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旅游的旺盛需求不仅体现在量的持续增长,更注重质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景区、景点观光游已不能够满足现代旅游者休闲、娱乐、养生、体验等为目的的旅游需求。而世界范围内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环境恶化、喧嚣拥挤,不少城市游客渴望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现代旅游者的这种对“个性”和“生态”旅游的追求,推动旅游业不断向农业和农村地区延伸和扩展,促使农业旅游的产生和不断发展。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和民风民俗,为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旅游奠定深厚的物质和文化基础。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 年国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到 22 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 4400 亿元,从业人员 790 万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 630 万人,带动 550 万户农民受益①;2017 年国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各类经营主体已达 33 万家,营业收入近 6200 亿元。农业旅游已覆盖我国农业的各种业态,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2014 年 8 月 21 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 号)[1]和 2015 年 11 月 27 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 号)明确提出要推进现代农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着力培养和发展新型旅游业态。2016 年 11 月 17 日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创建工作的通知》,从政策上进一步提出旅游业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实践,推进农业旅游的发展。
茶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第一产茶大国,茶园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中国传统的十大名茶在世界都享誉盛名。信阳是国内著名茶产区,茶叶种植面积居全国地级市第二位,是长江以北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和国内知名无公害茶产销基地。作为中国传统名茶,信阳毛尖是中国最具品牌价值和品牌经营力的三大茶区公用品牌之一。
.......................
1.2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1.2.1 理论意义
首先,在充分阅读现有茶旅游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对茶旅游的概念作出进一步界定;通过对国内外茶旅游发展的典型案例进深入的研究,相对全面的分析茶旅游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对现有理论起到积极补充和完善作用。
其次,从多个角度分析信阳市茶旅游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并从发展规模、主要产品、发展模式、融合情况四个方面评价茶旅游发展状况,丰富和拓展了该领域研究思路。
1.2.2 应用价值
通过多渠道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充分分析茶旅游在信阳市旅游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试图全面而客观的反映信阳市茶旅游发展现状,是对信阳市茶旅游发展的实证研究;结合信阳市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茶旅游发展的整体思路与发展原则,并对信阳市中心城区、环城近郊地区以及县域茶旅游布局提出合理建议;针对信阳市茶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政府主导,从人才培养机制、品牌打造、营销、科研等方面采取具体措施,为茶旅企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建议,也为当地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
第 2 章 茶旅游的概念、特征与表现形式
2.1 理论基础
2.1.1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最早是在上世纪 80 年代末作为环境管理思维被提出,而后逐渐形成一种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价值观。世界旅游组织 1993 年提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于 1995 年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环境规划署在西班牙召开“世界旅游可持续发展”会议,会议通过《旅游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和《旅游可持续发展宪章》,确定了可持续发展模式在旅游业中的主导地位。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前旅游者的需求,又不破坏旅游目的地自然环境,不损坏现有的和潜在的旅游资源,使其能满足未来旅游需求和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有效协调基础上的旅游经济开发行为。
2.1.2 农业旅游理论
农业旅游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发展形式。利用农业生产过程、农村自然风光等作为旅游资源,辅助提供必要的旅游设施,让游客参观农业生产环境,体验农耕、采摘、饲养、垂钓,品尝农家膳食等等一系列的活动,让游客感受回归自然和淳朴的乐趣。发展农业旅游,不但可以丰富旅游产品种类,满足多样化的旅游需求,还可以优化投资环境,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2.1.3 旅游产业融合理论
产业融合最早在美国学者 Rosenfeld 研究数字信息技术在不同的行业扩散现象时被提出。一般是指在产业分工和产业渗透、交叉、重组的不断推动下,导致的产业边界的模糊或者消失,从而形成新的市场或者产品的一种发展趋势。从技术的角度,产业融合主要是指相同的技术在不在同行业的广泛推广和使用,并在推广和使用的过程中进行创新或产生新旧技术的更替;从产品方面来看,产业融合是通过采用同一技术,使得不同类或者不相关的技术或者产品相互整合,最终形成新的、稳定的产品或技术的过程,而新的产品难以单纯的界定其所属行业;从市场的角度,当消费者认为两个产品是竞争或者互补关系时,就产生功能融合,而企业认为两产业的产品存在联系,为了扩大市场提升竞争力进而同时生产或者销售这两个产业的产品时,则产生了组织融合。
........................
2.2 概念界定
2.2.1 茶产业
“产业”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指由分工不同但是利益相互联系的相关行业组成的业态的总称。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经营方式和形态、企业管理模式以及产品流通环节三个方面。相同点是它们都是围绕着共同的产品展开各自的经营,也就是说它们在经营对象和经营范围上具有一致性,在构成业态的行业内部各自循环。结合以上观点,茶产业是指所有从事茶叶生产经营以及围绕茶提供相关的产品(包括茶类衍生产品)或劳务的各个相关业态的集合。
2.2.2 茶旅游
旅游业传统的定义是以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为吸引物,配套旅游服务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和接待旅游者,并为其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环节服务的综合性行业,旅行社、旅游交通和旅游饭店是传统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随着现代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旅游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定义中的旅游业基本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已经不能够充分体现现代旅游业的特点。 如今,旅游需求不断变化,激发旅游者出游的动机和要素越来越多,旅游要素也因此不断拓展,纵观近年来旅游业新的业态拓展,较具代表性的有六个方面:一是包括会议会展旅游、奖励旅游、商务活动旅游为需求的商务旅游;二是养生、养老、养心、体育健身等以健康为旅游需求的养生旅游;三是包括拓展训练、培训、科考、采风、摄影、修学旅游、夏令营冬令营等为目的的研学旅游;四是以乡村休闲、都市休闲、度假等各类休闲旅游新产品和新要素为特点的休闲旅游; 五是包括婚恋、婚庆、纪念日、宗教朝觐等各类精神和情感需求的情感旅游;六是以探索、探险、探秘、游乐、新奇体验等具有探索性的探奇旅游,由此总结出商、养、学、闲、情、奇为现代旅游业的新要素,代表着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
第 3 章 信阳市茶旅游发展的环境与条件·················· 15
3.1 信阳市旅游业发展情况························ 15
3.2 信阳市茶产业发展现状·················· 18
第 4 章 信阳市茶旅游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24
4.1 信阳市茶旅游资源概况······················· 24
4.2 信阳市茶旅产业融合状况及其地位···················· 26
第 5 章 信阳市茶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4
5.1 信阳市茶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4
5.2 信阳市茶旅游发展问题的形成原因················· 37
第 5 章 信阳市茶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5.1 信阳市茶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丰富的茶旅游资源、优越的茶旅游发展环境、加上多样化的茶旅游发展模式,使得信阳市茶旅游发展初具规模,并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然而,纵观信阳市茶旅游发展的整体情况,不难看出在其快速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5.1.1 茶、旅产业融合度不高
从茶、旅产业融合的演进过程来看,技术融合、产品与业务融合、组织融合、市场融合这四个阶段可以是前后进行相互衔接,也可以是同步产生相互促进,最终目的是形成市场融合。通过上文对信阳市茶、旅产业融合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信阳市茶旅产业在产品融合和组织融合方面均有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技术融合和市场融合方面却表现欠佳,茶旅产业融合度不高。
信阳茶旅产业技术融合主要体现在茶叶自然资源开发、茶文化旅游开发和茶叶会展旅游三个方面。较为先进的绿茶生产技术、茶叶旅游消费品以及作为江北最大的茶叶交易中心等方面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开发。另外,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