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SCI论文发表,笔者通过优化方案的实施,我们将看到企业对于安全管理会发生如下转变: 1. 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安全素质得到了提高,安全意识得到了增强,能够按照企业制定的规范操作流程进行工作,保证生产活动有序、安全的进行; 2. 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积极性被激发出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努力保证工程施工的有序开展; 3. 优化承包商和供应商的结构,通过制度筛选优秀供应商和承包商,从根本上满足本质安全的需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清洗是指使用某种方法去除物体表面由于物理、化学、生物作用造成的污染,并使其尽可能恢复至原表面状态的过程。清洗的目的主要包括节能、降耗、安全、稳产、提高产品质量、加快生产速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环境污染以及外表美观和人类的卫生健康等。由于不同行业对于清洗的要求不一样,不同行业所期望达到的目的也不尽相同。
1. 清洗的分类
清洗根据作用和原理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三种:化学清洗、物理清洗和微生物清洗。
化学清洗:化学清洗是采用一种或几种化学药剂(或其水溶液)清除设备内表面与物料接触而产生的表面污垢的方法。它是借助清洗药剂对物体表面污垢进行化学转化、溶解、剥离以达到脱脂、除锈和去污的效果。
物理清洗:物理清洗借助各种机械外力和能量使污垢粉碎、分解并剥离物体表面,达到清洗效果的方法。现在常见的物理清洗方法有高压水射流清洗、PIG清洗、干冰清洗、激光清洗和爆破清洗。
微生物清洗:微生物清洗是利用微生物将设备管线表面附着的污染物分解,转化为无毒无害的水溶性物质的方法。 根据清洗范围分类分为两种:工业清洗和民用清洗。
蓝星公司清洗工程事业部主要从事的是工业化学清洗和工业物理清洗。
2. 我国工业清洗行业现状
工业清洗行业是工业化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我国产业化清洗业的发展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经过三十几年的迅速发展,组织机构、从业人数和装备水平都发生了飞跃式的变化和更新。工业清洗行业已步入成熟和完善时期,化学清洗技术和物理清洗应用水平等方面已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能力基本持平。我国工业清洗行业现状是进入壁垒过低而退出壁垒较高,从事清洗行业的公司一般固定资产投资较小因而资产成本所占比例较低,加之早期行业利润较高,与此同时行业规范尚未建立完善,大量的企业涌入到工业清洗行业中。
...........................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1.2.1 研究思路
第一步分析梳理蓝星公司清洗工程事业部现有安全管理的流程、制度和措施。
第二步将现有的制度和措施与清洗作业现场安全管理需求进行对比,找出缺失和隐患。
第三步对发现的脆弱性问题为对象进行分析,找出漏洞和问题的原因,结合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四步确定符合现场切实要求的思路及方案。
1.2.2 研究方法
本论文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 文献分析法,查找有关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行业安全管理经验、国内外优秀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方面的书籍及相关文章进行探究,为本文写作奠定理论基础;
2. 访谈法,根据研究需要,更好的了解清洗现场安全的切实需求,与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公司领导进行访谈;
3. 实地研究法,前往项目实施现场开展调查,了解现场安全管理方面的特点,找出项目现场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
4. 案例分析法,对今年来石化行业检维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事故进行梳理,并结合蓝星公司清洗工程事业部实际工作进行分析。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工业清洗
李德福、张学发两位老师在《工业清洗技术》中指出工业清洗是指使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对工业设备表面污垢进行剥离、溶解,达到清洗效果的工艺。工业清洗主要是为客户达到节能、减少消耗、安全、稳产、提高产品质量、加快生产速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环境污染以及外表美观和人类的卫生健康等目的。我国产业化清洗业的发展,真正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较美、日、西欧等发达国际起步较晚,但因发展迅速,我国在组织机构、从业人数和装备水平等方面都发生了飞跃式的变化和更新。清洗业现已步入成熟和完善时期,化学清洗技术和物理清洗应用水平等方面,已经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但是目前清洗行业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无序竞争,缺乏统一的领导和管理,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较差。
2.1.2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指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最大限度的减少劳动人员的工伤和职业病,保障劳动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保障设备、机具、装置等免受损坏,保障环境不遭受破坏,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我国目前正处于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在发展中逐步完善的时期,这一体系是包含多种不同法律形式和法律层次的综合系统,从法律规范的形式和特点的角度,既包括作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基础的宪法规范,也包括行政法规规范、技术性法律规范以及程序性法律规范。
《安全生产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为“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安全生产法的第四条和第五条要求企业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
2.2 理论基础
2.2.1 安全生产理论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离不开生产和安全这两个基本需求。以往的安全管理通常局限于劳动者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属于狭义的安全管理范畴。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内外对于安全领域研究的深入,安全管理需要面对的问题不再局限于狭义的安全,发展为涵盖人、环境、设备工具及物料等方面中所包含的所有安全问题,也就是广义的安全。
1. 现代系统安全理论
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安全管理最重要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防止事故发生,而识别、消除并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则是确保事故不发生的重要措施。一般存在于系统中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物质称为第一类危险源,例如高压蒸汽、可燃气体等;招致制约控制能量措施出现失效或损坏的不安全因素称为第二类危险源,例如气瓶阀门失效、原油罐区静电消除装置失效等。
2. 安全风险的根源
安全风险的来源来自三个方面: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及环境的缺陷。
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能量及有害物质的存在以及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使用的工具、设备存在故障两方面。 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作业人员本不应该做而做了某件事;作业人员本不应该这样做或应该采取另外的方式做而这样做的某件事;应该做某件事而没有做等。
管理和环境方面的缺陷本身除了直接引起事故外,对于安全风险的影响主要在于缺陷的存在加剧了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危险程度,从而引发事故的发生。
李夏蕾老师在《新时期化工安全生产和管理分析》中提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潜在风险主要出现在工艺设计、设备仪器、人员操作等方面。设备问题及操作隐患等问题不单单只会引起安全事故,同样也会带来质量事故和环境事故。对此李夏蕾老师指出化工企业存在这几方面隐患,管理制度的缺陷很大。因此,要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就要完善化工安全管理制度。
图 2-1 瑞士奶酪模型示意图
...................................
第三章 蓝星公司清洗工程事业部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 11
3.1 蓝星公司清洗工程事业部基本情况 ........................... 11
3.1.1 蓝星公司清洗工程事业部简介 .................................... 11
3.1.2 蓝星公司清洗工程事业部组织架构 ......................... 12
第四章 蓝星公司清洗工程事业部安全管理优化方案 .................... 24
4.1 蓝星公司清洗工程事业部安全管理优化目标与基本原则 .................... 24
4.1.1 优化目标 ............................ 24
4.1.2 基本原则 ............................ 24
第五章 蓝星公司清洗工程事业部安全管理优化方案实施 ............ 31
5.1 方案实施的步骤安排 ...................................... 31
5.1.1 设立事业部安全委员会 ................................... 31
5.1.2 梳理清洗作业过程中安全风险 ................................... 31
第五章 蓝星公司清洗工程事业部安全管理优化方案实施
5.1 方案实施的步骤安排
蓝星公司清洗工程事业部安全管理方案实施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六个方面:第一方面,设立事业部安全委员会;第二方面,完善事业部安全培训制度;第三方面,建立事业部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第四方面,完善变更管理制度;第五方面,完善承包商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