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公共卫生管理论文格式、公共卫生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10篇公共卫生管理职称范文

日期:2018年03月08日 编辑:ad200901081555315985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3203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1108081745139628 论文字数:4481 所属栏目:公共卫生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澳大利亚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公共卫生管理职称范文1: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借鉴价值

【摘要】本文分析了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概况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中国社区卫生存在问题与挑战及如何借鉴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关键词】澳洲社区卫生服务;问题;借鉴意义


1 澳洲的社区卫生服务概况及面临的问题


1.1 概况 全国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共59.36万,每千人口约31.2人,在社区工作的有20.8万人,占35%[1~2]。澳洲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的机构有多种,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GP)、养老院、护理院、儿童保健中心、土著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统一规划,每2~15万人口设有一家中心。目前全澳有560家中心,200余家辅助机构。通常设CEO一人,通过招聘产生,主任若干名,各负其责。工作人员有护士、医生包括牙医、足医、医技人员以及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中心每三年接受一次政府委托的机构评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独立于政府,非盈利性机构,按特定立法建设。由董事会管理,成员7~9人,义务工作。要成为董事成员,自己填表申请,先成为会员,在州选委会监管下经过投票产生。人们大多倾向于在自己的社区产生代表自己利益的董事,因此,有较强的地方政治色彩。董事会主要负责中心的战略规划和运作规划,有权任命和解雇CEO。董事会并不直接干预和告诉CEO该干什么,中心的运作由CEO决定。CEO在政策、规划等方面向董事会提出建议。董事会对中心工作的好坏有一套监测和奖惩体系,每月会收到中心的预算、工作量、人力资源等内容的报告。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对低收入者人群补充提供医疗、护理、咨询、牙医、足医、辅助医疗等全科医生不提供的服务。社区中心为最需要的社区居民提供可及、可得的服务。开展的服务主要有某些医疗项目、应用医学(理疗、语言病理、足医等)、咨询(糖尿病、膳食、家庭暴力等)、护理、牙科(全民医疗保险不涵盖牙科服务)、社区支持和健康促进等多学科的服务。社区中心基本上承担了公立医院、私人诊所以外的所有社会性、区域性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贴近。现在越来越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对居民全免费的全科医疗服务。社区服务中心还承担病人出院后的服务,老年病人服务。创建社区服务中心的初衷是覆盖的服务越全越好。近25年,社区的支持不是很多(全、大),与医院和GP之间合作脱节,服务对象主要是低收入人群。根据《渥太华宪章》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因为中心规模小,所开展的服务并不十分好。大多数澳洲人从来未去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项工作对整个人群来讲影响非常小,在农村的影响比城市大。有的社区中心,还接受其他机构在此开设服务项目,意在把社区中心作为一个平台,把各种服务组织在一起,开展一站式服务,增加自己的服务项目和服务范围,以吸引病人,也就是说,降低各项服务间的凌乱程度。取得成就比较大的领域:控烟、控酒、吸毒控制、妇幼保健、计划免疫、家庭访问、预防儿童早期疾病、母乳喂养以及控制交通事故、慢阻肺、冠心病、糖尿病、快速应急服务方面,土著人健康促进等工作也很出色。


1.2 面临的挑战 澳洲的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同样也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不同的服务机构提供不同的服务,资金来源也不同。这些机构之间的工作尚没有统筹为一个整体,病人无所适从。②人口不断老化,而政府希望老年人在社区而不是在医院得到服务,这样使得社区中心压力增大。③资金短缺。④技术发展带来的压力:新技术不断涌现,使用者都必须不断学习。⑤卫生人力不足。教育机构资金不足,培养的人跟不上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人力需求,如护士、牙医、理疗。供需双方缺少对话。⑥留住人才难。社区工作环境比医院差,技术进步可得性差,报酬低,使得优秀人才往医院跑或自己开业。


