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津冀港口群 .............................. 32
4 环渤海港口群发展的时空演化分析 ...................... 50
4.1 环渤海港口群发展的时序演化分析 ........................... 50
4.1.1 全域时序演化特征 ............................... 50
4.1.2 局域时序演化特征 .................................... 52
5 环渤海港口群发展的驱动机制分析 .......................... 77
5.1 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CSDA) .......................... 77
5.1.1 空间计量模型的设定 ................................... 77
5.1.2 空间计量模型的检验判别 .................................. 78
5 环渤海港口群发展的驱动机制分析
5.1 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CSDA)
为明确环渤海港口群发展时空演化的驱动机制,在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CSDA)。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以及空间杜宾模型(SDM)等空间计量模型。
进行空间计量分析需要构建合理的空间权重矩阵,并在此基础上,验证研究对象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基于Moran’s I指数的计算,本文选取港口发展具有显著空间相关性的1999年、2004年、2009年、2014年以及2019年为研究时点。同时,根据港口发展综合指标体系的建立,考虑到港口发展受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港口运营规模,港口所在城市资金支撑与发展情况,以及港口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与影响,本文选取港口基础设施(B1)、港口运营规模(B2)、港口所在城市的资金支撑(B3)、城市发展情况(B4)以及港口发展潜力(B5)5项中间层指标为解释变量,港口发展综合得分值为被解释变量,以此探究中间层指标对环渤海港口群发展的影响和驱动效应,并总结得出环渤海港口群发展时空演化的驱动机制。
首先,通过ArcG IS软件中的OLS检验,对变量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测度,显示在所有研究时点内,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7.5,即5项自变量共线性程度不高;其次,通过包括Hausman检验等在内的一系列相关检验,确定最适用于研究环渤海港口群发展驱动机制的计量模型;最后,定量测度各中间层指标对港口群发展的影响,并分别从全域和局域的角度出发,分析环渤海港口发展的驱动机制。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6.1.1 主要结论
本文基于突变理论和空间计量学等相关理论,以环渤海港口群17个主要港口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港口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值-突变级数法定量化描述环渤海港口群及群内各港口的发展情况,并利用ArcG IS和Stata等相关软件对环渤海港口群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环渤海港口群发展的驱动机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研究期内,环渤海港口群发展综合得分值呈波动式的缓慢上升趋势,整体发展水平仍较低;各准则层得分情况差距显著,其中,内控指标得分出现明显上升趋势,外生指标得分变化较为平缓,潜力指标得分波动幅度较大。分区域来看,辽东半岛港口群以大连港为中心,营口港为辅助,港口群内各港口发展差异巨大,且发展较为滞缓;津冀港口群以天津港为中心发展,其余港口发展水平较为接近,港口群整体发展态势均衡,其中,秦皇岛港由于自身因素及客观因素的影响,发展逐步低迷;山东半岛港口群以青岛港为中心,烟台港和日照港为辅助,港口群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小型港口发展速度较快,各港口间差距逐步缩小,均衡化合作态势良好。
(2)环渤海港口群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时序特征。1999—2003年,初入全球化浪潮,港口群发展处于逐步摸索前进的状态,发展综合得分值处于波动前进;2003—2007年,港口群发展模式逐步固定,同时由于港口发展的韧性,港口群得分值稳步上升,并且在2007年到达同时期内较高水平;2007—2011年,由于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给港口也带来的巨大冲击,港口群得分值出现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2011年后,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支持,港口群得分值除2015年出现回落外,始终保持上升趋势。分区域来看,环渤海港口群内各港口发展综合得分值差异较大,其中大连港、青岛港和天津港具有绝对优势;就发展趋势来看,锦州港、唐山港、烟台港以及日照港发展综合得分值持续上升,其余港口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