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将学生家长的信息复制粘贴,而是通过补充了教育局的声明、涉事教师的态度等边缘信息,尽可能地完善了整体新闻的内容,使得新闻事件能够更完整清楚地展现在新闻受众的眼前。@CY 郝希纯医生关于哮喘病真伪的质疑也同样是对边缘信息的一种补充,是一部分网友在看到官方通报之前就产生理智的思考,开始讨论整个事件的真伪。在普通的新闻内容生产传播过程中,互动性生产语境下用户对新闻内容的评论,同样可以补充一些,并不是特别具有新闻价值的相关信息,促使新闻事件的相关信息得到更为充分的展现在普通受众面前,使新闻内容更加完整。
5 结论
5.1 研究总结
本文主要选用 2020 年 5 月底发生在广州市的一起家长爆料女儿班主任体罚患有哮喘病的女儿并索贿的新闻,及其后续报道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着重对该微博相关话题下的微博正文,及特定媒体(人)发布正文后下方网友回复的评论内容进行数据爬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关注度高的、转发量大的、评论数多的微博案例进行分析,以期尽可能全面对互动性的新闻生产展开研究。本文主要对互动性新闻生产出现的原因、互动性新闻生产的过程分析与互动性新闻生产的社会效用三方面展开梳理与研究,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针对所选取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数据的爬取,可以归纳出在生产全过程中的新闻内容、内容生产者与生产模式与原有的大众传播式的新闻生产过程相比出现了较多新变化,相应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用。
互动性的新闻生产模式的产生,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共同要求。媒介赋权的语境下,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加深新闻生产者与接收者之间的界限模糊程度,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接收者都可以统称为互联网用户,都可以同时作为生产者和接受者在互联网上存在,这种生产角色的反复改变推生了整个生产过程的互动性。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出发,新闻内容的选择、生产与发布,是一个不断追求真实性、客观性的过程,新闻内容的发布追求时效性,新闻内容的整体生产更追求新闻报道的完整性和持续性,这种专业主义性质的生产模式要求着新闻生产过程走向互动性。
在互动性新闻生产模式下,对于新闻内容的选题加之切角与框架更偏重于具有冲突性和矛盾性,在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新闻受众时,流量为王的生产理念普遍深入人心,采取具有冲突性的选题框架可以最有效便捷地吸引网络用户的注意力,迅速提升新闻内容的浏览热度,提升新闻曝光量,以取得媒体组织所预设的舆论引领效果和内容传播效果。对于新闻内容的生产者方面,向多元化方向转变,在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报道过程中,除了媒体组织机构外,自媒体与用户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内容的生产者与发布者,甚至在本案例中警方官微也能够成为生产者,新闻内容的生产者从单一的媒体组织机构向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