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论文栏目提供最新书法论文格式、书法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唐代书法研究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2508
论文价格:20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311261902133657 论文字数:266543 所属栏目:书法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博士毕业论文 Docotor Thesis
相关标签:唐代书法文献研究

绪     论

 一、唐代书法文献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唐代书法的当代研究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唐代书法史研究,二是书法理论研究。书法史研究多以书家、书事、书迹为纲要,书家研究集中于书家生平、仕履之考索,书迹、碑刻等作品研究侧重于笔法、风格、审美。唐代书法史的研究翘楚朱关田先生有学术专著《唐代书法考评》(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年)、《唐代书法家年谱》(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年)、《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年)、《颜真卿年谱》(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8 年)等,几乎涵盖了唐代书法史的各个领域,是唐代书法研究精细严谨的典范之作。唐代的书法理论研究多聚焦于书法理论的核心文献上,如李嗣真《书后品》、孙过庭《书谱》、张怀瓘《书断》、窦臮《述书赋》等代表唐代书法理论的巅峰著作。对唐代书法理论的研究以论文及著作形式居多,代表性有薛龙春《张怀瓘书学著作考论》、于敏《唐代书法品评制研究》、赵华伟《述书赋校补》等,研究者对唐代书法理论著作的解读关注于审美思想、理论阐释、源流考辨等方面。近年来,唐代书法的研究又出现了书画赀藏、书法教育等课题,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唐代书法进行整理和议题的拓展。这些唐代书法研究大都是较为系统的长篇专著,除此之外,各类繁琐、细碎的关于唐代书法史、书法理论、书法审美、作品考证、书家研究、笔法传承、书体名实等研究文章不计其数。在内容庞杂,角度多元化的表象下,研究者多致力于各种书法文献的使用,往往忽视了文献自身的整理、书法文献的性质考察、书法文献的内在规律的总结等各种基础的文献学工作。这种基础的文献学整理包括对唐代书法文献存在领域的界定、唐代书法文献中佚书及篇目的考索、唐宋书法丛纂版本渊源及各丛纂之间的对校、…可谓卷帙浩繁,而我们囿于古籍资料的限制及学术领域的集中,对这些基础文献的梳理还很欠缺。唐宋四部书法丛纂是唐代书法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书,然于这四种书法丛纂自身的研究也非常匮乏,除了少数零星散断的文章、论文涉及于此,唐宋书法丛纂无论是不同版本的对照研究,还是一种版本的深入考索都是滞后的。  

二、本文关于唐代书法文献中技法类伪篇的性质分析及研究主导思想 
当代唐代书法研究青睐于理论性、艺术性强的精英书论,以至于忽略一种事实——从唐代书法文献整体观之,精英书法理论著作是唐代书法文献的菁华之处,仅占唐代书论很少的比例,而有唐一代大多数的书学文献都是技法类、笔法传承、伪篇等等,其中技法类伪篇更是大宗。即便如张彦远、朱长文这种对文献的采辑和筛选较为精审的纂辑者亦不免收入伪篇。古人对待伪篇的态度是与伪篇的性质有关,伪篇多存在于发启童蒙的阶段,小学是唐代乃至于宋代以后的书家士大夫阶层都不能逾越的阶段,在他们成为书家并对书法有独到见解和体会之后,这种童蒙时所使用的书法教学材料还在影响着书家的创作,这些影响都可以在他们的书论中体现出来。即便如北宋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这样的大家仍不免如此。可以说,唐代书法丛纂作为保存唐代书法文献的大宗,其流传正是与这种世俗化的使用书法文献风气紧密相连。唐代书法文献的技法类、辨伪类是唐代书论研究的难点,学术界对书法技法的整理、笔法传承、书学渊源等方面的工作都已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技法类研究的问题在于方法上多采用考释语辞来阐释书论,而每位学者的阐释又取决于研究者个人的学术观点和理念,而笔法语辞离开了产生及使用它们的语言环境,仅靠当代学术研究对其阐释,能在多大程度上还原历史还是未知数。因而本文的技法系列研究就要在细致繁琐的字句纠葛之外探寻新的研究方法,把技法系列、笔法传承作为一个唐代书论发展的动态的过程来看待,就会发现在笔法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技法的认识亦不同,进而可以总结出很多过去研究中易于忽视的规律。如果说精英书论体现了唐代各个阶段的书法精粹的话,而笔法、技法系列就是各个阶段的流俗产物。这些书论中的一部分技法性文献以托名前人或唐人的前提出现,并且在时代变迁中不断被窜改、增益,不同时代的产物虽然杂糅一处,但每种增删窜改都会反映出产生它们的时代烙印。这种角度及方法是过去技法性伪篇的研究很少关注的内容,也是本文致力于还原的古代书论真实状态的初衷。我们的唐代书法文献研究主导思想就是把唐代书法文献放在流动的过程来考察,并作系统的分析与分期,使各种唐代文献可以基本被定位在唐代书法发展的大体时间区间中,一旦确定了书法文献的分期,就会有助于我们解决过去唐代书法文献研究中过去一些难于阐释的问题。使辨伪变得有理可依,有据可查。  

