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撰写与发表SCI论文中的临床成和价值体现
所谓SCI论文,帮写论文是指发表在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收录期刊上的论文。众所周知,SCI是国际最著名的3大检索系统之一。目前,全世界出版发行的科技期刊有20多万种,但被SCI收录的杂志只有8005本,其中,口腔医学类杂志仅有74本(2010年Thomson Reuters期刊影响因子报告)。因此,SCI收录的杂志是真正的精品杂志,发表在这类杂志上的论文,水平普遍较高,这是毋庸置疑的。SCI论文是反映一个人、一个团队学术水平最可靠的指标之一,也是创新性发现的体现。SCI论文是评价科研以及临床水平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撰写与发表SCI论文,对交流科研及临床成果、体现其价值和参与国际竞争显得尤为重要[1]。
1论文撰写前的准备
1.1科研设计及选题选题必须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可行性,即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好的科研设计,选题是关键,要目标明确,依据充分,充分体现创新精神,并最终能解决科学研究或临床实际问题。在进行科研工作前,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科进展和动态,获取新知,是合理选题的必要前提[2]。选题的创新分源头创新和跟踪创新,前者指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通常较难达到。大多数科研以跟踪创新为主,在原有理论或方法等基础上进行改进、补充或革新,如通过临床实践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通过查阅大量医学文献综合分析,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总之,选题的创新观念必须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
1.2科研执行[3](1)制定研究方案:开展科研活动前,应制订尽可能完善的研究方案,具体包括病例选择标准、数量、随机分组、对照、观察指标、随访、检测与质量控制、终点指标等。(2)预试验:预试验是科研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申请课题的必要前提条件。通过预试验,初步验证该课题的可行性,从而为进一步科研活动奠定基础、积累经验。(3)计划调整:按照既定方案,逐步实施;遇到问题时,冷静解决,并作相应调整。
1.3资料的处理大量的调查和实验所得的原始资料,经过初步统计和处理,形成数据表格,拍摄成图片,成为论文撰写所需的原始材料。但是,许多材料不能原样纳入论文中来,需要应用正确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取舍和适当安排。在处理资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围绕论文标题,集中取舍实验材料尽管实验观察是按原定实验设计进行的,但当实验结束时,在资料上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原设计选定的项目或指标,观察充分,数据完备;②项目或指标发生偏差、离散或不够充分;③有的项目或指标意义不大,有的出现原设计没有预料的数据和现象。因此,这些资料需要根据论文的中心思想,即所要阐明的科学假说及分段观点,重新加以集中取舍。凡与说明假说无关的资料,要割爱舍去,或备他用,使保留的材料以假说为主线,分层分段地组织起来,集中为论证假说的论据资料。论文中的资料不宜庞杂或游离于假说之外。论文的水平体现在质上,而不是在文字的数量上。不管原先设计和实验过程中涉取了多少资料,在撰写论文时,只要足以说明、验证假说的内容就可以,不必贪多求全。
(2)保持分组材料之间的层次及内在联系实验和观察到的数据、图表资料,要分成组别在论文中的不同段落中加以使用。材料分组要按论文的中心思想,有程序有逻辑地保持其间的内在联系,从不同角度或深度阐述论文的假说。
(3)科学处理阴性和不显著的实验材料有的实验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可能与原预期结果不符,甚至相反。此时,需认真处理和分析,切不可随意舍去或更改。不论实验或观察的结果如何,处理材料时不能有主观倾向,即使小数点后的数值,也不可任意取舍,要遵循原定的有效数字的位数,采取“4舍6入5看齐”的方法进行处理。假如把各个数据都向着期望的方向偏移,会人为制造显著效果,这是不科学的。当然,在医学上许多剂量、计数资料不宜用小数,而用整数。再者,材料的精确性不在于数据处理,而在于取得的原始数据是否精确。实验或观察的材料如需注明精确性时,在统计表中要列出均值、标准差和标准误等。如在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与实验组之间进行比较,必须选择和使用正确的统计学处理方法[4],注明其t值、P值、可信限等。
(4)失访病例(dropout patients)的处理举例说明,随访晚期口腔肿瘤患者95例,失访5例,随访率94.7%,因本病致死者35例,病死率为38.9%。假定失访5例全部死亡,计算最高死亡率为42.1%;假定失访5例全部存活,计算最低死亡率为36.8%;两者均接近38.9%,失访患者对病死率的影响不大。一般来说,失访率在10%以内,结果基本可靠;失访率介于10%~20%,可通过统计学处理;失访率超过20%,则结果不可靠,需通过增加样本量或者调整科研设计进一步完善。(5)要善于废料回收,假说转移在医学科研实践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即按设计进行实验或观察,结果没有完成,积累了许多不合假说的、可能要废掉的资料。这时,切不可灰心,把材料搁置了事,而要沙里淘金,充分研究这些资料,或把部分材料提取出来,浓缩集中,用以说明另一问题。
