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古老、抽象、纯粹的艺术门类,积淀着华夏民族文化历史的丰富内容,融注着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和趣味。中国各种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戏曲及至音乐等,都可以在书法屮找到最基本的参照元素。可以说,不了解中国书法,就很难深入了解中国艺术的本质精神。晚清学者刘熙载是一位杰出的书法理论家。他所著《书概》继承和总结了中国传统书论的精华,“探源本,析流派,窥大指,阐幽微,明技法,以简赅之笔,发`微中'之谈” 内容涉及书法艺术的本质、技法、创作风格、审美特征和理想、学习方法、字体、书法史等诸多方面,论述全面、系统,思想辩证、深刻,在我国的书法理论体系之中占有重要位置。刘熙载的书法理论带有明显的继承性和总结性的特点,为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发展做了总结,学者萧元称其“完成了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最后一个圆圈”研究中国书法理论,决绕不开刘熙载这一座丰碑。可以说,理解刘熙载的书法美学思想,对于基本把握中国古代书法美学思想体系,有很大的价值与意义。关于《书概》中字体源流及技法原理的部分,己有较多学者从文字学和美术学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探讨。本文试图采用文献解读和理论阐释的方法,从书法的本质、创作方法、审美理想、书品与人品等方面,对刘熙载《书概》中的书法美学思想进行全面梳理,揭示其作为中国古典书法美学总结的理论特点和价值。并希望通过对刘熙载书学的解读和对传统书论的重新审视,能够从屮汲取有益之处,对于继承古代文化优良传统、丰富当代书法理论构建和指导书法实践发挥积极作用。第一章刘熙载书法美学思想形成的背景
第一节清代文化背景及书法发展概况.
明崇被十七年(1 6 4 4 ),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明朝覆灭。此时己在东北地区立国的清趁机攻入山海关,定都北京,揭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帷幕。清朝统治中国共2 6 7年,一度国势强盛,版图辽阔,社会繁荣,出现史家所称的“康乾盛世”。后期逐渐腐朽没落,道光年间遭受列强侵略,内外交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经过武力征服而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定鼎北京之后,为巩固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的措施,助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繁荣。在思想文化领域,清朝统治者主动融入先进的汉文化,希望利用汉族的儒家思想,寻找一种有效的文化统治方式来帮助其安定社会、稳定政权。一是通过独尊程朱理学、重用汉人文臣、沿用科举制度等方式笼络人心。二是动用政府力量,组织全国学者名流对中国典籍进行整理,以转移知识分子的注意力,消除人们的反清意识,控制社会文化思想。此举对于传承古代学术传统、保存古代文化典籍有较大贡献,先后编成《明史》、《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有名的典籍。但政府在搜集全国图书之时,也趁机查缴销毁了一批所谓“违碍”、“议论偏谬”的书籍,仅乾隆一朝,被禁毁的书籍有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与《四库》现收书相近,破坏性是很严重的。与此同时,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对流露出不满情绪、怀念前朝的知识分子进行残酷杀戮,迫害之深广,历代罕见,形成文化上的专制恐怖气息。在这样的氛围下,清朝知识分子不敢妄谈时下,只好转为考古。许多读书人酷首穷经,将毕生精力与志气消磨于故纸堆中,“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袭自珍《己亥杂诗咏史》)。这也直接导致清朝考据、训诂的“朴学”大兴的局面。对内,清朝统治者以文化专制禁锢思想;而对外,在西方国家经历工业革命、经济社会各方面开始腾飞的时候,清王朝却抱守“天朝上国”的虚荣自大,闭关锁国,固步自封,最终走向没落。总体而言,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体现出僵化、保守和腐朽的特征,由于其专制和封闭,对传统文化继承余而开创不足。但同时这一时代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 期。屮华文化历史悠久,到清代己经过数度变迁,有着丰厚而多彩的历史积累。政府编书和乾嘉学派为全面继承、总结和整理传统文化打下了丰实的学术研究基础,并能够融会贯通,存所突破,社会的和文化的种种背景,造成了有清一代文化独具的集成特点。
第二章刘熙载的书法美学思想............11
第一节书法艺术的表现特性............11
第二节书法艺术的创作方法............19
一、“与天为徒”“与古为徒” ............19
二、"工”与“不工”............23
三、“意法相成”............26
第三节“中和可经”的审美理想............28
第四节“书如其人”的批评原则............35
—、“书如其人”观的历史流变............35
二、刘熙载论“书如其人” ............37
第三章刘熙载书法美学思想的............ 46
结语
作为中国古代书法美学的总结,刘熙载的书法美学思体系想对于我们研宄古代书法理论和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具介重要的理论价俏和现实意义。酋先,从理清中国古典书法美学思想理论体系及历史发展来看,刘熙载的《书概》是进行研究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中国古代书法美学思想,在桊汉只是一个逻辑开端,只有少数几位书论家有点言片语式的感悟与思索,不可能得到充分表现和发展;即使到了魏晋和唐宋,对于书法美学理论的探讨也仍然书风而不能客观和全面。而到了清末总结期情况就大不-样,尤其能够从 问、空间概念上对书法理论进行横向、纵向上的全面把 。因而以刘熙载为切入点,正可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其次,刘熙载作《书概》 ,己经将书法与各门艺术形式在概念上统一到“艺”的层而了,因而他论书时能够会通各门,饱览古今,其关于书法艺术表现特征、创作方法、审美观念和批评原则的一些观点,眼光独到,见解深刻。深入发掘并合理阐释刘氏这些理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能够为我们建立当代书法美学理论体系提供重要的参照和借鉴。第二,研 刘熙载的书法关学思想,能够为当代学书者和书法艺术家提供指导。尤其是刘熙载关于法然与师古人,以及由“不工”求“工”、最后复归于“不工”等理论,十分契合书法艺术规律,对时下学书者能存所启发。而他关“书如其人”的忍想,也能为书法鉴赏提供正确引导。当今时代信息繁杂而瞬息万变,书法艺术迎来新的热潮。在浮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之屮,研习书法也许能够帮助我们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祌支撑,从而为心灵找到一片净土。加强对传统书论的探讨,也将有利反思当今的书坛,通过对比寻找屮国与内方美学之间的契合点,为塑造新的书法艺术 代精神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清)刘熙载,艺概[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清)刘熙载著,袁津琥校注,艺概注稿[M],中华书局,2009
3、陈文和、刘立人点校,刘熙载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宄室选编,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5、崔尔平选编,历代书法文论选续编[M],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6、季伏昆编著,中国书论辑要[M],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7、侯镜昶主编,书法美学卷[M],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8、乔志强编著,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导读[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9、陈振濂主编,书法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10、何学森,书法学概要[M],华夏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