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SCI论文发表,笔者认为法国对英国游客的影响并不像意大利那样,英国人到意大利是为了寻求文化体验,寻找与意大利相似的古典共鸣。相反,游客参与的是现代法国,在这个参照系中,英国人更容易感到挑战和敌意。因此,旅游业被置于一个更广泛的、需要应对仇外心理的背景下。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法国的强权、政府的暴政和人民的奴役。大量地、强烈地在歌曲、小册子、戏剧、议会演说、布道中不断被讨论,这是一种不安全感和傲慢的结合,这两种情绪都是游客所表达的。报纸上对法国文化和社会的许多方面的批评,也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第一章 英国人在法国的旅行概况
第一节 旅行线路与交通
旅行线路是旅行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英国人在法国制定旅行线路时,都是选择直达巴黎的线路,接着再到意大利去旅行。少部分游客会到法国其他地区进行旅行,如卢瓦河谷、里昂等。在旅行过程中,旅行者主要有两种交通方式可以选择:水上交通和陆路交通。他们的旅行线路及对交通状况的体验,体现了法国彼时的道路建设情况。
一、旅行线路
英国人在选择到达法国的线路时,第一站会选择到法国的加来(Calais)。加来是离英国多佛尔最近的法国城市,而且前往加来的路线是从英国到欧洲大陆最短的路线,因此大多数英国游客经过英吉利海峡乘船到加来上岸,许多游客只花了三个小时,但这条被视为快速通道路程的通行时间各不相同。他们在加来停留的时间不会很长,这里只是作为他们通往巴黎的中转站。加来的天气尤为重要。若天气不合适,轮船就无法上岸,游客则不能启程去其他地方。如 1787 年 11 月,阿瑟·杨(Arthur Young)由于没有风而无法出行,在加来耽搁了三天。两年后,杨写道:“前往加来的旅途中,我在一辆不适合独处的马车里,独自一个人等待了 14 个小时。”①风太大或者太小一样麻烦。但在整个18 世纪,加来航线是最受欢迎的航线。
从加来直接去巴黎的路程很短,而且是修好的公路,路途中有游客可以下榻的旅馆,如果他们向游客收取的费用过高,大多数人会选择经过布洛涅(Boulogne)、阿贝维尔(Abbeville)、亚眠(Amiens)和尚蒂利(Chantilly)的这条路线,匆匆而行。
1763 年后,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了更西边的渡口,从布莱顿(Brighton)或南安普顿(Southampton)到勒阿弗尔(Le Havre)、迪耶普(Dieppe)或瑟堡(Cherbourg)的航行变得更加普遍。因为从迪耶普到巴黎的路程比从加来或布洛涅出发要短得多:只需要 104 英里,而从加来出发则为 170 英里。但多数贵族依然选择从加来出发,这是他们作为贵族的港口。1769 年 5 月 20 日的《圣詹姆士纪事报》评论了迪耶普航线的受欢迎程度,但也指出:“不管这对贸易来说有多大的好处,加来永远是我们的贵族的港口。”①他们宁愿多走 30 里格的陆路,也不愿走 20 里格的水路。
......................
第二节 旅行的内容
15 世纪以来,英国人谈到旅行的价值与影响,主要是将其视为一种教育手段来进行辩论。这种争论往往会脱离游客真实的旅行活动,而且有些人会强行编造出一些事情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争论内容存在着虚假性。随着 18 世纪旅行业性质的转变,这场辩论变得越来越无关紧要。在 18 上半叶,人们的认知被古典大旅行所主导:年轻人为了完成学业,在导师的带领下到欧洲各国旅行数年。在 18 下半叶,旅行者的阶层更为复杂了,虽然许多人仍然以这种方式旅行,但更多的是其他类型的游客:有过旅行经历的游客、妇女、老年游客、家庭群体、以及那些倾向于对其它国家进行短期考察的“中等阶层”。这些游客除了在大城市会雇一个导游外,通常没有任何导游陪同。他们并不将教育视为旅行的首要任务,相反,享受和娱乐逐渐成为旅行的主要目的。这在导游手册中也得到了体现,18 世纪时导游手册也明显地转向了一种较少说教、较实用的模式,而是更多关注价格、交通和换算率等信息。
旅行活动的范围非常广泛。许多旅行者留下了他们感兴趣内容的相关信息:农业方法、一个热门的话题、戏剧、宫廷社会或宗教仪式。有些游客在国外是为了探索追求文化和科学兴趣。这种活动有些很时髦,如大量游客到费尼拜访伏尔泰,或到埃尔梅农维尔朝拜卢梭墓。其他人则更为直接,乔治·舒克堡爵士(Sir George Schuckburgh)离开牛津大学后在法国和意大利的三年时间里致力于科学调查,从而后来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又成为里昂学术学会会员。帕斯瓦尔(Perceval)的儿子,后来的约翰,埃格蒙特伯爵二世(John, 2nd Earl ofEgmont),随父亲到巴黎,他越来越沉迷古董,买了很多玻璃印章和法国国王收藏的复制品,他打算把这些东西放在一个柜子里,想要成为艺术大师。古董商理查德·罗林森(Richard Rawlinson)访问法国,收集埋在国外的英国人的碑文。还有许多游客非常享受他们与法国社会名流的交际。第一代肯特公爵(the 1stDuke of Kent)的继承人哈罗德勋爵(Earl of Harrold)经人介绍认识了路易十四,还在诺埃勒公爵(the Duke of Noailles)家吃了晚饭,受到奥尔良公爵(the Dukeof Orléans)的接见,并认为维勒罗伊公爵(the Duke of Villeroi)客气且有礼。①还有游客认为观看不同国家的特色旅行活动十分重要,因为在意大利,这种活动十分重要,在威尼斯,没有活动能与观看教皇大赦年或年度海上婚礼相比。有身份地位的人会被邀请参观国王举办的活动,甚至婚礼。
...........................
