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格式、思想政治教育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优化探讨

日期:2021年12月27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499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12091419416167 论文字数:35966 所属栏目: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相关标签: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 25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26

第四章 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 ......................... 41

第一节 创新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 41

一、运用理论教育法 ...................... 41

二、实施实践锻炼法 ...................... 42

语 .................... 54


第四章 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


第一节  创新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为达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方式手段,被称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积极实现红岩精神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其铸魂育人的特殊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开展红岩精神教育时要灵活运用各式教育方法,努力将红岩精神蕴含的科学内涵、价值意蕴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传递给学生,达到传授红岩精神知识,传递红岩精神内涵,传播红岩精神故事的教育目的。

一、运用理论教育法

理论教育法,又名理论灌输法。是由列宁系统提出并作具体阐述,最早将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①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在工人头脑中难以自发产生,只能借助“灌输”的方式进入工人头脑,并要将理论灌输与工人运动紧密结合。因此,在争夺工人的激烈斗争中,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不懈地对工人进行灌输。②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理论灌输在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对军队官兵、领导干部进行的思想政治工作,还是新时代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理论灌输法始终是最有效、最高效的教育方法之一。

理论教育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所使用的重要教育方法,是科学系统传授理论知识的直接教育手段。高校开展红岩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思政课教师对理论教育法的直接运用。思政课教师通过在课堂上传播浓厚的红岩历史文化,讲述红岩烈士的英雄事迹,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将红岩精神蕴含的精神内涵、当代价值主动传递给大学生,使学生对红岩精神及其知识内容具有初步的了解认知。理论教育法的最大优势是思想政课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大量课堂时间将红岩精神知识内容向大学生作进一步深化细致讲解,可以与学生在课上共同探究红岩精神,启发学生思考红岩革命烈士恪守信念、忠诚祖国的初衷动力,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内容在课上进行交流讨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红岩精神教育过程中的主阵地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怎么写


人无精神不力,国无精神不强。作为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中的一员,红岩精神是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这个特殊历史时期,国统区中心重庆这个特定社会环境中,由南方局领导人民群众同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顽固派进行的斗争实践中孕育而生的时代产物。作为优质红色资源,红岩精神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以及道德品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载体。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中国革命精神,应当接续传承与弘扬红岩精神。红岩精神作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其中的每一个元素符号都蕴含着时代因子,具有激励人心、催人奋进、撼人心魄的重要力量。因此,将红岩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实现二者之间相互融合,不仅能够充分发挥红岩精神的铸魂育人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还可以在新时代接续弘扬红岩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本文以红岩精神为切入点,通过介绍红岩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以及红岩精神的科学内涵,积极探究红岩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契合之处,阐述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为论文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其次,本论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前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进行实地调研,探究当前红岩精神教育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剖析。最后以问题为导向,基于调研和调查结果,从推进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教育载体、教育环境、教育机制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不断完善和优化运用红岩精神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对策。

由于样本选取对象的地域限制、整合分析数据的能力不足、自身理论水平有限等因素,导致论文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对文中提出的观点和总结结论等还存在逻辑性欠缺、学术深度不够等问题,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继续补充与完善,有关论文的不足之处恳请专家老师批评指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