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加强大股东权力制约 ........................ 49
5.1.1 建立股权制衡机制 ........................... 50
5.1.2 增强董事会监事会独立性 ....................... 50
5 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对策
5.1 加强大股东权力制约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普遍集中的背景下,大股东权力对上市公司影响极为深刻,大股东若是利用控制权攫取利益掏空上市公司,必定会让上市公司面临诸多严峻问题,甚至采取违法违规手段掩饰公司问题,因而导致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频发,加强大股东权力制约成为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根源之策。如图 5.1 所示,加强大股东权力制约可从建立股权制衡机制、增强董事会监事会独立性、加强内部控制方面采取措施。
5.1.1 建立股权制衡机制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结构失衡的情况,存在大股东利用控制权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实施财务造假的隐患,因此建立股权权衡机制是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对策之一。康得新“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为实控人主导造假提供了极大便利,康得新处于实控人钟玉的绝对控制之下,董事会监事会丧失独立性,康得新造假演变成一场高层参与的持久造假事件。建立股权制衡机制目的在于避免大股东搞“一言堂”,让公司治理在机制制衡下稳步向前,结合康得新案例,提出如下对策:
(1)丰富投资主体,分化股权结构。在控股股东之外引入战略投资者,降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分化股权结构集中度。引入的战略投资者以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专业机构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拥有专业团队,具备优秀的专业能力和对资本市场的充分了解,它们能为上市公司带去优质投资资源和专业的运营管理理念,能密切关注公司运营发展情况防范各类风险,对上市公司起到指导和监督的双重作用。
结论
伴随着经济发展进步,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完善,受制于发展规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频发。本文以康得新财务造假案例作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康得新造假过程,在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大股东控制、利益侵占和财务造假相关理论,深入分析了康得新财务造假的识别、手段、成因,结合造假成因分析提出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对策。分析发现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内部治理、外部监管、资本市场完善度都会成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诱因,在外部监管趋于完备和资本市场愈加完善的市场方向下,市场主体应针对造假源头,关注制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防范化解内控风险,降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概率。本文总结如下:
(1)康得新财务造假行为在造假识别上可见端倪。通过财务信息对其识别,将康得新历史财务数据进行纵向对比,同时结合行业水平进行横向对比,发现康得新存在存贷双高,应收账款、存货、毛利率、净现比异常等现象;通过大股东信息识别发现康得新控股股东高比例股权质押也为财务造假埋下伏笔。
(2)康得新财务造假手段多样,造假数额巨大影响恶劣。康得新主要通过虚构业务以虚增收入和成本,达到虚增利润目的。此外,康得新通过隐瞒大股东占用资金、隐瞒关联交易、隐瞒募集资金使用,短短四年间造假金额达 115 亿元之巨,给投资者和资本市场造成了恶劣影响。
(3)康得新财务造假是基于权力-侵占-内控链式传导的链终表征,大股东权力及资金需求共同催生链式过程利益侵占及内控风险,在催化因素加剧下,链式作用传导至康得新管理各维度,引发财务造假行为。大股东控制是康得新财务造假最主要动因,康德投资集团一股独大,导致康得新利益侵占及内控失效,成为其财务造假的主要推手。
(4)外部监管不足,资本市场不完善为康得新长期且巨大金额的造假行为提供了机会。中介机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未勤勉尽责,北京银行违规操作都为增加了康得新造假机会及发现难度,资本市场造假成本较低导致威慑力不足。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