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项目概况
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 PPP 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完善了盐城市的日常保洁系统,提高了盐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水平,进而建立健全了盐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体系。项目建设用地的面积约为 110 亩,建设规模被设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1400 吨,并拟配有 2 台垃圾日处理量为 700 吨的机械炉排焚烧炉、2 台中温中压的余热锅炉以及 1 台 35MW 的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等设施。
项目采用的运作方式为 BOT 模式,合作期为 30 年,其中建设期与运营期分别为2 年和 28 年,并由盐城市政府授权盐城市城管局作为项目的实施机构,与社会资本共同成立项目公司来进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建设、运营及移交。项目的总投资约为66444.01 万元,其中项目注册资本金约为 19933.2 万元,占比 30%;银行贷款 46510.81万元,占比 70%。考虑到本项目中社会资本方在特许经营期内所获取的第三方收入不足以覆盖其前期投入的所有成本及要求的合理回报,因此本项目的付费机制被设计为可行性缺口补助。
...........................
第 6 章 总结与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已成为当下城市发展所亟需面对的问题,而垃圾焚烧发电相较于其他垃圾处理方式,由于具有“占地少、减量化、资源化”等特点,正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然而,建设与运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通常具有投入成本大、回收周期长以及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因此国家鼓励与支持地方政府采用 PPP 模式来实施此类项目。PPP 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投融资模式,不仅减轻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与所承担的风险,还能通过引进社会资本的先进技术和运营方式,来推进项目更加高效且高质量的开展实施。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都适合采用 PPP 模式,因此,为了规范此类项目的有序发展,在项目的识别与准备阶段开展 VFM 评价工作便成为了必要举措。而目前,由于我国对于 PPP 项目 VFM 评价的研究仍主要集中于定性评价方面,对定量评价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不具备针对性。因此,在面对当下垃圾焚烧发电 PPP 项目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构建出一套针对此类项目的VFM 定量评价模型,不仅能够丰富 PPP 项目 VFM 定量评价的理论体系,还能够帮助政府在选择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采用模式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基于以上,本文首先阅读并研究了 PPP 模式、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以及 VFM 定量评价方面的文献及其他资料,来了解并掌握垃圾焚烧发电 PPP 项目 VFM 定量评价的相关理论;其次,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本文结合《PPP 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以及垃圾焚烧发电 PPP 项目的特征构建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 VFM 定量评价体系,并针对其中 PPP 值以及 PSC 值的具体构成及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再次,由于发现 PPP 值以及 PSC 值的计算都涉及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成本的量化及分担,而指引文件中所给出的风险量化方法却过于简单笼统,不能准确反映垃圾焚烧发电 PPP 项目的风险大小,且缺乏有关项目风险因素的识别以及风险分担机制的确定等方法,因此,本文在对多种风险成本的量化方法进行综合考量以后,选择运用案例分析法、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法、集值统计法以及专家打分法来分别对垃圾焚烧发电 PPP 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因素的识别、风险成本的量化以及分担进行分析与计量;最后,通过引入垃圾焚烧发电 PPP 项目的实际案例,来应用并验证了以上所构建的包含具体风险成本量化及分担的PPP项目VFM定量评价模型的适用性以及有效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