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审计风险的应对建议.....................................44
5.1外部监管方面.............................44
5.1.1健全控股股东信息披露机制........................44
5.1.2推动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建设............................44
5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审计风险的应对建议
5.1外部监管方面
由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公司运营有着重大影响,很可能出现忽略公司制度、无视审计结果的情况。因此,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管、处罚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地约束控股股东的行为。
5.1.1健全控股股东信息披露机制
虽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极具隐蔽性,各类“掏空”行径错综复杂,但在监管部门的披露要求下,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越多,控股股东隐藏的“掏空”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就越大。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了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的要求与内容,并强调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但并未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用途、占用资金流向等提出具体披露要求。
我国外部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的强度,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等行为提出明确的披露要求,尤其是当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率较高且质押交易过于频繁、控股股东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较低、上市公司本身信息披露质量较差时,监管部门更应该督促上市公司披露更具体的资金使用规划信息,持续监控资金流向与控股股东还款付息的能力。
6研究结论及展望
6.1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对公司的影响和所存在的审计风险,并通过案例ST济堂存在的控股股东“掏空”问题深入分析控股股东“掏空”行为中具体的审计风险点,提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应对措施。本文具体得到了以下结论:
第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掏空”的现象并不少见,控股股东对于公司的“掏空”行为影响较为恶劣。控股股东对于上市公司的“掏空”手段主要有违规占用公司资金资源、隐性关联方交易进行利益输送、股权质押套现、违规提供融资担保等,不管是哪一点都会对公司的日常经营产生巨大影响。ST济堂控股股东对于公司的“掏空”使得公司面临资不抵债的困境,而控股股东所占用资金的归还日期仍遥遥无期,在其一次次毁约中企业信誉也逐渐降至冰点。由于控股股东的“掏空”与公司内控失效有着密切关系,往往存在该现象的公司大多存在控股股东凌驾的情况,所以控股股东对于公司的“掏空”增加了公司财务舞弊和财务造假的可能性,从而影响到投资者的根本利益。
第二,存在控股股东“掏空”现象的公司通常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可以在方方面面影响着审计风险。例如,在财务报表层次可能引起股东凌驾内部控制之上的风险、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疑的风险、繁杂关联方交易引起的舞弊风险以及公司由控股股东主导非常规交易引起的特别风险;也可能在认定层次引起往来科目、财务费用等相关科目认定的审计风险;同时,可能随着审计的固有风险逐步增加,审计难度也逐渐增大,注册会计师所面对的检查风险也逐步增大。最终,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面对的重大错报风险会逐步增大,其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