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科创板企业的特点 ....................... 11
4 科创板软件企业 A 公司 IPO 审计风险案例简介及分析 .................. 26
4.1 案例公司及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 26
4.1.1 A 公司简介 ............................... 26
4.1.2 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 27
5 防范科创板软件企业 IPO 审计风险的建议 ............................. 42
5.1 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建议...................................... 42
5.1.1 关注科创板企业经营业务及商业模式 ...................... 42
5.1.2 引用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智能技术辅助审计 .................. 42
5 防范科创板软件企业 IPO 审计风险的建议
5.1 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建议
5.1.1 关注科创板企业经营业务及商业模式
科创板 IPO 企业大多处于企业发展阶段的早期或者成长期,属于新兴产业且符合国家战略支持的行业。许多企业的业务模式无论是生产或者服务模式,还是产品销售模式都在发生改变,这对注册会计师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所属行业以及商业模式的特殊性以及复杂性使得注册会计师在风险评估阶段了解被审计单位的难度不断增加。而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独创性使得注册会计师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现成经验,科创板 IPO 审计对于审计人员的素质相比较其他板块要求更高。注册会计师需要深入了解企业的基本状况,对生产、销售、利润水平、收入指标和发展趋势等行业的基本特性,加深对企业商业模式和核心技术的了解。并且需要针对不同的行业选派有相关行业经验的审计人员,并对审计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如案例中的 A 公司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业务之后,要对项目组成员进行专业的软件行业培训,比如让审计人员了解行业的特点以及业务流程,各个环节集中的风险点等。这样可以有利于注册会计师通过充分的认识到行业风险,进而更好的应对审计风险。
5.1.2 引用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智能技术辅助审计
科创板的的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在“大智移云”、高端设备、新能源、环保和医药等领域。现阶段,审计手段有限,审计人员仍然依靠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低水平,而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信息技术方面审计的重视程度和投入不足,难以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人员的科创板审计经验不足,又没有相关先进的技术支持时,很容易疏忽存在的错报,大大增加了科创板 IPO 审计风险。
...............................
6 研究结论及局限性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文以被上交所否决上市申请的科创板 A 软件公司为研究对象,着重从科创板公司的特征、IPO 审核流程、上市标准以及统计科创板企业 IPO 被否的原因入手,发现了导致其风险的多种影响因素。外部审计环境方面:当前注册制刚试点,审计监管滞后且力度不足和市场对于审计质量的要求低等因素;审计主体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科创板经验不足、IPO 项目本身比较复杂及审计方法跟不上审计需求方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审计客体方面:科创板企业的商业模式存在风险,公司治理不完善导致内部控制失效、存在持续经营风险和核心技术的先进性成疑等问题。针对识别出的科创板审计风险及成因,以科创板 IPO 的 A 软件公司为例,探寻审计过程存在的不足。然后根据科创板总体的审计风险以及案例公司所属的软件行业的特殊风险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审计主体层面的成因,事务所要保证科创板审计人员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寻求外部专家的帮助、借助大数据及区块链技术提升全方位审计的能力,注册会计师需要加强对其经营业务及商业模式的了解。并且要求注册会计师开展科创板审计时重点关注企业的收入,针对软件企业要进行实地走访,重视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审计,审慎评估相关的技术风险。对于审计环境,需要从科创板的法律法规,可加大现场检查的力度和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属性等方面入手防范审计风险。
本文考察了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软件企业 IPO 审计风险,并提出防范其 IPO 审计风险的建议。但科创板试行相关的参考文献较少,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年限仅有不到两年,相关信息披露有限,在考虑 IPO 审计风险时多以网上可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所以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了结论的效果。此外,在对科创板总体的的审计风险进行总结分析时,缺少实证研究进行支持。希望随着科创板的不断发展,后续研究能够弥补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