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旅游管理论文格式、旅游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福建土楼旅游发展权益冲突演化与协同模式研究——以初溪土楼群为例

日期:2020年09月10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844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008301754529005 论文字数:37526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积极推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协同治理是应对复杂性、系统性的社会问题的有效治理手段[6]。协同治理强调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以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协同参与为核心,通过各主体的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目标创造共同价值(Donahue,John,2004; Lisa Blomgren Bingham,2010),这一理念与遗产地可持续发展原则高度吻合[37][38]。

文章以 Ansell & Gash(2007)构建的 SFIC 协同治理理论模型为指导[43]。根据 SFIC模型,协同治理主要包含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及协同过程四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图 2-1),四个部分共同作用实现协同治理的结果。

6.1.1 起始条件分析

起始条件是协同的提出背景或动因,该部分包含三个变量,权力/资源的不平等性、各方进行协同的动机以及各方以往的合作/纠纷史。

在上一章节,文章已对案例遗产地的权益冲突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土楼利益相关者之间由于资源、权利的不平等性以及管理运营的不合理性,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复杂的纠纷史,各方渴望冲突的有效治理。在客家传统乡村的社会变迁与遗产保护背景下,旅游发展是促进社区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唯一方式,各利益相关者对于旅游发展具有高度共识。而仅靠某一方的努力任何主体都无法独自掌控与解决所有问题,其要求利益相关者共同配合,利益相关者之间具有高度依赖性。故而,福建土楼利益相关者间具备充分的协同发展背景与动机。

........................


7  研究结论与讨论


7.1 研究结论

旅游目的地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复杂而深刻地社会矛盾,权益冲突是影响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系统梳理旅游发展权益冲突,探索冲突的成因机制,是实现冲突治理、推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由于冲突话题本身具有一定敏感性,使得我国早期的旅游发展权益冲突相关研究成果较少,但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以往权益冲突研究由于多从单一问题出发,忽略对冲突的整体性研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本文以福建土楼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案例地初溪土楼群进行旅游发展权益冲突研究。研究基于 2 个月的案例地田野调查,以社会冲突理论为指导,借助扎根理论三级编码对案例地旅游发展权益冲突进行综合分析,聚焦于冲突成因及冲突演化,挖掘冲突根源,并以此为指导,结合共生理论、协同治理理论,构建了福建土楼旅游发展协同模式。

7.1.1 综合分析旅游发展权益冲突,探索权益冲突成因及演化

本文借助扎根理论方法对田野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冲突领域、冲突影响因素、冲突结果三个方面共 11 个核心范畴,21 个主范畴。冲突领域体现为“资源”“权利”“管理”三个层面;冲突影响因素体现为“资本”“体制”“个人”三个层面;冲突后果体现为“行为”“态度”“人口”“文化”“经济”等五个层面。 文章进一步从横纵两个方面对初溪土楼群权益冲突演化进行了分析,纵向上总结了权益冲突过程演化模型,横向上总结了权益冲突“萌芽-起步-对抗-僵持”四个阶段的演变特征。权益冲突演化分析结果如下:

(1)旅游发展权益冲突在纵向上呈现出“冲突成因-冲突领域-冲突结果”的过程演化,“资本、体制、个人”层面的冲突成因导致了“资源、管理、权利”层面的冲突内容,冲突内容使得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发生改变,进一步造成了“经济”、“文化”及“人口”等层面的冲突结果。

(2)旅游发展权益冲突在横向阶段特征演化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萌芽阶段以资源冲突为核心,起步阶段以权利冲突为核心,对抗阶段再次以资源冲突为核心,僵持阶段以管理冲突为核心。冲突的时间演化表明,1)冲突内容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当某一种冲突未得到协调时可能会引发另一种冲突;2)同一冲突可在不同阶段多次出现。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