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项目风险管理论文,本篇论文以出口 T 国动车组制造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机车车辆制造行业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利用 SWOT 分析法和检查表法对本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通过概率影响矩阵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分析,构建层次分析法模型并计算出各条具体风险的权重,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对上述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本项目的总体风险等级。最后结合专家的意见和项目的实际情况。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目的
1.1.1 选题背景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或者修建新线,使营运速度达到每小时 250 公里的铁路系统。2004 年起,中国开始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之路,进行了“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大规模建设。2015 年,首列“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中车四方成功下线,标志着中国高铁进入了完全自主创新的新时代,实现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转变。经过十几年的跨越式发展,截至 2019 年底,我国的高速铁路里程超了过 3.5 万公里,占全球高铁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稳居世界第一位。
在实现了国内跨越式发展同时,中国企业也逐步加快了拓展海外市场的脚步,我国政府将“中国高铁走出去”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5 年起,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中国中车,对打造中国高铁“金名片”和整个装备制造业都做出了重要指示。被各界称为中国装备“超级推销员”的李克强总理长期着力于向海外“推销”中国高铁,不放过任何机会向世界各国推介中国高铁技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不断深入,中国生产的地铁车辆和动车组列车,已经出口到全世界。
2018 年,T 国交通部和国家铁路局计划修建连接首都附近几个卫星城镇的市域铁路线路,该项目将采用 PPP+BOT+TOD 模式开发,涉及线路基建、设备采购、运营管理、维护检修等。中标方将获得 35 年的建设运营权,其中施工建设期 5 年,运营期约 30 年。根据项目计划,先期采购 18 列 8 编组共 144 辆动车组,每隔十年还将采购 4/3 列,运营速度 250km/h。中国 S 公司(车辆制造公司)作为分包商已加入由 T 国 AS 集团牵头、多个中国集团组成的联合体。其中 S 公司负责车辆的整体设计、生产制造及后期维保等内容。2019 年底,T 国议会正式审议批准该国首都市域铁路项目合同草案。本项目是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又一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将助力我国高铁“走出去”进程。本课题的研究,是专门针对 T 国首都市域铁路项目里的动车组制造出口子项目进行的。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风险管理是现代管理学最重要的分支,其概念从 19 世纪 30 年代开始逐渐形成。1750 年代,法国专家 Henri Fyaol 在其《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风险管理这一概念[1]。1900 年代,施工领域的进度风险管理开始成为风险管理的研究内容。1952 年,美国的 RussellB.Gallagher 在其调查报告《费用控制的新时期-风险管理》中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概念[2]。1950 年代,美国的Malcolm 等人首次使用 PERT 网络解决由多个活动组成、逻辑复杂的项目[3]。之后美国军事科技机关将该 PERT 网络用于导弹的研发,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项目进程,将该项目的完成时间提前了两年[4]。从那时起,风险管理标准化、系统化和程式化程度不断加深,并一步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国外的一些学者开始对此进行了越来越深层次的研究,并取得了突出研究进展。从 1970 年代开始,法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建立了国家和地区风险管理研究学会,西方很多大学 MBA 相继开设了风险管理类的研修课程。
随着风险管理的研究不断深入,它的实践领域也越来越普遍。1987 年,Chapman 第一次介绍了“工程风险”的概念,并综合利用多种风险评价手段,为即将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提供了技术职称[5]。Wiiliams 首次将“风险注册表”这一概念引申到项目风险管理领域,建立了可靠且合理的风险经验数据体系[6]。Fairley 将风险管理过程划分为:识别风险因素、风险分析的可能性和后果、制定风险缓解措施、监控风险因素、制定替代方案和管理危机这些步骤 [7]。Van Slyke 提出了运用蒙特卡洛方法来仿真计算网络计划得出项目总工期的概率分布形式,从而进行进度计划风险分析的方法[8] 。Stefan[9]和 Didier[10]先后提出了基于工序工期分布的进度风险计算方法。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基础
2.1 车辆制造项目的风险及分类
2.1.1 车辆制造项目的风险分类
轨道交通车辆的生产制造项目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系统,其项目风险伴随着项目实施各个阶段,涵盖了项目的各个系统。因此现在将车辆制造项目的风险按照车的生命周期、公司的组织结构、车辆所处环境、车辆系统构成来进行划分。如表 2.1所示:
............................
