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建筑的地域差异和文化关系
【摘 要】了解和认识各地区建筑之间的文化差异,对于改造和建设新的建筑非常有帮助,在设计考量的时候更加全面的分析问题。
【关键词】建筑
一、 新时期的建筑文化危机
1 欣欣向荣的建筑市场中地域文化的失落
当前,中国经济快速稳步发展,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的“市场”欣欣向荣,非常热闹。帮写论文由于目前中国建筑师新生力量在茁长,这不免令人联想到1920-1930年代外国建筑事务所在上海等地的租界“抢滩”、以及中国建筑工作者奋力立足的情况,尽管经过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大发展,过去与今天已不能同日而语,但无庸讳言,目前中国建筑师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力量不平衡甚至不公平的竞争。
2 城市“大建设”高潮中对传统文化的“大破坏”
目前,中国城市化已经进入加速阶段,在大建设的高潮中,“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不禁为之黯然神伤。帮写论文例如,浙江绍兴原是一个规模并不大、河网纵横、保存得也相当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与苏州分庭抗礼,分别是越文化与吴文化的代表,对绍兴不难进行整体保护,甚至有条件申请人类文化遗产,可是决策者却偏偏按捺不住“寂寞”去赶时髦,在名城中心开花,大拆大改,建大高楼、大广场、大草地,并安放两组体量庞大的建筑,不久前我旧地重游,叹惜不已。
3 全球化对地域文化的撞击
全球化是一个尚在争议的话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传媒的进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从积极的意义来说,可以促进文化交流,给地域文化发展以新的内容、新的启示、新的机遇;地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沟通,也可以对世界文化发展有所贡献,连美国塞缪尔亨廷顿也说:“在未来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一个单一的普世文化,而是将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相互并存……在人类历史上全球政治首次成了多极的和多文化的……”。
二、“城市黄金时代”与城市振兴的机遇
1 一本书的启示
城市文明与文化一直为学者们所倡导。在1940年代,美国评论家、历史、人文、社会、建筑等多领域的学者芒福德(L.Mumford)鉴于资本主义社会城市的兴起与当时的社会现象,曾撰写《城市文化》一书,后意犹未尽,又进一步发展为《历史中的城市》,受到国际、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帮写论文在20世纪末,英国城市学家霍尔在写《明日之城市》之后,又撰写《城市文明》,进一步选择西方2500年文明史中的21个城市,细评其发展源流、文化与城市建设特点,指出城市在市政创新中具有四个方面的独特表现:
(1)城市发展与文化艺术的创造,
(2)技术的进步,
(3)文化与技术的结合,
(4)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寻找答案。
2 中国的城市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事实上,今天的中国城市无论沿海还是内地都处在大规模的建设高潮之中,可以说已经进入城市的黄金时代;并且,依笔者所见,如果乐观一点说,中国可以有若干城市同时塑造它们的黄金时代。
在此情形下,成功或遗憾的关键就看我们如何在国家总的建设纲领的指导下,审时度势,及时地根据当地条件,针对自己的特有问题,利用技术进步,创造性地加以解决。每个城市如果真正地深入地研究自己的历史文化,总结其历史经验,捕捉当前发展的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制定发展战略,不失时机地集中地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包括文化优势),等等,城市发展必将大有可为。
最近苏州召开“吴文化与现代化论坛”,研讨会就颇有创意,首次向社会招标,征集研究课题,把研讨会当作过程来办,帮写论文促成了营造社会氛围和抓好研究成果的互动;我大致浏览该论坛的文集,觉得它给我们的启发还不仅在对吴文化本身的历史发展,为何蔚为大观,还在于通过对吴文化价值的新认识,将吴文化研究的主题从历史推向了现代。
参考文献
[1]芒福德.城市发展史.倪文彦,宋峻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
[2]Hall, P. Cities of Tomorrow.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88。
[3]Hall, P. Cities in Civilization. NewYork: Fromm International,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