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管理论文,本研究聚焦于采购管理,并针对该公司的采购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方案。通过应用改进后的采购绩效评价体系,我们可以对采购绩效进行有效评估,找到改进的关键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以提高采购管理水平和绩效,从而增加公司的效益。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从1990年开始,中国汽车行业经历了28年的汽车销量高速增长时期,成为了全球汽车销量最大的单一市场。2001年中国汽车销量为237万辆,而到了2017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了2,888万辆,年综合增长率高达16%。虽然在2018年汽车销售市场受到房价过快增长,政府刺激政策退坡,中美贸易摩擦等不利因素影响,出现了短暂的下滑,但汽车销量于2020年开始止跌回升,至2022年中国乘用车年销量为2,608万辆。中国当前的汽车千人保有量为170辆,距离日本、欧洲的500 – 600辆,美国的800辆有明显的差距,这就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容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业内专家及机构预测中国汽车年销量的峰值应该在4,000万台,但不可否认市场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步入到了缓慢增长阶段。
受市场缓慢增长及日渐严苛的国家法规共同影响,汽车产业的结构在加速调整,新能源车辆销售占比日渐提升,根据IHS机构的基于国家政策及行业发展做出的预测,中国2030年汽车销量能够突破3,000万台,其中新能源车型达到60%,2020年新能源车型占比为15%,2022年新能源车型占比突破了25%,这势必导致纯内燃机市场容量的大幅萎缩,也要求汽车行业加速技术革新,持续优化成本。
博格华纳零部件(宁波)有限公司是博格华纳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设立的分公司,其业务主要围绕着提供纯内燃机的正时链条,可变相位器的研发及生产,客户遍及国内整车生产企业,其中链条产品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但是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及成熟,竞争加剧。同时在汽车行业向电气化转型,客户的研发投入向新能源汽车倾斜且行业处于供过于求的前提下,客户对内燃机产品的成本变得异常敏感,而成本压力将直接传递到供应链端,价格竞争加剧。同时新进入的竞争对手又在低技术含量、低成本领域不断蚕食市场份额,这就为博格华纳带来了极大的成本压力。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国外学者对采购绩效的研究较为深入,具备完备的理论框架以及丰富的研究结果。在对采购绩效的影响因素、采购绩效的权重、采购绩效评价等方面研究较多。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 采购绩效的影响因素
采购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的前提是需要找到合适的采购绩效影响因素。Baily P和Farmer(2008)从质量、时间、成本、价格等五个维度,提出了13项采购绩效评价指标[1]。Pohl M和Kai F(2011)提出了质量、成本、供应商满意度等24项采购绩效评价指标[2]。Mylène Zanardi(2017)发现良好的供客关系可以有效的提高采购绩效[3]。Eveline Chebet(2019)探讨了库存管理技术对采购绩效的影响[4]。Bojan Lalić (2019)等人研究了质量管理对采购绩效的影响,发现采购绩效是质量管理实践和基于时间的绩效的中介[5]。Kai Schütz (2020)建立了一个基于知识基础的理论框架,用来检查采购知识和采购整合如何影响成本和战略绩效,发现采购知识储备是战略采购绩效的主要前因[6]。Dirk Jan F. Kamann和Edit M. KAvAjri(2021)研究发现情商(EI)影响采购管理 [7]。
(2) 采购绩效评价方法
对于采购绩效的评价,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来合理的评价采购绩效。Liane Easton、David J.Murphy和John N. Pearson(2002)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进行采购绩效的测评,认为通过采购绩效测评能够提升采购部门的运作效率[8]。Kumar Arun、Ozdamar Linet等(2005)基于平衡记分卡构建了采购绩效评测系统[9]。Lysons和Farrington(2006)提出了四个采购绩效的评价的方法:会计法、比较法、供应链管理审计法以及目标管理法[10]。Taner,C.B(2015)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绩效评价选择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指出,零部件采购成本直接影响生产成本。通过对欧美几家汽车主要生产企业的相关供应商绩效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分析,使用了二类方法,即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对采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改善[11]。
第2章 采购绩效评价理论基础
2.1供应链管理理论概述
