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当代文学论文格式、当代文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从“象牙之塔”到“都市空间”——叶灵凤创作论

日期:2020年11月08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816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010272042116792 论文字数:38699 所属栏目:当代文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忘故事的外在环境,“为艺术而艺术”。这一点在其三十年代的海派文学创作中得到了沿续。

对叶灵凤影响最深的,是王尔德的代表作《莎乐美》。早在 1920 年,作为王尔德最具代表性的唯美主义作品《莎乐美》就已经被译介到了国内,并在随后的三十年内出现了 7 个译本和 1 个剧情梗概。①1929 年,田汉亲自执导,由南国社出演,将该剧搬上了话剧舞台,在南京、上海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莎乐美》改编自圣经故事,讲述的是少女莎乐美深爱着圣徒约翰,但她屡次向约翰求爱都被拒绝,愤怒之下她借由面纱之舞取悦希律王,请求希律王将约翰斩首。约翰死后,莎乐美把他的首级捧在手中亲吻,凭借这种血腥的方式拥有了约翰。莎乐美渴望得到的并不是精神或灵魂层面的爱恋,她渴求的仅仅是约翰的肉体。这一点可以从剧中大量极具感官刺激的肉欲描写得到验证。莎乐美数次表白道,“约翰,我渴望得到你的肉体”,“我爱恋的是你的嘴”,“让我吻一吻你的嘴吧”。赤裸的内心告白使得莎乐美区别于以往循规蹈矩的传统女性形象,她勇于反叛被动、服从性的女性社会角色,敢于正视自身的欲望并寻求自身欲望的满足。而当她陷于一次次求爱而不得,自身需求与他者关系陷入矛盾与冲突中时,她不甘屈于他者、外界社会的压制,而是选择走向报复式的自我毁灭之路,带有强烈的非理智的唯美主义色彩。莎乐美勇于突破一切束缚,甚至不惜以病态的方式追求自我情欲的形象十分符合五四时期反叛传统、寻求个性解放的精神主题。因此,在译介、传播的过程中,莎乐美的形象渐渐脱去情色的外衣,逐渐成为带有强烈自我觉醒意识、极力寻求个体解放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反抗旧有社会秩序的女性形象。

................................



第三章 沉浮迷惘的都市肖像.................................... 43

第一节 文学中的“上海想象”................................43

一、“十里洋场”都市空间..............................43

二、都市病的“精神围城”..........................45

三、痛苦迷惘的“精神漂泊者”..........................46


第三章 沉浮迷惘的都市肖像


第一节 文学中的“上海想象”

一、“十里洋场”都市空间

“城市是他们惟一的生存世界,是创作想象的关键资源。”①热于在自己的作品中书写着上海光怪陆离的都市景象。不仅写出了物质文明的繁华之“美”,肯定了都市文明的审美性与进步性,同时也探析到了物质文明带来的颓靡、消沉的病态生活方式及其对人性的销蚀。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扩张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环境与基础设施的变革。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上海市民娱乐方式的改变。二十年代末,交际舞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而涌入,三十年代经由上海百乐门舞厅的推广,交际舞正式成为上海市民最推崇、最主要的休闲方式。大大小小的舞厅也应运而生。除此之外,人们还频繁出入咖啡厅、跑马场、电影院、饭店等等带有极强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新兴娱乐场所,乐此不疲地享受着五光十色的物质文明带来的感官享受,沉浸于纸醉金迷的都市生活之中。
同时,上海的都市空间还改变了旧有的文学传媒途径,报纸、杂志、电影等现代传媒手段开始出现,并影响着这一时期海派文人的创作方式。在三十年代的上海,大大小小的报纸刊物已成为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习惯于从报刊中获取时事消息,报纸杂志中连载的各类杂文小说也成为了市民阶层闲暇消遣的重要读物。同时,“报纸连载一直是旧派小说赢得众多读者的方法,《玉梨魂》在《民权报》上连载,报纸消数为之激增。此外,《广陵潮》连载于《大共和日报》,《人间地狱》于《申报》,《歇浦潮》于《新申报》,都轰动一时……专门刊物与娱乐兼载小说的杂志形式一直是此后年中国都市小说传播的媒体方式。”①传播方式的改变不仅使报刊与读者逐渐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更直接影响了作者的创作。“陈平原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和《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中,已经指出现代报刊的大量出现与小说文体的关系,讨论了‘报刊登载小说与小说书籍大量出版对小说形式发展的决定性影响’,指出这主要‘在于传播方式的转变促进作家认真思考并重新建立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使作者完成了叙事方式的转变。”

.............................


结语

在浩瀚的文学长流中,叶灵凤的创作称不上一流,但他的先锋性与独立性不可忽视。叶灵凤的艺术生涯长达五十余年,横跨沪、港两地,创作内容包含散文、小说、随笔、插画、书籍装帧等多个领域。赴港之前,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叶灵凤见证并参与了动荡的社会局势之下诸般文学潮流的涌动。面对五四以来“百家争鸣”的文坛,叶灵凤始终保持敏锐的创新意识,不断地依据外在语境的变化调整创作方向,在创作思想与创作风格上都展现出了别具一格的风貌。

在创作思想上,叶灵凤始终徘徊在摩登与传统之间。初入创造社,叶灵凤便跟随着郁达夫、郭沫若等创造社前辈开始了情爱小说的创作。他以大胆、前卫的眼光审视传统的性道德、性观念,将性解放、性追求作为人性解放的重要一环。在情爱小说中,叶灵凤以女性为表现对象,通过对女性性爱心理的描写,展现女性社会地位、家庭地位的双重失衡。传统社会中,女性常扮演着被支配、被服从的角色,即使是五四运动以后,女性的地位依然没有得到切实的改变。叶灵凤将女性置于言说的中心,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洞察女性性爱心理的转折起伏,他没有以男权姿态审视、物化女性,而是以平等、关切的眼光传达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生理需求与情感需要。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在面对自身的合理情欲时,都显现出主动追寻、大胆表露的独立姿态,这既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突破,亦是女性解放的呼吁。同时,根植于内心深处的传统观念又为叶灵凤的性爱观念添上了保守、克制的色彩。作品中的摩登女郎们在爱情袭来的那一刻,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而当激情的浪花褪去之后,她们大抵失去了向前的勇气。她们既想冲破父权、夫权的束缚,又恐惧只身踏上出走独立之路,即使高举着平等、自由的火把,也无法彻底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子。这其实是作家自身观念的折射,叶灵凤袭承自旧家庭的传统情结使得他缺乏“彻底破坏”的精神与勇气。他渴望打破传统社会的枷锁,而内心的传统观念却使他陷入欲言又止、自我斗争的境地。这种矛盾、困惑的心理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青年知识分子们难以规避的群体问题,他们既行走于前卫的文艺潮流之中,又留恋于旧有的传统观念,难以找到确实的精神归宿。但这种摩登与传统的相互交错也使叶灵凤的作品既有着青年知识分子狂飙突进的精神,又在一定程度上迎合读者新旧交错的心理,不失为一种特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