第三章  版本校勘释例——以朱长文《墨池编》为例.............61 
第四章   北宋初书法类书中的唐代书法文献............77 
第一节  周越《法书苑》体例考证............77 
第二节  《金壶记》保存唐代书法文献的史料价值.............87 
第五章   唐代书法文献辑佚(部分)............93 
一、张敬玄《书则》一卷 ..............93 
二、唐初姚思廉《善书人名状》 ..............94 
三、《蔡氏口诀》一卷(《崇文总目》) ................95 
四、李阳冰《笔诀》 ....................95 
五、李阳冰《笔法诀》 .............97 
六、王羲之《笔经》 .................98 
七、《古经》................100 

结论

唐肃宗乾元年间,御府书画收藏凋敝,“天府所有真书不满十纸,行书数十纸,草书数百纸,共有二百一十八卷。张芝一卷、张昶一卷,并旃檀轴锦褾而已。既所不尚,散在人间,或有进献,多堆于翰林杂书中,玉石混居,薫莸同器。”①德宗建中初,御府古迹世无鉴者,诈伪莫分,因徐浩之荐,窦臮、窦蒙、浩子璹使定古迹,辨伪知真。
②窦氏昆弟有《述书赋》历述古今书家、书迹,书史特为知名。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建中十年(794 年),其检校鉴识人押署还有贺遂奇、刘逸江、茹兰芳,宋游环等人。 玄宗、肃宗、德宗朝后,《法书要录》所记内府书画鉴藏事仅见吉光片羽,如唐宪宗元和初卢元卿录前代书画排署及叙韦述、徐浩所记书画搜访之事,后元和十三年(818 年),诏张弘靖(张彦远祖)家进所蓄古迹,包括以钟、张、卫、索真迹各一卷,二王真迹各五卷,魏、晋、宋、齐、梁、陈、隋杂迹各一卷,顾、陆、张、郑、田、杨、董、展洎唐朝名手画合三十卷。
③元和十三年所进王羲之书五卷,其中就有唐初著名的冯成素摹《兰亭》,其事见于朱长文《墨池编》卷四所收《唐何延之<兰亭>始末记》文后注,今本《法书要录》卷三何延之《兰亭记》无。其注云:“彦远家有冯承素《兰亭》,元和十三年诏取书画,遂进入内。
今冯承素《乐毅论》并有太宗手批在其后者也”。张彦远所记冯承素《乐毅论》并有唐太宗手批与《武平一徐氏法书记》所载“其书合作者时,有太宗御笔于后  ①  张怀瓘:《二王等书录》,《书苑菁华》卷七,《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年。 ② 徐浩:《古迹记》,《法书要录》卷三,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 年。 ③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年。  302  题之”形式吻合。《唐会要》卷三十五载元和十四年九月考功郎中萧佑进古今书画二十卷。证明宪宗元和十几年间,内府书画收藏之事稍有回暖。 《法书要录》所收关于唐代内府书画著录篇目有节录,如卷三武平一《徐氏法书记》有缺文,《全唐文》具列全文。其中云徐浩父“豫州刺史东海徐公峤之,怀才蕴艺,依仁践礼,自许笔精,人称草圣”,观其语意其时峤之尚在人间,峤之卒于开元二十四年,武平一亦卒于开元末,那么《徐氏法书记》或作于开元年间,较其它篇目稍早。《法书要录》卷三徐浩《法书论》亦有缺文,《墨池编》本《法书论》保存了结尾处佚文。韦述《叙书录》的时间也可从韦述的经历得以推知。有学者认为,韦述于开元初直集贤院,又居史职二十年多年,韦述《叙书录》就是在入直集贤院时遍览图籍的产物。①检《叙书录》内有开元十六年(728 年)内出法书集字拓进之事,开元十九年(731 年)萧嵩搜访图籍之事,前文已述。
韦述天宝初历左、右庶子,加银青光禄大夫,天宝九载,兼充礼仪使。其载迁尚书工部侍郎,封方城县侯。卢元卿《法书录》引“工部侍郎韦述”、徐会稽浩所论书画事,即引自韦述《叙书录》、徐浩《古迹记》,若非追记,韦述《叙书录》作于工部侍郎任上,其时间在天宝九载(750 年)之后,晚于《韦述及其<两京新记>》一文所推论作于玄宗开元间。张怀瓘《二王等书录》作于唐肃宗乾元三年(760 年),徐浩《古迹记》作于德宗建中四年(783 年),卢元卿《法书录》作于元和三年(808 年),是《法书要录》中记御府书画事较晚的一篇。卢元卿,太清宫道士,工篆、籀、八分诸书。《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蓄聚之家自号图书之府”注下有好蓄书画者“道士卢元卿”,应是此人。其活动于贞元至元和间,有石刻书迹存世。

参考文献 
1、魏征等撰:《隋书》,中华书局,1973 年。 
2、刘昫撰:《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 年。 
3、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 年。 
4、薛居正等撰:《旧五代史》,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