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从政治寻租理论、政府干预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角度探究了企业履行不同类型的社会责任于企业绩效之间不同的影响机制,并搜集相关数据验证了这种机制。在实证检验部分,本文首先验证企业承担外部社会责任能帮助企业获取政府补助这一机制,在控制了企业年龄、净资产收益率、寻租程度、总资产增长率、杠杆水平、地区市场化指数、行业异质性和所有制异质性等因素后,探究外部企业社会责任的寻租效果。实证结果表明,企业承担更多的外部社会责任确实能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政府补助,且国有企业在通过外部社会责任获取补助上更有优势,而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在此机制上并没有太大差异。
已有文献表明,政府补助能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杜勇等,2015;张凯文,2017;周霞,2014)。然而过高的政府补助与过低的外部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会滋生员工的怀疑主义,员工会怀疑这种利用社会公共主体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认同来谋取不正当收益的行为。这种怀疑主义会降低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进而会影响员工富有成效的工作。同时,积极的内部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使员工感觉到企业可以与自己保持一种自己认可的关系, 员工会采取认同的态度和行为(赵德志,2018)。因此,本文将营业利润/员工人数的值来衡量企业绩效,并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内部企业社会责任评分政府补助与外部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不匹配程度作为解释变量,在控制了企业年龄、杠杆水平、总资产、资本回报率、地区市场化指数、行业异质性和所有制异质性等因素后,实证检验了内外部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不同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外部企业社会责任能帮助企业获取政府补助,政府补助能改善企业经营环境,进而提升企业绩效。然而若政府补助与外部企业社会责任不匹配程度较高,会造成员工对企业信任感的缺失,当由怀疑主义引起的对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超过外部企业社会寻租带来的政治收益时降低,企业绩效就会降低。而内部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绩效的提升效果较为直接,内部企业社会责任活动越多,对于企业绩效的提升也越多。本文从新的角度拓展了原有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同时探究了外部企业社会责任与政府补助相匹配对企业绩效的重要性,深化了政府补助对经济影响的新理解。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