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研究对象
3.1.1 研究对象来源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甘肃省烧伤中心2020年11月到2021年1月轻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烧伤原因为热液、火焰、热固体、电、化学等物质;(3)具有行为能力;(4)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非烧伤因素导致躯体伤残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
轻度烧伤是指Ⅱ度烧伤且烧伤总面积在百分之十以下[7,60]。
3.1.2 样本量估计
根据临床研究中实验研究两均数比较的样本量估计方法,采用“成人烧伤结果 问 卷 ( ABOQ ) ” , 据 前 期 现 况 调 查 结 果 , 按 双 侧 α=0.5 , 1-β=0.9δ=26.48-32.98=-6.5,σ=7.35,依据公式:n=(Ζα+Ζβ)2*2σ2/δ2
计算出样本量每组应为 27 例,为避免样本丢失等原因的影响,考虑本研究需要收集 3 次资料,根据预实验样本回收情况,在理论值的基础上再增加 15%的样本量,确定干预组与对照组样本量各 31 例,样本量共计 62 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常规护理措施包括为患者提供疾病相关知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康复锻炼和心理护理等措施。干预组严格按照轻度烧伤患者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就诊干预。一周之内隔一天换药、一周之后隔两天换药。具体干预内容如下所示,即门诊第一天时,伤口治疗师对就诊患者进行环境、心理社会、生理、健康相关行为方面的护理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及医生诊断结果进行烧伤换药并在换药过程中给予心理护理;根据对患者烧伤情况的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烧伤换药后建议在家休息,抬高患肢保持关节功能位,如需外出注意防晒,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防止受伤部位受压,并确定复诊时间。指导患者关注微信公众号,对患者进行时段化的烧伤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最后记录整体诊疗过程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对诊疗过程进行结果评价。门诊第三天时,伤口治疗师对患者生理领域的护理问题疼痛、皮肤、感染状况,以及健康相关行为如药物治疗方案、健康照顾督导的依从状况。
第四章 结论
4.1 结论
第一部分根据现况调查结果并结合理论依据、文献分析、病历回顾进行作业流程重组构建轻度烧伤患者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为应用研究提供基础。研究结论为:本部分研究基于患者需求构建了以就诊时间与诊疗护理项目一体的,包括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健康教育、预期目标、结果评价和变异的轻度烧伤患者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
第二部分采用本研究第一部分构建的轻度烧伤患者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半随机对照试验,评价该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效果,为我国日后临床护理路径实践提供循证依据。研究结论为:①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基线资料无差异,干预组接受轻度烧伤患者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改善轻度烧伤患者生活质量。②两组患者相比,干预组患者的一般效能感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③两组患者相比,干预组患者的护患关系信任度较对照组而言更高,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改善护患信任度,提高患者满意度。④两组患者相比,干预组患者在第 7 次就诊时伤口面积缩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可加快伤口愈合进程,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