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高校资产规模大,拥有 177 万平方米的土地资源,建筑面积1710 亩。拥有三个校区,设有学院数量 34 个,本科专业 102 个,能够满足多数学生的学科选择需求。经过不断的发展,该校已经建立 10 个国家级别的博士后流动站。与此同时,Q 高校作为国内同类院校中的佼佼者,不仅吸引各类人才投身高等教育行业,还拥有不计取数的教学研发成果。
Q 高校不仅注重科学研究,拥有诸多科学研究实验室,包含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在内的研究基地数量达到6 个;而且重视人才培养,拥有国家级别的教学活动基地多达 8 个。“十三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多达 820 项;在相关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发表的学术性论文不计其数;在 2019、2020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中,Q 高校连续两年取得位列全球第 401-500位的席位。
面对新的发展要求,Q 高校正承担着新的社会责任。面对大规模资产,Q 高校有责任也有义务管理好它,为此,Q 高校应该对其占用、使用的资产加大管理力度,S 省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行使管理监督权,对Q 高校的资产,从效率、效益和效果三个评价维度来实行绩效管理,考量Q 高校近几年来资产管理的水平,激励Q 高校资产管理者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通过分析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准确提供改进方向,帮助Q 高校优化资源配置,也为下一步的投资决策规划作出指导。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本文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绩效管理改革背景要求为出发点,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走访等形式,发现存在现有公立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方法主观性强等问题,无法满足国有资产绩效管理要求,因此迫切需要构建一套能有效反映公立高校资产管理状况的,符合公立高校特点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本文选择公立高校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不同时期的资产管理及绩效评价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历史经验和实际情况,对我国公立高校资产管理当前阶段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从资产管理效益、资产管理效率、资产管理效果三个评价维度构建公立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具体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对每个指标出详细解释,使绩效评价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本文搜集 Q 高校内部相关数据值,对其进行案例分析,利用概率数理统计的知识客观地计算权重,运用模糊无纲量化方式,明确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指标的隶属度,统一相关指标的单位和对综合评价值变动方向影响,并以综合评价的结果为基础,分析我国 Q 高校的资产管理状况。
本文对 Q 公立高校进行绩效评价,发现 Q 高校近四年的资产管理水平虽在提升,但是存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占比低,资产安全稳定性不高,老师对教学科研条件满意度低,学生对教学住宿条件不满意等主要问题,为此,本文对 Q 高校提出:首先要优化资产配置。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全力做好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餐厅、文化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的维修改造工作,提高师生满意度,并且搭建资产信息共享平台;其次要将资产配置与资产绩效考核相结合,强化教学科研成果输出质量;最后要完善资产监管制度。设置专门监管资产的高校内部和外部机构,设置风险预警监管机制,保障资产安全与完整。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