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论文栏目提供最新书法论文格式、书法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溥儒书法艺术研究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843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311282053284801 论文字数:28748 所属栏目:书法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相关标签:溥儒书法书学观念

引   言

 

对于溥儒个案研究的著述及文章较多,专著如詹前裕著《复古的文人逸士》、萨本介《末代王风》、王彬著《溥心畲》、王家诚《溥心畲传》、“台北故宫博物院”印行《张大千溥心畲诗书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麦青龠《溥心畲》等,由于其晚年移居台湾,因此有很多台湾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并有大量的著述与论文,而大多数的著述与论文是研究其一生从艺生涯、或是对其画艺进行研究论述、再者就是将其诗、书、画艺分别进行论述,而多数学者是在研究其画艺,单独将其书法拿出来进行研究著述较少,麦青龠著《溥心畲》此书是专述其书艺,然此书并未过多结合其书学思想,而是主要分析其书法风格。本文主要根据其学书自述、书法作品、书论、书学理念及诸位学者研究其书艺的成果,再次对其书艺进行研究,试图归纳出其书法艺术不同时期的风格、书学理念及其艺术主张对后世影响,本文根据其留下来作品较多的行书与楷书并结合其学书自述、作品所属年代,对其行书与楷书分时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并归纳出其独特的帖学之路,就其书学理念主要结合其书论《寒玉堂书法论》与教授弟子所言,对其书学理念进行了归纳与整理,最后根据其书法艺术与其书学理念,总结出其书法艺术价值、影响。
关于第一章溥儒的人生历程中其曾是否留学德国,学术界尚有争议。然尚未有新资料能证明其未留学德国,本文暂以溥儒学历自述与大多数学者观点一致,承认其留学德国。在其艺术历程中关于其第一次举办个展时间亦有一些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溥儒的第一次个展是其与夫人 1930 年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而郑国在《一砚梨花雨——略论溥心畲和他的作品》中指出溥儒在 1926 年就已举办过个展,然而资料有限,关于其第一次举办个展尚存疑问。
溥儒对于书法用功极深,从其学书自述中可以看出,对于书艺其是进行过深入的学习,并且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其亦有《寒玉堂书论》,且其一生从事着教育工作曾在国立北平艺专、国立杭州艺专、台湾师范大学任教,所收弟子众多,曾多次在外讲学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展,对后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溥儒的书法作品篆、隶、行、楷、草书作品均有,而以行草书与楷书偏多,而其艺术成就较高的书法作品还是其行书,其行书风格主要形成于其晚年渡台之后,最能表现其书法风格之作当属其小行书。 溥儒的行书主要是以“二王”为主导的帖学书风,其行书空灵生动、骨气十足,而从其学书自述与其作品所属年代观来,其早年取法《淳化阁帖》、王羲之较多,之后对米芾进行深入的学习,在溥儒的很多作品中都能看出米意极浓,然而期间溥儒又师法诸家,主要多为沿“二王”一路之书家如孙过庭、康里夔夔等。到了其晚年之后,复归魏晋、唐人,对“二王”、虞世南、褚遂良亦进行深入学习,最终形成其风格,而其题画款亦能表现出其书法风格。其楷书以严谨而取胜,溥儒的楷书无论大楷还是小楷受唐人影响十分大,直至其晚年亦是如此,在其作品中可以清晰的看出。然其楷书笔画精到、功力深厚、书卷气极浓。溥儒篆、隶书作品不是很多,但是从其自述中得知其学书之始,先是习篆隶。然其篆隶金石味不足,多是以秀逸静气之风格,这与其书学理念亦是有很大关联。
《寒玉堂书法论》字数不多,但却从理论与实际上阐述了其书学理念,其介绍了书体流变;从实践上介绍了用笔之法、运笔之法,言简意赅。而从其书论之中亦清晰的看出了其书学理念,对于书艺笔法、取法何处均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其一生又尤为注重字外功夫,对于经、史、诗、书、画均有研究,且有许多著作,在其传授其弟子之时,首先要求学好诗词艺术,足见其重视字外功夫。 溥儒从艺六十余载,就其艺术综合来看称其为一代帖学大师是当之无愧的。

 

