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国际金融论文格式、国际金融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及其财富效应研究

日期:2021年05月01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724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04211509037521 论文字数:33566 所属栏目:国际金融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国际金融论文,本文首先介绍了文章的背景意义,发现资产证券化的爆发式增长为实证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支持,接着梳理了资产证券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国内外对资产证券化的财富效应均有研究,并且理论分析了资产证券化操作为发行人带来财富效应的原因,但国内研究依旧停留在制度探索等方面,依托实证研究明确资产证券化财富效应的研究较少。然后本文明确了资产证券化操作影响企业股价的机理,即通过成本降低和价值创造两大机制,为后文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支持。最后在事件研究法的思想指导下,结合三因子模型,对我国 2014 年-2018 年底的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财富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由于我国资产证券化被划分为三个部分,故在整体实证分析之后也分开对三种类型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实证研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资产证券化(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简称ABS)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发起人的一种结构性融资手段,具体是指发起人筛选、打包具有稳定的可预见的现金收入的资产或资产组合,将其真实出售给特殊目的地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简称SPV)后,经由后者完成信用升级后以及第三方评级机构评级后,设计以该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持的证券以出售变现的过程。银行个人房地产抵押贷款和企业应收账款类以及企业租赁租金是最常见的基础资产。近年来,以信托受益权、基础设施收费、小额贷款、不动产投资信托等为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操作也不断发起。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划分基础是主管机构的不同,分别是证监会主管的企业ABS产品,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信贷ABS产品,交易商协会主管的资产支持票据(Asset Backed Medium-term Notes,简称ABN)。

房地产类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是出现最早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进入70年代之后,资产证券化业务得到了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的青睐。发展期间,以次级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业务虽然经历过2008年的冲击,但其仍然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债券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即2005年的缓慢起步、2008年的中间停滞、2012年的再次启动、2014年的高速发展。

缓慢起步:2004年初,国务院统筹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的相关专家深入分析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可能性。国务院次年批示,银行类信贷资产业务的试点工作由国家开发银行负责开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类信贷资产业务的试点工作由中国建设银行开展,但合计基础资产规模不能超过150亿元。

....................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实证研究我国 2014-2018 年底合计 141 组资产证券化事件的财富效应,其中财富效应是指当发起人公布 ABS 业务时,该事件所引起股价发生波动而带来的额外收益。

本文首先阐述了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及其产生动机和运作模式,即在理论上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其效应;然后在事件研究法的基础上,用三因子模型实证研究了资产证券化事件的财富效应;最后分析实证结果和启示。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本章主要通过介绍研究背景,明确了研究意义,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指出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本章通过从动机、财富效应两个方面梳理资产证券化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明确了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和流程,分析了资产证券化操作的理论基础,为后文的分析提供参考支持。

第三章为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结构分析。本章首先介绍资产证券化操作如何从成本节约和收益创造两方面影响发起者的股价,在理论上为本文分析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梳理了资产证券化的特征。

第四章为实证分析。本章首先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和研究方法,详细阐述了事件研究法应用范围和研究过程。根据事件研究方法的步骤,本文对所需数据进行了处理,并对141 个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了检验,测算出模型参数,然后根据三因子模型计算超额收益并对其显著性进行了检验,最后对实证结论进行了说明。

第五章为结论及启示。

图 1-1 研究框架

.............................