1.4整理参考文献对查阅的大量参考文献,要分门别类,归类整理。把与研究题目有紧密关系并要在论文中加以引用的内容摘引下来,注明文献出处、作者、题目、杂志的名称、卷、期、页数、年份等,以备后用。推荐使用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等,可以直接导入PubMed等数据库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分组管理,大大减少了论文写作时文献处理的工作量,并方便论文的修改及阅读笔记。论文需要引用的文献资料,应着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在方法上沿用前人,或在前人基础上加以改进的;(9)在理论上支持本文观点的;(3)前人研究的结论与自己文章所述不同,需要提出来加以说明的;(4)前人对本文研究的问题存在争议和探讨等有关资料。
1.5提炼观点,明确结果,提出结论撰写论文前,要根据实验和观察所得的资料,核对科研设计中所包含的设想,进行新的分析。围绕假说的中心思想,按实验材料、表格、图片等,分清组别,提炼材料所要说明的观点,明确各组材料所得的结果,以及由此结果在理论上所得的结论,从而把实验材料和理论认识充分结合起来。
1.6拟定提纲
提纲是论文的骨架和雏形,可将研究者的思维逻辑、学术观点和实验材料等,按撰写论文的程序,简明而系统地展示出来,以免撰写时遗漏。提纲可根据论文或报告的程序,逐项拟定,只要把观点提得明确,材料组织得恰当,有利于说明论文题目所要回答的问题即可。一般包括:(1)标题;(2)前言;(3)材料与方法;(4)结果;(5)讨论;(6)结论;(7)参考文献[5]。这是实验性研究论文提纲的项目。在临床研究中,常用病例分析和病例报告来总结观察的结果,形成文章。其内容包括:(1)标题;(2)前言;(3)病例与方法(对象与方法,病例报告);(4)结果;(5)讨论;(6)结论;(7)参考文献。拟定论文提纲要反复思考、斟酌,把思考、分析的逻辑程序,实验材料的组织和安排,表格、图表的使用,讨论的问题,结论的要点和深度等,都要尽可能详细地纳入提纲中,使论文的撰写达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程度。所以,拟定论文提纲,实际上是对所从事的科研工作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和构思的过程,十分重要。
1.7写作步骤[6]SCI论文的撰写可以首先通过撰写中文论文,再翻译成英文论文,也可以直接撰写英文论文。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先撰写中文论文,再翻译成英文论文,熟练之后再尝试直接撰写英文论文。论文撰写一般经过选题、构思、写提纲、起草、翻译、修改定稿等步骤。
(1)选题在调查研究、查阅文献、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思考、比较,选择学术价值高、实用价值大、富有独到见解的文题,最好是选择自己最擅长、经验最丰富、体会最深刻的题材。
(2)构思题目选定后,就论点的确立、论据的应用和论证的方法等,在动笔前反复思考、推敲,使文章的全部内容在脑海里形成有条理的纲目。
(3)写提纲根据构思所得,参考论文编写格式,分几个段落或列几个标题,力求做到各个段落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前后呼应、重点突出、条理清楚。
(4)起草按提纲所列顺序,将拟写内容写出,宁多勿少。检查有无遗漏,如文字表达不清,可用图表。如提出的论点非己所创,应注明出处。
(5)翻译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原始文献,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词汇,翻译过程中注意时态和语态,避免按中文意思硬翻。
(6)修改定稿初稿写成后,要反复阅读、仔细修改。重点检查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合理,引文是否准确,结构是否严谨,表达是否清楚。有条件时,可请同行专家审阅修改。确系完整无误后,依据所投期刊的投稿须知,修改论文编写格式,使之与期刊要求一致,论文撰写即告完成。
2医学SCI论文的类型和体裁医学科研的范畴十分广泛,口腔医学科研也不例外,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内容:病因学研究、诊断性试验、治疗研究、预后研究(包括生存质量评价等)、卫生经济学评价以及医学教育等。研究的主题和内容不同,其测量或判定指标、统计学处理方法也各不相同。在选题和课题执行过程中,应明确研究内容和各项指标,尽量避免因考虑不周而中途改变研究计划。医学论文按其内容和表述形式,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论著、调查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临床总结、短篇报道和个案(例)报道等。
(1)论著(original articles):即原始报告,常见的有2类,即医学基础研究报告和临床研究报告。医学基础研究报告多侧重于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微生物等方面,例如选择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手术试验,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等;临床研究报告则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疗效等进行分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