第 2 章  艺术历程............8
2.1 精研诸艺....................... 8
2.2  名声鹊起.............. 9
2.3 南游渡台................. 10
第 3 章  书法艺术风格.......12
3.1  学书经历.............. 12
3.2  书法作品风格............. 13
第 4 章  书学思想..............27
4.1  书学背景................. 27
4.2  由《寒玉堂书法论》观其书学思想.................... 28
4.3  书学理念体现.................. 30
4.4 重视字外功夫.................... 33

 

结   语


本文对于溥儒不同时期的书法艺术进行了分析,其艺术成就较高的还是其小幅的行书作品与其独特的题画款艺术,就其行书风格的形成进行了梳理,其行书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以《淳化阁帖》与王羲之书法进行学习,其次是对米芾的深入学习,从溥儒留下来的诸多作品均可看出,可以说米芾对其书艺影响十分大,而这期间又涉猎诸家,如孙过庭、康里夔夔等均进行研究学习,最后复归魏晋、唐人,最终形成其书法艺术风格空灵生动、骨气十足。其题画款书法大多为行书与楷书,其行书与其画面融洽得当,书法意境之美尤见其中。对其楷书从大楷和小楷分别进行不同时期的论述,大楷主要受唐人影响颇大,对欧阳询、裴休、柳公权之学习,晚年又受成亲王永瑆楷书影响;小楷最初由师法魏晋钟繇,进而涉猎诸家如赵孟頫、文征明、王宠,而溥儒的小楷有很大一部分是受唐楷影响,总体观来其楷书以严谨取胜,而其大楷与小楷都透出了诸多唐人之影。溥儒钟爱唐楷亦有其深刻道理,其习唐楷亦是想得其骨力与法度,其言“习楷,得其方严”。“方”可谓得其骨力,“严”可谓严谨。 从中不难看出溥儒对于楷书的追求主要是求其骨力与严谨。
溥儒学书经历与其书法艺术风格足以看出其走的是纯粹意义上的帖学之路,然其帖学之路亦有独特性,其书法风格的行成更得益于学“二王”帖学一路的书家,其最初由王羲之入手,进而学习米芾及诸家,又在虞、褚上进行学习,最后复归魏晋,他亦是在不断总结学习经验,最终形成个人风格。 其书学理念亦是给后人深刻的启示,溥儒走的是中国传统的文人之路,其尤为重视对国学的学习与研究,其生活于民国,然而他并未受到外国思想的影响,而是一直遵循传统,从其书法内容与形式来看,其书法的形式亦是遵循传统,其书法内容大多都为自己所写诗词,书写内容的原创性使其艺术更具备了独创性与抒情性。书法内容大多所书为诗词,诗词更容易抒发情感,而其书写内容的原创性更容易的抒发自己情感。溥儒之书艺尤为对书艺内容重视,一个真正的书家不仅是书写技法的娴熟也是文学底蕴与人生阅历的积累。而其正是如此一位书家,其重视书写内容、讲究原创性,又给我们当今的书坛深刻的启示,纵观当今的国展,粘、贴、拼、染形式可谓多样,而对于书写内容的原创性并未有深入探究,所书诗词大多为古人所作,抄上古人几首诗来表达一下抒情性并不高,而长远看来其艺术性亦不会高。过多的注重作品的形式只会将书法美术化,而不从书法内容上进行深入研究与学习。纵观古往今来之书家,不仅是书法技艺高,在文学上亦有建树。学书之人,应在字外功夫上多下功夫,尤其是诗词,尽量将所书作品内容为个人所写所感,遵循作品内容原创性,使作品更具备抒情性。 研究溥儒书法艺术,不仅是对其帖学之路、书法风格、书学理念的研究与学习,更会给学书之人更加深刻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溥儒著《寒玉堂诗集》,新世界出版社,1994 年。
[2] 《溥心畲书画全集》,环球书社出版,1979 年 8 月出版、九月第二版。
[3] 《溥心畲先生书画遗集》,台湾商务印书馆。
[4] 《溥心畲书画文物图录》,台湾故宫博物院。
[5] 《溥心畲先生诗文集》,故宫博物院。
[6] 王彬编《溥心畲谈艺录》,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 年。
[7] 邵峰编著《溥儒》,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 年。
[8] 王家诚《溥心畲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年。
[9] 萨本介《末代王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 年。
[10] 李铎若《瀛海埙篪》,文物出版社,201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