第二章 法国作为大旅行目的地的缘由
第一节 英国的游学传统
英国早期就有旅行的传统。不列颠在被凯撒大帝占领时就有人向往罗马,跋山涉水去欣赏罗马。至中世纪时期,英国的骑士制度逐渐开始确立起来,英国人喜爱旅行的传统到中世纪时期则表现为骑士阶层的欧洲旅行。诺曼征服虽然使威廉成为了英国君主,但英国大量的封地依然掌握在法王手中。为了使国家统一,骑士的战斗力愈发重要。骑士为了提高自己的作战能力,需要参加一些模拟的对战演练,这样能够克服实战时的恐惧,在战场上才能展现实力。因此,需要练习战斗技巧的骑士就必须参与比武。
比武大赛通常被认为源于法国,英国的比武大赛是在 12—13 世纪从法国引进的,后来各个国家都会举行比武大赛。英国骑士为了提高自己的战斗技能,也为了学习其他国家的军事格斗技巧,便会旅行到欧洲大陆的其它国家参加比赛。由于打斗现场难以控制,并且容易导致骑士伤亡,教会谴责并反对比武大赛,英国当局常常禁止在国内举行比赛,这使得英国骑士只能出国参赛。法国比武大赛吸引着众多的英国骑士,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振奋人心的比赛,参赛者能够展示自己的勇武并能收获名声,所以即使旅行途中困难重重,很多英国骑士也会出国参加。
朝圣是旅行传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到 15 世纪,旅行者不断增多。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后,人们出现了许多社会性的冲动行为。在“世界连成整体”的影响下,激发了人们去远方探索的本能,提升了英国人对旅行的热爱程度。朝圣人数在这一时期大幅增加,其中掺杂着许多流浪者和冒险家。人们对国外的好奇心使英国的朝圣之旅极受欢迎,1434 年,亨利六世向 2433 名前往孔波斯特拉的圣詹姆斯圣地(St James of Compostella)的朝圣者颁发了许可证。人数之多以至于控制他们的运输成为令人垂涎的商业活动。亨利·埃利斯爵士(Sir HenryEllis)在评论牛津伯爵(Earl of Oxford)写给亨利六世的一封信时说:“朝圣者在这个时候成为了一种出口的商品。”①亨利六世要求以他为船主申请一艘船的许可证,以运送朝圣者。
图 1 约瑟·沙逊·葛培之墓
......................
第二节 巴黎作为时尚文化中心的魅力
18 世纪的巴黎无疑是整个欧洲的时尚中心。宫廷时尚从巴黎传播开来,凡尔赛宫、法国服装、宫廷活动及各种奢侈品吸引着大批追逐贵族气质的人们;法国沙龙蓬勃发展,巴黎成为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巴黎的都市生活丰富多彩。这些都使巴黎散发着它独一无二的魅力。
路易十四在位期间,他将凡尔赛宫打造的气势恢宏,富丽堂皇。在他的影响下,法国宫廷的奢侈之风盛行,他还试图控制宫廷服装礼仪,他总是穿着华丽,以此来显示他的地位和实力。由于投石党运动对他的影响,他要将廷臣控制在自己手中,将王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他举办各种活动,邀请大臣来参加。为了讨好国王,廷臣必须经常参加这种活动。为此,他们的穿着需要符合宫廷的要求,廷臣为了融入这种生活,必须追随皇帝的着装风格。他们在衣着上要花费巨资,金丝银线以及钻石绸带等昂贵之物都会被用于制造衣物,一件衣服的成本极高。不仅如此,参加每一项不同的宫廷活动都是巨大的开销:音乐会、假面舞会、烟火表演等。这些活动掏空了贵族们的口袋,使他们没有反抗的能力,只能依附于路易十四。路易十四通过这种方式集中王权,也建立起法国的奢侈品行业。在各种宫廷活动背后,形成了一种宫廷时尚,这种奢华的服装背后形成了法国的奢侈品制造业,重商主义将这种奢侈品推广出去。这种宫廷时尚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始在国内扩散开来。市民阶层的上层人物有着足够的经济能力,他们可以追逐这种宫廷贵族的时尚。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可以像贵族一样生活,不论是追求服装时尚还是雇佣佣人,从表面上看,一些上层市民和贵族的区别正在缩小。到了 18 世纪时,法国的宫廷时尚已经扩散到了市民当中。并且随着宫廷迁移到巴黎,巴黎更是转型为一个商业化的时尚大都市。从 16 世纪末开始到其后两个世纪,法国在所有与宫廷生活有关的事情上成为了举世无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