2.1.1 供应链管理定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经济模式从粗狂型向集约型方向发展。企业面临着人工成本急剧上升、浪费严重、生产成本飙升、库存问题突出,这都促使企业走向精细化管理,通过管理来提升企业效益。供应链的前身是经济链,由彼得.德鲁克提出,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演变为“价值链”,最终被定义为供应链。刘宝红(2019)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整体化管理,其目的是使用最小的成本实现价值最大化[32]。夏晓婷(2014)认为,供应链是对各个关联主体之间的知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资源的有效交流,是对采购至服务全流程的管理[33]。韩代红(2013)认为,通常供货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等主体组成了供应链,从而实现从采购、生产、消费的整个流程[34]。
Simon Croom(2007)等在参考了Minera、Lewis等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动力学理论,提供了供应链管理与实体分销、运输相随而生;同时供应链管理与分销管理、物流管理协同发展[35]。尽管不同学者对供应链研究的结论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是其也有共同之处,具体为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及发展水平不是由单一企业决定。供应链是随着物流、信息流等发展形成;供应链管理是随着采购、供应发展而形成。根据上述两个方向,供应链管理包含以下两种内涵:第一,行业内部企业间相互协同形成产业链,随着产业链发展形成生态链,供应链管理是对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管理,具体如图2.1所示:
2.2 采购管理理论概述
采购管理的理论雏形可由Marshall Kirkman(1889)于1887年出版的《The Handling of Railway Suppliers – Their Purchase and Disposition》提出[37]。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等因素导致物资供应匮乏,供需不平衡,这个时期采购管理备受关注,采购管理相关的理论得到极大的发展,Michiel R. Leenders(1994)等人提出了安全库存、EOQ法等管理理论,这些理论在当前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38]。
Stuart F. Heinritz(1952)在1952年将采购定义为一种属于管理的系统性的活动,包含采购决策、计划制定、质量管理、验收等内容[39]。
在20世纪60、7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推荐,供需关系同战争时期发生了巨大改变,MRP需要计划应运而生。Leonid(2019)在采购管理研究中发现电子信息技术对提升采购效率有着极大的作用[40]。同时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对采购成本的要求也在日渐提高,基于此环境下,Michael E.Porter(1980)提出,提高采购水平,做好价格谈判工作,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前提[41]。
随着科技发展,制造水平的提升,宋华(2019)提出,采购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日渐显著,采购管理内容增多,价格管理、合同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等相关内容被纳入到采购管理中,这就对采购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42]。
第3章 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采购绩效评价现状 ............................ 17
3.1 博格华纳公司简介 ................................ 17
3.2 采购的特点及公司对采购的要求 ...................... 18
第4章 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公司采购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24
4.1 公司零部件采购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 24
4.2 公司零部件采购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 ........................... 25
第5章 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采购绩效评价体系应用 ........................ 37
5.1 公司零部件采购绩效评价方法的选定 .......................... 37
5.2 博格华纳公司采购绩效的综合评价 ..................... 38
第6章 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采购绩效改进的策略
6.1 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采购绩效改进目标
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采购绩效综合得分为84.31,处于良好区间。 结合采购绩效二级指标权重排名及得分排名的综合结果,对相关方面实施改进措施。采购绩效二级指标总数为13个,同时定义为得分排名后7位,且权重排名前7位的指标,从表5.7可得满足条件的指标分别为,财务指标的采购资金节约率,质量指标的采购物资质量合格率,交付指标的供应商APQP及时完成率等三个指标。同时也应该关注到得分较低且得分评级为良好以下的相关指标实施改进措施,即内部管理方面的采购人员培训完成率,财务指标的应付账款周转率。
综上,对于采购绩效改进方向而言,因此从改善采购资金节约率、采购物资质量合格率、供应商APQP及时完成率、供应商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