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旅游管理论文格式、旅游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民宿经营者人格特质、民宿特色与经营绩效关系探讨——基于黔东南民宿的实证

日期:2021年10月05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559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09230901314908 论文字数:38855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相关标签:旅游管理论文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文主要是在探讨民宿经营者人格特质、民宿特色和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在回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概念模型,并通过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检验、t 检验、方差分析、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本研究建立了民宿经营者人格特质、民宿特色与经营绩效关系的指标体系。证实了人格特质对民宿特色、人格特质对经营绩效、民宿特色对经营绩效的正相关关系,验证了民宿特色的中介作用。本研究还从不同的民宿经营者的个体特征对民宿经营者人格特质、民宿特色、经营绩效进行差异性分析。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者体验性消费和个性化需求的日益增强,以酒店、宾馆、传统饭店等为代表的标准化住宿设施已无法满足当代旅游者体验式住宿需求。民宿作为与传统标准化不同住宿业态因其个性化服务、人情味浓郁、体验感较强而备受旅游者的青睐。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导向下,形成了有利于民宿发展的肥沃土壤。据《中国旅游民宿发展报告(2019)》显示,截止 2019 年 9 月 30 日,中国大陆民宿数量达到 16.98 万家,民宿市场营业收入达到 209.4 亿元,同比增长 38.92%。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出台了诸多有利于民宿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文化和旅游部在 2017 年出台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对旅游民宿管理规范和等级划分等从国家宏观层面做出了相关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为民宿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旅游者的需求层面来看,越多越多的乡村、小镇、民族村寨成为了旅游目的地,传统酒店业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尤其是游客的情感和了解当地特色文化的需求。民宿因其根植于当地文化、能够让旅游者更好的感受本地文化和当地生活,主客间的互动性强,有浓郁的人文情怀,再加上诸如《亲爱的客栈》、《客栈不打烊》、《向往的生活》等综艺节目的带动,民宿更是受到了游客的青睐。国家政策利好、市场需求空间大为民宿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然而民宿在发展过程中,却受到了主客情感互动不强、游客参与体验项目少、民宿“同质化”现象严重、服务缺乏情感温度和共鸣、旅游者再次入住意愿不强、地方文化融入民宿体验感较差、尤其是不能满足过夜旅客的活动需求等问题的制约。民宿作为一种非标准化、有温度的住宿,民宿经营者是其灵魂和核心,他们决定了民宿的质量和游客的住宿体验。因此,研究民宿经营者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第一,从已有的研究中发现,对民宿特色的维度划分并不确定,探究民宿特色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根据黔东南民宿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民宿特色的指标进行选取,使之更符合黔东南民宿特色测量的实际情况,为后续民宿特色测量提供了参考。

第二,民宿经营者作为民宿产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是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民宿经营者人格特质、民宿特色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能够为民宿与民宿经营者的研究理论体系研究补充拓展,丰富了民宿研究的内容,在我国民宿产业快速发展的阶段,为民宿产业的研究内容、研究体系、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三,将人格特质理论引入到民宿经营者的研究上,对人格特质的应用亦起到一定的拓展作用。将民宿经营者的人格特质和民宿特色与绩效的关系进行剖析。充实对旅游民宿的相关研究。

(2)实践意义

第一,从实践的层面,研究民宿经营者人格特质对指导民宿经营者良好发展民宿具有一定指导作用。让民宿经营者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培养和提升经营民宿的优势人格;

第二,为民宿特色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借助对民宿特色的维度划分,从民宿特色的维度分析对经营绩效的重要影响,能够指导民宿经营者提高民宿的竞争力,从而对经营绩效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有利于民宿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图 1-1 技术路线

