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护理论文发表,本研究从结构、过程和结果层面,构建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慢性病患者心理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为评价患者心理护理质量和心理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为临床心理护理质量管理探索了新方向,开阔了新思路。
第一部分 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半结构访谈对象
1.1.1 纳入标准
①慢性病科室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医疗及护理专家; ②具有慢性病护理、管理及治疗经历的医疗、护理专家且工作 10 年及以上; ③具有心理护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 ④对本研究有一定的兴趣。
1.1.2 排除标准
访谈过程中途退出者。
1.2 德尔菲法专家纳入标准
1.2.1 专家纳入标准
①具有心理方面相关工作经验的精神/心理卫生、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专家; ②从事慢性病临床护理工作,并熟悉护理心理学知识的专家; ③从事相关领域工作 10 年以上; ④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 ⑤自愿参与本研究。
1.2.2 专家排除标准
专家在第 1 轮函询问卷中,选择“很不熟悉”本研究内容,则视函询问卷“非有效回收”,不进行第 2 轮函询。
2 研究方法
2.1 成立课题小组
课题小组成员共 8 名,包括硕士生导师 1 名,护理部主任 1 名,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的护理专家 3 名,经医院护理心理委员会培训超过一年的护士 1 名,护理硕士研究生 2 名。小组成员均熟练掌握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其任务主要为:①查阅相关文献、指南及政策文件;②拟定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③招募函询专家并发放相关资料;④分析专家意见并做出相应修正。
2.2 文献回顾
本研究以“慢性病”、“糖尿病”、“肿瘤”、“心肌梗死”、“心理”、“心理护理”、“心理服务”、“心理健康”、“质量”“护理质量”、“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德尔菲”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以“Chronic diseases”、“Diabetes”、“ Tumor ”、“ Myocardial infarction ”、“ Psychological ”、“ Psychological care ”、“Psychological service”、“Mental health”、“Quality”、“Nursing quality”、“Nursing quality evaluation”、“Indicators”、“Delphi”为关键词,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间:2001 年 1 月~2021 年 1 月。
课题组在检索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参考《护理心理学》(第四版)、《临床心理护理指南》书籍,查阅中国心理学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全面了解慢性病患者心理服务相关政策、指导方针,整理分析相关资料,根据文献回顾结果拟定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稿。
文献纳入标准:①研究内容涉及慢性病管理、心理护理或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质量评价、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措施干预效果评价相关的文献;②正式发表的中英文文献。
第二部分 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信效度检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样本来源
课题小组于 2020 年 7 月~8 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青岛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慢性病科室参与心理护理相关工作的护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总计回收 291 份电子问卷。
1.2 纳入标准
(1)慢性病科室临床护理人员; (2)临床一线并参与过心理知识培训且工作至少 1 年以上的护理人员; (3)本科及以上学历; (4)自愿参加本研究者。
1.3 排除标准
调查期间因轮岗、病事假等原因不在岗位的临床护理人员。
1.4 样本量计算
采用 Kendall 样本量估算法[77]进行样本量计算,样本量至少是调查问卷条目数的 5~10 倍。本研究中的调查问卷条目共 47 个,调查总计回收 291 份问卷,有效问卷数量是 286 份,满足样本量要求。
2 研究方法
2.1 设计问卷
问卷设计的原则:①目的性原则:问卷设计应紧扣研究主题展开;②全面性原 则:问卷设计时,需考虑问卷题目是否涵盖指标体系的相关内容;③无歧义性原则:问卷设计时,语言表达需精确,避免出现歧义,影响问卷的真实性及准确性。
问卷设计以构建的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该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一级指标 3 个条目,二级指标 13 个条目,三级指标 47 个条目。课题小组仔细研读指标体系条目内容,根据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三级指标条目,遵循问卷设计原则,通过小组反复讨论修改,最终形成《心理护理质量自评调查问卷》初稿。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参与调查的慢性病科室临床护理人员一般资料;第二部分是根据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三级指标编制的具体 47 个问题,采用 Likert 5 级评分法(5=完全同意、4=比较同意、3=一般同意、2=不太同意、1=完全不同意),请参与调查的护理人员采用自评的方式,根据个人实际情况作答(心理护理质量自评调查问卷见附录 C)。
2.2 专家会议
专家会议法[78]是指遵循规定的方法和原则,有目的选取一定数量的专家,组织会议讨论,对研究的问题集思广益,以达成共识。本研究邀请了具有国家二级咨询师证的护理专家、慢性病科室的护士长、高年资护士共 7 名,专家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年龄(45.27±5.42)岁,工作年限(25.21±6.62)年。专家主要就课题组自行编制的“心理护理质量自评调查问卷初稿”展开讨论,讨论内容主要为问卷条目能否反映前期所构建评价指标的相关内容,三级指标的细化内容是否合理。经专家分析讨论后,一致认为该自评问卷能较真实反映指标体系的相关内容,作为研究工具可用于下一步临床调查使用。
讨论 ................................. 44
1 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分析 ....................... 44
2 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度分析 .......................... 44
结论 ................................... 46
1 研究结论 .................................... 46
2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 46
3 进一步研究方向 ............................... 46
讨论
1 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分析
信度是反映被测工具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指标,信度越高,越能准确反映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82],通常采用 Cronbach′s α 系数和折半信度系数考评信度。Cronbach′s α 系数介于 0~1 之间,一般认为,量表总的 Cronbach′s α 系数>0.8,分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0.7,表明信度较好[83]。折半信度>0.7 时,则反映条目之间的同质性和内在相关性较好。本研究指标体系的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23,各维度的Cronbach′s α 系数介于 0.768~0.953 之间,且均大于 0.7,总的折半信度系数为 0.761,结果≥0.7,表明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部一致性较好。
内容效度是指测量的内容是否适合测量目标,或能否反映出所测对象的特征或者态度[83]。根据专家对问卷各级条目内容与研究主题的重要性进行评分,根据得分结果,计算内容效度指数,基于内容效度指数对内容效度进行评价。一般认为,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大于 0.78,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大于 0.80,提示内容效度较好。通过计算,本研究 I-CVI 值为 0.833~1.00,说明指标体系各条目与相对应的维度关联性较强。此外,本研究总指标体系的全体一致内容效度指数(S-CVI/UA)为 0.810,总指标体系的平均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68,表示全体专家对于条目重要性评判一致情况良好,内容效度较好。
结构效度是指测量结果所体现出的特定结构与测量值之间的关联度,侧重于对 工具的内在结构以及属性的了解[84]。因子分析是通过对多个原始指标的关联性进行分析,通过降低维度将相关性高的变量聚集一起,减少需要分析变量的数量,以此方法来解释原始指标关联性的分析方法[85],因子分析已被广泛应用于管理学、经济学等领域,是评价量表结构效度较公认的方法。
结论
1 研究结论
(1)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Delphi 专家函询构建的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一级指标 3 项,二级指标 13 项,三级指标 47项。
(2)构建的各指标函询结果可靠,权重分配合理,且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为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质量的评价与监测提供参考依据,可促进心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