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旅游管理论文格式、旅游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福建土楼旅游发展权益冲突演化与协同模式研究——以初溪土楼群为例

日期:2020年09月10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844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008301754529005 论文字数:37526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研究,本文以福建土楼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案例地初溪土楼群进行旅游发展权益冲突研究。研究基于 2 个月的案例地田野调查,以社会冲突理论为指导,借助扎根理论三级编码对案例地旅游发展权益冲突进行综合分析,聚焦于冲突成因及冲突演化,挖掘冲突根源,并以此为指导,结合共生理论、协同治理理论,构建了福建土楼旅游发展协同模式。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旅游发展权益冲突有待深入研究

旅游目的地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复杂而深刻地社会矛盾[55][56],负向冲突若不加以控制容易演化出暴力事件,损失旅游地社会资源,破坏旅游地社会制度,伤害民族心理,并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地方政府公信力造成损害[58]。权益冲突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的特点[108] [109],系统梳理旅游发展权益冲突,探索旅游社会冲突的成因机制,是实现冲突治理、推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61][62]。目前学术界多从单一问题出发,忽略了冲突间的相互作用,缺乏对权益冲突的整体性研究[13],冲突分析停留在对问题表象的总结,缺乏对冲突的形成原因、过程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和动机进行深入思考[15]。近年来,部分学者为概括旅游业发展而引起的社会冲突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3]、[57],但总的来说,旅游发展权益冲突仍是一个有待展开的研究领域,有待于加强对冲突内容相互关系、冲突成因、冲突演化及冲突根源的深入研究。

(2)协同治理为旅游发展权益冲突管理开辟新的视角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社会问题的协同治理,积极推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协同治理是应对复杂性、系统性的社会问题的有效治理手段[6]。协同治理以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协同参与为核心,通过各主体的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目标创造共同价值,这一理念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原则高度吻合[7]。遗产地权益冲突来源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口、法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其中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8],因此构建协同模式,明确各参与者协同结构和协作动态,是指导冲突疏解,促进协同过程的关键内容[9]-[11]。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本研究选取初溪土楼群作为典型案例,基于社会冲突理论对旅游发展权益冲突进行研究,明确了旅游影响下的权益冲突领域、冲突影响因素及冲突结果,并进一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权益冲突演化综合进行分析,讨论权益冲突根源,有助于深入了解旅游发展权益冲突成因机制、演化机制及冲突根源问题。

此外,本文将公共管理理论——协同治理(Collaborative Governance)理论运用于旅游发展权益冲突管理,并借助协同治理经典模型SFIC模型指导构建协同模式,为旅游发展权益冲突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并有助于强化旅游协同研究的理论性。

1.2.2 现实意义

古城、古村落等旅游目的地在现实中往往面临更为复杂而深刻地社会矛盾,是不同类型旅游地权益冲突及协同研究中最受关注的研究对象之一。福建土楼不仅属于古村落文化遗产,还具有跨区域、分散型等特点,在旅游发展中存在着更为错综复杂的人-地、人-人矛盾与共生关系问题。文章通过分析福建土楼世界遗产地的权益冲突,梳理权益冲突根源,构建旅游发展协同模式,对促进利益相关者共生共赢发展提出了探索性方案。该方案不局限于土楼,也可为其他同类型民居类旅游目的地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此外,冲突在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实地考察充满了复杂性[33],这使得研究人员不愿进行冲突研究[15]。随着土楼“商业化”与“空心化”的加剧,见证土楼遗产申报与旅游发展全过程的社区居民正在老去,他们所提供的一手资料无疑是十分宝贵的。与此同时,初溪土楼群作为最初发现的楼群以及“福建土楼”的申报的主体,在现实发展中面临着严峻的冲突现状。而当前的研究多以洪坑土楼群和南靖河坑、田螺坑土楼群作为案例,缺乏以初溪土楼群为例的研究。该研究能够为“福建土楼”整体研究提供有效补充。

图 1-1  技术路线图

...........................