2 相关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资产证券化相关文献综述

所谓的资产证券化最早由华尔街投资银行家刘易斯在 1977 年首次提出,其英文写法是 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简称 ABS。资产证券化业务经过 40 余年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其内涵做出丰富且深入的解释。其中,被誉为“资产证券化之父”的 Frank(1996)解释资产证券化一种基础资产被证券化的过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1997)给予的定义是:一种由特定的金融资产池来产生的现金流来支撑以保证偿付的证券。国际经合组织(1999)强调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流程,认为资产证券化是从基础资产的筛选、打包到基础资产的转移到在金融市场出售证券变现的过程。Thomas(1999)认为,资产证券化是一种为取得收入的技术。Shcwarcz(2002)认为资产证券化操作是发起者采用的一种低融资成本的风险隔离措施。张超英(2004)通过划分基础资产来定义资产证券化;罗光兴(2007)认为资产证券化操作是原始权益人的融资活动,其借助特殊目的载体在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

2.1.1 资产证券化动机

关于资产证券化动机国内外均有广泛研究,并且已经相当成熟,分类整理后,主要基于以下目的:

增强资金流动性:Clarie(1996)认为 ABS 操作会提高原始权益人的资金周转效率,即原始权益人把资产证券化所融资金进行再投资或偿还债务来增加企业利润;Martin(2007)实证研究表明,企业主要是为获得资产的流动性才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姚禄仕(2012)实证发现,资产证券化操作通过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以及提高资金周转率来增加盈利能力;邹晓梅等(2015)认为,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重要原因是提高银行的资金周转率,使中长期贷款流动起来,进而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Hollander(2017)指出资产证券化操作是通过解决资金期限错配问题来增加企业的利润,进而影响企业股价。

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姚禄仕、王波和宁霄(2012)基于美国银行信贷 ABS 的效应的分析,提出信贷 ABS 能够在有效帮助商业银行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提高其经营绩效,使银行的资产结构得以优化,并有效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Salah(2012)指出,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隔离原理使得原始权益人将其企业的整体风险和该基础资产的特定风险隔离开来,即增强了发起者的抵御风险能力,进而优化资本结构;Alafita(2014)认为,资产证券化业务使得企业通过将风险资产出售给特殊目的载体从而将其进行资产负债表表外化处理,减少企业的风险面从而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


2.2 资产证券化运作模式

2.2.1 资产证券化参与主体

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涉及到参与者,参与主体一般如下:

表 2-1 资产证券化参与主体

.........................


3 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结构分析 ..........................13

3.1 资产证券化影响企业股价的传导机制分析 ......................... 13

3.2 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结构分析 .............................. 15

4 实证分析 ...........................21

4.1 研究假设................. 21

4.2 研究方法及模型选择 ........................... 22

5 结论与启示 ...........................32

5.1 结论 .................... 32

5.2 启示................... 33


4 实证分析


4.1 研究假设

经过以上文献回顾和理论基础的梳理,本文对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及其财富效应的实证内容提出如下假设:

本文认为,资产证券化操作会产生财富效应。在上文分析中已经强调资产证券化从成本节约和收益创造两大机制方面影响发起者股价,并且这种影响是正向的。宋瑞波(2004)指出,资产证券化作为新兴融资方式,其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供流动性补偿和表外融资三方面增加了企业价值,即产生财富效应;宾红辉(2007)在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收益框架和乘数效应之后,认为资产证券化会有效增加商业银行的收益;姚禄仕等(2012)实证结果表明,资产证券化能显著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与效率并且降低融资成本;Uhde(2015)实证西班牙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财富效应,发现结果显著为正;曹斌(2017)实证 30 家上市银行资产证券化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发现商业银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 1:资产证券化能够给发行人带来显著的财富效应

如上文强调,我国按照监管机构的不同将资产证券化市场割裂为三大板块: 信贷ABS、企业 ABS 和 ABN,并且三者的运作机理、流程和效果相差无几,也就是说,这三者同样的成本节约和收益创造两大机制方面影响发起者股价。

........................


5 结论与启示


5.1 结论

本文首先介绍了文章的背景意义,发现资产证券化的爆发式增长为实证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支持,接着梳理了资产证券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国内外对资产证券化的财富效应均有研究,并且理论分析了资产证券化操作为发行人带来财富效应的原因,但国内研究依旧停留在制度探索等方面,依托实证研究明确资产证券化财富效应的研究较少。然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