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研究结论
本研究在总结归纳幸福感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环境友好行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的相关文献的前提下,以收集到的446份有效样本为基础,探讨在国家森林公园语境下,游客的可持续行为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借鉴结合以往成熟量表设计出契合本次研究的问卷,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数据对样本进行数据处理和检验,验证假设是否成立,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1)游客可持续行为对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当旅游者实施的可持续行为越多时,他们就越能感受到幸福感。关于环境行为,国外研究其和幸福感之间的联系逐渐成熟,而国内研究大多数从其影响因素的角度出发,本研究将可持续行为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运用到中国森林公园的语境中,具有跨文化的意义,也丰富了幸福感在旅游领域的研究。除此之外,关于可持续行为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在不同学科领域存在争议,本研究从生态学和旅游学的视角出发,证明了基于自主性实施的可持续行为能够体现游客对于促进环境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的良好愿景,实施的过程中能够激发旅游者的自身潜力,这样的行为满足了他们对于健康生活的向往,进一步产生积极情绪,这样的情绪足以消解原本对于实施可持续行为可能带来的不便的担忧,从而实现旅游者的自我成长和价值实现,证实已有研究中亲环境行为会正向影响主观幸福感这一结论。对于前人关于亲社会行为、亲环境行为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扩充到心理幸福感中,这样的结论验证了幸福在美德的表达中得以实现。
(2)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感知的调节作用。对于可持续的探讨,不仅局限在对于环境保护和环境可持续的要求上,在模型构建中,通过融入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进一步探讨文化可持续的重要性,证明可持续旅游发展对于环境和文化的双重意义。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与其他类型相比,可以由人类直接体验并欣赏,已有结论已指出游客对于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的感知会对其主观幸福感产生正向影响作用,对于其感受到的文化服务价值越多,越能够意识到其行为的价值意义,从而在可持续行为和幸福感之间产生正向调节作用,而研究结果表明,只有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审美价值会在可持续行为和幸福感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在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中调节作用不明显。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