2  文献综述


2.1 旅游发展权益冲突相关研究

2.1.1 社会冲突理论

冲突产生于社会生活中,是人类活动的普遍特征与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5][46]。一直以来,冲突是社会学、哲学等多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Francis(2006)将冲突定义为“不同群体追求不相容的利益和目标”,不相容或矛盾是冲突的重要特征,当双方的主张不相容、双方的愿望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敌对情绪[47][85],进而升级为冲突行动[46]。Galtung  (1996)提出了冲突三角模型,展示了冲突的三个组成部分(矛盾、态度和行为)及之间的关系,其中矛盾和态度属于冲突的隐形层面,行为属于冲突的显性层面[93]。冲突的目的是为了某种主张或者不同的待遇,其目标是资源、权力或地位等权益。但在某些情况下,冲突可能并没有明显的主张,只是为了泄愤[49]。

社会冲突理论其中一大部分贡献来自于社会学[50],自 20 世纪 40-50 年代以来,冲突理论在社会学领域主要形成了两条理论主线。在 Parsons 结构功能主义中,基于“社会天生就具有稳定,整合和功能性”的假设,社会冲突主要被视为异常,破坏性和功能失调的[50],维持社会结构一直是 Parsons 几乎所有著作中的主题[49]。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的 Dahrendorf 提供了另一种截然相反的社会模式,该模式具有四个基本要素:(1)社会变革无处不在;(2)社会冲突无处不在;(3)社会中的每个要素都对其变化做出贡献;(4)每个社会都依赖于某些成员受到其他成员的约束[51]。Coser 在批判继承 Parsons结构功能主义上,探索了冲突的功能,Coser 指出一定程度的冲突是群体形成和群体生活持久性的基本要素,并认为冲突可以帮助建立新的规则,规范和制度,从而成为两个竞争方的社会化推动者[49]。当代学者通常将冲突视为社会生活的自然组成部分,既可以是功能性的,也可以是功能失调的[52]-[54],具有正负双重效应,这也是本文对待冲突的立场。

.......................


2.2 旅游发展协同相关研究

2.2.1 共生理论

共生(Symbiosis)是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概念之一,指不同种属的生物一起生活的状态或现象,最早由 Anton.debary(1879)提出[63]。共生系统包含共生单元、共生模式(亦称“共生关系”)和共生环境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共生单元与共生模式的组合决定了共生系统的状态,并一定程度上对共生环境产生影响[64]。共生进化是共生系统的核心本质,以对称互惠共生作为进化的方向。对称互惠共生进化是自然界中的主要组织规则也是生物组织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动力[64]。任何低效率和不稳定的系统一定违反了对称性互惠共生法则。这一论点不仅适用于生物学界,也深刻体现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当中。随着共生理论的发展与完善,至 20 世纪中叶,共生理论逐渐由生物学领域研究引入到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并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65]。在社会科学领域,共生理论以“发展”“合作”“互惠”“共赢”等理念作为核心,
其中“共赢”是共生系统的优化目的,“合作”是实现“共赢”的手段,并以“互惠”作为“合作”的前提[66]。“互惠”、“合作”正是“协同”的本质。

2.2.2 协同治理理论

协同(Collaboration)是人类关系组织理论与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指多个行为者为了实现或达成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努力协作,这一过程以信任为基础,不同行为者之间相互分享信息、知识、技术及资源,共担责任,共享利益[67]-[69]。治理(Governance)活跃于社会科学和公共政策领域研究。从广义上理解,治理是一种处理公共问题的方法/机制,发生在公共部门与社会其他部门之间[70][70]。协同与治理都是当前高频使用的词汇。

图 2-1 Bryson 模型
.........................


3  初溪土楼群旅游发展权益冲突现象 ................................. 14

3.1 初溪土楼群基本概况 ........................................ 14

3.1.1 自然经济概况 ........................................ 14

3.1.2 旅游发展概况 .......................... 15

4 基于扎根理论的初溪土楼群旅游发展权益冲突分析 ...................... 20

4.1 田野调查与数据处理 ....................................... 20

4.1.1 研究样本 .............................................. 20

4.1.2 数据获取 ....................................... 20

5  初溪土楼群旅游发展权益冲突演化分析 ........................... 37

5.1 权益冲突过程演化 ..................................... 37

5.2 权益冲突时间演化 .............................. 37

5.3 利益相关者权益冲突分析 .............................. 38


6  福建土楼旅游发展协同模式


6.1 福建土楼旅游发展权益冲突协同治理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社会问题的协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