因素之一[20-22],包括① 疾病因素: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超重/肥胖、糖尿病等;② 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吸烟、缺乏运动、喜食油腻食物、高盐食物等;③ 心理因素:紧张焦虑情绪、心理压力、应急事件等;④ 不可纠正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等。

有研究报道,1462 万例中青年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18~44 岁年龄段人群吸烟、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分别占 56.8%、51.7%、49.8%;45~59岁年龄段人群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吸烟分别占 59.8%、57.5%、51.9%,吸烟、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在中青年人群中较为普遍,并且个体患病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糖尿病、高血压和肥胖患病率较高,男性血脂异常、药物滥用和吸烟较高[23]。Aigner 等[24]研究显示: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低体力活动,吸烟和饮酒 4 种危险因素解释了所有脑卒中的 78%,而低身体活动和高血压是 2 个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占卒中原因的 70%。同时在 Du 等[25]研究中发现,除了公认的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和吸烟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外,吃海鲜的同时喝啤酒、心理压力、睡眠不足、肥胖和疲劳也是中青年首次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事件的最大危险因素。患高血压的年龄越早、时间越长、血压越高,发生冠心病事件和脑卒中事件的危险越大。Zhou[26]等在一项平均长达 9 年的随访研究中发现:高血压是冠心病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本研究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心血管事件高危人群判断标准如下:① 疾病史(符合其中一项即可):心肌梗死病史、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脑卒中病史;② 血压或血脂异常(符合其中一项即可):高血压者:血压≥140/90mmHg;高血脂者:血清总胆固醇≥240mg/dl,甘油三酯≥220mg/dl,高密度脂蛋白<35mg/dl,低密度脂蛋白≥160mg/dl;③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Predictionfor ASCVD risk in China, China-PAR)评估心血管 10 年风险≥10%[27]。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第一部分:构建基于 BCW 理论的中青年心血管事件高危人群健康教育方案

2.1.1 健康教育方案依托的理论基础:行为改变轮理论

2.1.1.1 BCW 理论概述

BCW 理论首先由 Michie 等[59]提出,旨在帮助干预者分析个体行为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指导干预设计和政策制定。其理论的核心层为能力、机会、动机—行为(Cability,Opportunity,Motivation-behavior,COM-B)模型,如图 1.2。BCW 理论的中间部分包含九种基于循证的干预功能:教育、说服、激励、强制、培训、限制、环境重建、建模、实现,选择最佳干预功能组建干预方案,以解决利用内层分析出的潜在行为障碍。外层为 7 种政策类别,为干预提供外部环境支持,见图 1.1。

图 1.1 BCW 理论 图 1.2 COM-B 模型

图 1.1 BCW 理论 图 1.2 COM-B 模型

................................


2.2 第二部分:验证基于 BCW 理论的中青年心血管事件高危人群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2.2.1 研究方法

平行对照的类实验研究2.2.2 研究对象

2.2.2.1 研究总体

中青年心血管事件高危人群

2.2.2.2 研究样本

浙江省丽水市社区中青年心血管事件高危人群

2.2.2.3 抽样方法

1. 研究对象招募

于 2020 年 6 月,在居民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期间,积极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通过查阅居民健康档案及体检报告,将符合中青年心血管事件高危人群标准的居民进行筛选。通过现场电话联系、社区医生推荐方法邀请其加入,告知其研究相关事宜,经知情同意,自愿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通过自愿报名方式选取研究对象。

2. 研究对象纳排标准

(1) 纳入标准

① 年龄在 18 岁~59 岁;② 符合心血管事件高危人群判断标准(符合以下三条标准中的一条即为高危人群)[28]:具有心脑血管既往病史(心肌梗死病史、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脑卒中病史,血压或血脂异常(血压≥140/90mmHg;血清总胆固醇≥240mg/dl,甘油三酯≥220mg/dl,高密度脂蛋白<35mg/dl,低密度脂蛋白≥160mg/dl),或根据 China-PAR 模型预测未来 10 年心血管 10 年发病风险≥10%;③ 能与研究人员有效沟通者;④ 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排除标准

① 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② 存在语言障碍无法进行有效沟通者;③ 曾接受过心血管疾病事件专业医疗培训的中青年人群。

(3) 剔除标准

① 干预过程中发生急性心血管不良事件者;② 存在严重不依从现象:培训课程累计 2 次及以上未参加者;③ 因搬家、死亡等原因失访者。

........................................


3 结果..................................30

3.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基线比较................................30

3.1.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30

3.1.2 研究对象的基本生活行为方式资料...................................... 31

3.1.3 研究对象疾病相关的临床资料......................................32

4 讨论.................................50

4.1 中青年心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基本特征....................... 50

4.2 基于 BCW 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中青年心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疾病知识水平........50

4.3 基于 BCW 的健康教育可促进中青年心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52

5 结论.........................................58

5.1 研究结论.....................................58

5.2 研究创新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