2 中国社区卫生存在问题与挑战


2.1 简况:1997年《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网络。”2001年,卫生部就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问题发布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等三个文件,对机构、人员、工作等各方面都做出了比较具体的规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心要提供具有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据调查,现在的门诊病人有64.8%可以在社区或基层解决,住院慢性病有76%可以在社区或接受家庭卫生服务照顾。如能实现病人的合理分流,则可以节省40%的医疗费用。WHO也认为,80%门诊患者应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得到照顾。截至2003年年底,全国已有95%的地级以上城市、52%的县级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设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9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338个。争取到2010年在全国各城市达到: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95%;90%以上的居民步行10~15分钟可以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平均每万城市居民至少拥有2名全科医师。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1)“重政治、轻绩效”。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六位一体”的设想模式是一种理想的模式,强调以预防为主。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属于民心工程,体现了党的温暖。其解决了一些居民卫生服务问题,政治色彩也相对较浓厚。国家2005年社区发展目标中指出,“每人在15分钟内找到社区服务中心。10分钟内找到卫生服务单位。”建设多少社区服务中心,主要看是否需要,而不单是数量的多少。如果是步行,10几分钟只能走一公里左右,这要建多少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多少资源。没有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政策。没有合理配置和使用社区的各种资源。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人群健康工作少,以医疗工作为主,医疗收入所占比例高,接受服务的人少,资源利用效率低,医疗服务质量差(高处方率),服务整体性差,机构发展空间小。(2)部门职责混乱。社区卫生服务由基妇司主管,而工作与医政司有交叉,工作协调不好。计划生育属于社区卫生保健“六位一体”服务中的一项,负责管理的是国家计划生育指导委员会,而它不属于卫生部管理。政府部门存在工作协调问题。(3)工作流于形式。建立健康档案的想法非常好,每次看病的情况记录在案。但有可能流于形式。一方面病人到别处看病,是否还要再建立一份档案?再者,档案建立也难,走家串户,居民不一定接待。健康档案不必作为开展工作的必须条件。如果强制要求,则有可能数据造假,给上级领导看,故意义不大。澳大利亚社区无所有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保存的是前来接受服务居民的资料,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当然,中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有其自身背景和出发点,虽然现在的设想暂时不一定实现,但在以后的某个时期则可能成为是非常好的计划。


3 经验借鉴及对策


澳大利亚是高福利国家,2000~2001年度卫生总支出610亿元,卫生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年人均3,153澳元。维州100个社区卫生服务单位,其中50个“独立”,50个附属于医院,每年社区卫生服务经费3亿澳元,雇佣3,000员工,而中国2000年人均卫生费用只205国际单位,2001年政府卫生支出总额801亿元人民币。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卫生体制与卫生政策,是由各自政治经济与文化体制决定的,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也不会一样,解决的办法不会雷同。世界上没有一种卫生体制是完美的,因此,澳大利亚的经验可以借鉴而不能照搬。


3.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以公立为主、私立为辅。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区域卫生规划。


3.2 严格准入,保证质量。允许三级医院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开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应当作分流富余人员(低资人员)的场所,这会带来质量问题,影响民众的信心。随着老龄人口增多,老年病、慢性病逐渐增多,不可能都接受住院治疗,因此,有必要加强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和业务开展。除严格开业审批外,从业人员也要严格培训,合格上岗。现在在社区中心工作的医生多是医院分流人员,未经过培训(也无好的师资),还是在医院的工作模式,看病开药而已。医学院校或公共卫生学院要加强全科医学课程教学,保证教学质量,毕业生经过毕业后规范化培训考核合格上岗。


3.3 开展有特色的社区服务。这是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吸引病人前去就医的基础之一,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如开展社区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心理咨询热线,面对面交流。因为在社区离病人家庭近,可以开展帮助适应能力差的慢性病人,轻症精神病人,能够更好的承担生活和社会责任,如与子女、居民的交流能力。也可以到病人家中走访,看看房屋、道路、台阶、浴室、地板等是否适应带病生活,以免因此带来更多的伤害。某些慢性病人、残疾人感到孤独无助,很少与社会接触,购物、就医都有困难,需要社会网络的支持和帮助,才能生活,社区有义务帮助这些人,不让他们与社会隔离。对于贫困社区和低收入者、无家可归者应该提供最基本的全免费服务,服务由政府拨款。要避免把社区中心开成小医院、药店。补充其他机构卫生服务未能顾及到的领域。


3.4 预防为主,减少不必要的住院。门诊有64.8%、住院慢性病有76%的病人可以在社区解决,WHO也认为,80%门诊患者应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得到照顾。开展预防住院项目。可以借鉴澳洲的做法,例如,有些疾病原本应在社区处理好而没有处理好,病人不得不急症住院。为此,政府3年前投资5亿元,开展预防服务不当不得不住到医院项目,墨尔本有三家医院合作,已经初见成效。再者,澳洲的医院都有一个合理的等待名单,这对于合理使用有限资源有用的,值得我国借鉴。一人患多种疾病如残疾、慢性病,一个场所能否提供多种服务?一专多能应该是社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