图 1-1 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民宿与民宿经营者的研究

2.1.1  民宿的概念界定

民宿旅游起源于英国乡村的 B&B(Bed and Breakfast),意为提供早餐和住宿的家庭旅馆。国外学者的研究中,通常用 home-stay、family inn、family hotel、guest house 等词来表达民宿这一词语。日本民宿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以主题性强、极具特色闻名,经营区域也不仅仅局限于乡村,城市也有其身影,采取全年经营的方式。台湾地区的民宿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垦丁国家公园,为解决住宿不足的问题,当地居民把闲置的空屋挂起闲置的招牌,从车站、公园门口、饭店等直接招徕客人,兴起了当地的民宿业。2001 年台湾地区颁布的《民宿管理办法》将民宿定义为: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

国内对民宿的定义和称谓有:“农家乐”、“家庭旅馆”、“客栈”、“民宿”等。国内对民宿的认识有别于欧洲的 B&B,与日本和台湾地区的定义更为相似。关于“民宿”提法及相关概念的界定上,所有这些住宿接待设施都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点:①家庭经营,通常经营管理者即所有者;②民宿顾客与民宿经营者(民宿主人)有一定程度的交流;③经营规模较小;④提供个性化、特色服务。2019 年 7 月 22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将民宿定义为:旅游民宿(homestay  inn)是指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经营用客房不超过 4 层、建筑面积不超过 800 ㎡,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该标准的实施,对民宿的规范和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有助于民宿产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民宿”,其概念界定是参照文旅部 2019 年修订颁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中对“民宿”的定义。

...................................


2.2 人格特质的研究

2.2.1  人格特质的概念

人格这一词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最初的意思是“面具”。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学家从遮挡、脸谱的角度提出了人格特质的概念。近年来,学者们对人格特质的研究十分重视,对人格特质的研究已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学者们不仅从心理学的角度,还从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对人格特质进行概念的界定。不同学科、不同学者对人格特质的定义各有侧重、不尽相同,至今没有形成统一一致的意见。

20 世纪 40 年代美国学者 Allport  和 Odbert 利用词汇研究法发现了人格特质的存在,率先提出人格特质理论,这两位学者认为决定个体的行为特征就是人格特质,个体内在的系统是独特的,这种独特的系统会对外在的刺激产生不同的反应。Cattell(1965)将人格特质定义为是人在内隐和外显的统一,在既定的场景中显现出来。Pervin(1993)认为人格特质是个人对情景做出的反应,人格使个人有别于其他个体的稳定状态。国内学者黄庭希(1998)认为人格特质是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其在能力、气质、自我、价值观、动机等放面的结合。彭耽龄(2004)认为人格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构成了个体的希望、情感等。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人格特质的定义,本研究所指的人格特质是是一种心理特征,具有稳定的状态,是内隐和外显的统一,不同的个体面对外部刺激情境所呈现的相同外部表现的心理结构。

2.2.2  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学者 Plog 就以美国加利福利亚州为案例地,从人格的角度解释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在后续的研究中,有许多用人格特质的理论来解释旅游行为,尤其是休闲旅游的文章。Nias(1985)研究发现在休闲的情境中,人格对个体行为有很大的影响。Yoo 等(2010)发现人格对旅游目的地的、休闲行为、或其他的旅游活动都有关联。

国内对人格特质与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晚,对于人格特质的研究,多以定量研究为主,用大五人格量表或者大七人格量表研究人格特质。大部分的研究是从旅游者、旅游从业者的角度展开,鲜有从经营者的角度开展研究,本论文的研究可以丰富经营者的研究内容。其中,对旅游者的人格特质研究是最多的,包亚芳(2012)通过定量研究方法,用大五人格模型,对 480 名旅游管理本科实习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五人格模型能够有效的预测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职业忠诚度、工作满意度。白凯等(2010)通过对西安市“80”后的消费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该群体的消费方式进行研究,探究了人格特质对其消费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向型、开放型人格特质的游客对情感偏好有正向的影响。在酒店行业,王馨(2019)实证了员工的人格特质对其服务绩效有正向的影响。由此发现,国内外学者运用人格特质立足多角度、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人格特质的应用多学科的创新,为本论文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依据。

..................................


3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 16

3.1  理论拓展与研究假设................................... 16

3.1.1  人格特质与民宿特色的关系假设 .................................. 16

3.1.2  人格特质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假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