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询问句与反问句的差异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反问句
【摘 要】反问句是一种形式与意义相反的疑问句,在汉语口语中使用的频率比较高,表达的意思非常丰富,反问句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询问句与反问句的区别来谈反问句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反问句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反问句;询问句;对外汉语教学;教学建议
具有疑问语调,表示提问的句子叫疑问句。有疑而问的叫询问句(也叫一般疑问句),无疑而问的叫反问句。郭继懋(1997)认为,反问句和一般疑问句的区别在于使用目的不同。使用反问句一般有显性目的和隐性目的两种,而使用一般疑问句一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对方作出回答。反问句与询问句在语音、语义和语用几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如何让留学生掌握这些差异,对他们正确的判断、理解、使用反问句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语音上的差异反问句和询问句都是现代汉语中的疑问句,表达形式也很相似。比如:“你不知道吗?”这句话仅从表达形式上很难看出是反问句还是询问句。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重音反问句和询问句重音的位置是不同的,比如:
刚毕业就想买房子,你有钱吗?
刚毕业就想买房子,你有钱吗?
在(1)中,问话人问话的目的是想求证对方是否有钱,因此把重音放在了“钱”字上,对方可以根据情况回答“有”或者“没有”。这是有疑而问,因此这句话是询问句。在(2)中,问话人把重音放在“有”字上,他不再是关注对方是否有钱,而是明知道对方没有钱,在责备对方不应该刚毕业就想买房子,或者在责备对方不自量力,刚毕业就想买房子。这是无疑而问,因此这句话是反问句。
再比如“以为+疑问句小句”:
你以为我的生日是哪天?
(4)你以为小明去那儿了?
(5)你以为这件事是谁做的?在上述三句话中,如果问话人把重音落在疑问代词上,那他是想让对方就疑问的地方作出回答。比如例句(3)问话人是想让对方告诉自己对方认为的自己的生日是在哪天。这就是有疑而问的询问句了。但如果问话人把重音落在“以为”上,那问话人就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对对方已说出来的话或隐含的意思加以否定。比如例句(4)听话人可能说了“小明去学校了啊?”隐含的意思可能是“我还以为小明去玩了呢”。那问话人才说“你以为小明去哪儿了”,其实言外之意就是“你别以为小明去玩了”,是对听话人隐含意的否定。所以这句话就是无疑而问的反问句。因此,通过重音我们可以判断出哪些句子是反问句,哪些句子是询问句。
句调句调就是指整句话的音高升降的变化。因为反问句表示的是无疑而问,所以多数反问句用降调来表达,且声音比较急促,因为说话人急于作出否定。而询问句是有疑而问,问话人希望对方就自己的疑问点作出回答,所以询问句多数用升调或中平调来表达。如:
不是你干的还有谁?
翻开历史看看,你们站得住几天!
你真要带我走?
老师是不是同意我们去?例句(6)是说话人对对方说出来的话作出了否定,意思是“就是你干的!”语调比较急促,是反问句;而例句(7)句末直接用了“!”(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5 年 12 月 13 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中说“: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也用叹号”)说话者对答案已经很肯定“你们站不住几天!”语气比较强烈,句调急促且降,这就证明这句话是反问句。例句(8)说话人不确定对方是否要带自己走,例句(9)说话人不确定老师是否同意我们去,所以句末用了上升的句调来表达自己的疑问,而且语速比较慢,给对方留出了思考的时间,这就可以判断这两句话是询问句。当然,重音和句调并不是孤立的,在具体操作时往往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比如上述的例句“你不知道吗?”如果重音落在“不”字上且句调上升语速较慢,那就是询问句;如果重音不在“知道”上,就是说话人明知道对方已经知道了而反问对方,句调急促且慢,那这句话就是无疑而问的反问句了。
二、语义上的差别反问句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否语言文字修辞定句用反问句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意思,肯定句用反问句表达出来,就表达否定的意思。而询问句是有疑而问,问出来的话语是要得到对方的回答,所以听话人可以就问话人的疑问点直接回答,不存在表达形式与意义相反的情况。如:
这么重要的事,难道你不知道?