2.2 车辆制造项目的风险管理概念
车辆制造项目的风险管理,指围绕车辆生产制造项目的目标,通过在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贯彻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流程,对车辆制造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规划、识别、分析、评价、应对和监控,并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车辆制造项目风险隐患最小化,安全利益最大化。本文将结合项目管理的知识,重点讨论出口 T国动车组制造项目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管控的过程。
2.2.1 车辆制造项目风险识别的概念
车辆制造项目的风险识别,主要是指对机车车辆生产制造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各个部件进行分析,将复杂的大部件转化为基本单元,并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分析出它们可能对整车或者整个项目造成的影响[47]。风险识别主要是为了确定对整车或者整个项目有直接影响和较大影响的风险,弄明白它的来源,了解其特征,并对其进行初步的预估,以实现对整个项目或者整车的系统风险识别。识别风险的参与者一般应包括全体项目组成员,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邀请业主相关人员、第三方监造、资深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等人员。项目经理或风险经理在组织项目风险识别时,项目组各专员应积极配合,识别各自领域或职责范围内的风险事项。
2.2.2车辆制造项目风险评价的概念
车辆制造项目风险评价主要目的是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并最终明确整车或者整个项目的风险水平情况。在得到风险分析的结果之后,将其与风险准则进行比较,确定某一项风险是否需要应对。对于需要采取风险管控措施的各类风险按重要程度或者权重进行先后排序,并作为风险应对的输入。对于不需要执行风险应对的风险,可直接进入监测与评审过程。在统筹考虑主要风险的损失可能性后,还需要研究各个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定整车和整个项目的风险水平,并根据风险级别分别制各类风险管控措施。
...............................
第三章 出口 T 国动车组制造项目风险识别 ················ 15
3.1 出口 T 国动车组制造项目介绍 ················· 15
3.2 出口 T 国动车组制造项目 SWOT 分析 ·············· 20
第四章 出口 T 国动车组制造项目风险评价 ················ 28
4.1 风险评价体系建立 ······················ 28
4.2 利用概率影响矩阵进行定性分析 ················ 30
第五章 出口 T 国动车组制造项目风险管控 ················ 47
5.1 项目风险团队及职责 ····················· 47
5.2 项目风险管控的流程 ····················· 48
第五章 出口 T 国动车组制造项目风险管控
5.1 项目风险团队及职责
经过本论文第四章的计算,由于出口 T 国动车组制造项目总体风险程度为“重要”,风险等级较高,因此本项目应建立起项目风险管理团队。项目组配置项目风险经理,由项目助理担任;项目组风险管理角色与职责如表 5.1 所示: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本篇论文以出口 T 国动车组制造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机车车辆制造行业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利用 SWOT 分析法和检查表法对本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通过概率影响矩阵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分析,构建层次分析法模型并计算出各条具体风险的权重,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对上述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本项目的总体风险等级。最后结合专家的意见和项目的实际情况,得出如下结论:
(1) 通过对出口 T 国的动车组制造项目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分类,主要风险包括技术、项目管理、财务、采购、生产、质量和售后七个大类共 28 条具体的风险。并以此分三个层次构建出口 T 国的动车组制造项目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2) 通过对出口 T 国的动车组制造项目险评价研究,构造“ 概率影响矩阵”、和“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价模型,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计算项目各类风险的权重大小;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本项目的总体风险等级和各子系统风险值的大小进行评价。
(3) 制定对于不同重要度、不同层级风险的管控策略。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