累死了,怎么还干?
明天什么时候集合?例句(10)形式上是否定,但表达的意思却是肯定的,“这么重要的事,难道你不知道?=这么重要的事,你必定知道”。例句(11)形式上是肯定,但表达的意思却是否定的,“累死了,怎么还干?=累死了,不要干了”。因此,例句(10)和(11)都是反问句。而例句(12)形式上是肯定的,问话人是希望对方明确地告诉自己“明天什么时候集合”。另外,反问句与询问句相比,反问句对语境的依赖较大。如果脱离了语境,反问句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便无法体现。
三、语用上的差别语用义是言语使用上的意义,是在语境中才能确定的意义。因此,我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不仅要知道说话人说了什么,还要理解说话人说出来的话意味着什么。询问句因为是有疑而问,所以询问的问话人大都希望在对方那里得到一个答案。比如:
你昨天几点睡的?
你明天能来吗?
你喜欢打篮球,还是打排球?
你喜不喜欢吃?
例句(13)问话人希望对方就“几点睡的”作出回答;例句(14)问话人希望对方就“能不能来”作出回答;例句(15)问话人希望对方从篮球和排球中选择一个作出回答;例句(16)问话人希望对方回答是喜欢吃还是不喜欢吃。从以上的这些询问句我们可以看出询问句的语用功能就是表疑问。而反问句的语用功能对语境的依赖比较大,在不同的语境中,语用功能就不同。概括起来反问句的语用功能主要有:表达不满情绪的功能;表达提醒、催促的功能;表达抒情、说理的功能;表达谦虚、客气的功能。比如:
我们不是约好八点吗,你怎么八点半才来?
你上周不是去过了吗?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20)你还不知道我吗?我真的不会。例句(17)表达了问话人的一种不满的情绪,在责备对方不应该八点半才来;例句(18)是在提醒对方“你上周已经去过了”;例句(19)是在赞美像白杨树一样坚强不屈、傲然挺立的白杨树;例句(20)是一种谦虚、客气的语气,告诉对方我真的不会。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反问句的语用功能要比询问句的语用功能复杂得多,所以要想真正理解反问句,就要结合语境,深入分析反问句的语用功能。
四、教学建议反问句是极富个性的一种句型,也是留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所以如何让留学生掌握好反问句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综合课。综合课上要系统讲解反问句。反问句的句法结构是反问句的外在表现形式,只有了解了反问句的句法结构,学生才能认识哪些句子是反问句,哪些句子不是反问句。另外,还要系统讲解反问句的语义、语用功能。这样学生才能明白反问句所表达的真正意思,也才可以灵活运用反问句。其次,听力课。听力课要让学生能够辨别反问句和其他句型语音形式的差别。重音位置、句调、语速、停顿这些因素是辨别反问的关键。另外,在听力课上,还要结合语境,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反问句传达的真正语义。最后,口语课。在综合课上学生掌握了反问句的句法结构,在口语课上就要训练学生用掌握的这些反问句的句法结构造出正确的句子。在综合课上学习了反问句的语用功能,在口语课上,学生就要能够根据需要说出可以表达不满、提醒、催促、谦逊、客气、抒情、说理等语用功能的句子来。教师要尽量多地给学生创造口语练习的机会,因为学生即使是掌握了反问句的句法结构和语义、语用方面的知识,在练习中也不可能说出完全正确的反问句,必须多练习,多改正。这样才能逐渐接近母语者的水平。另外,综合课、听力课、口语课要既有共同的目标,又要各有侧重。这样,反问句的教学才能更科学更系统。
【参考文献】
[1]殷树林.现代汉语反问句特有的句法结构[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5).
[2]刘娅琼.反问句研究概述[J].语言与文化研究,2007(11).
[3]肖治野.从“怎么”反问句看反问句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2).http://www.51lunwen.org/xdhy/2012/0319/lw201203191001373513.html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5]刘殉.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6]赵雷.谈反问句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3).
[7]胡孝斌.反问句的话语制约因素[J].世界汉语教学,1999(1).
[8]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M].华东师大出版社,1996.
[9]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商务印书馆,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