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风险管理论文,笔者认为风险管理是信托业高速发展的内生需求,其虽无法直接创利,可以减少由于盲目从众带来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大量的成本,从另一角度说,风险管理工作促进了信托业创利。只有完善的风险管理下的创利、创新,信托业才能稳健、快速的发展,故信托从业人员应正确认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城投公司业务发展迅猛。城投公司,即为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常也称“平台公司”,其经营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营规模在90年代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8年经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后,党和政府针对性推出了一项经济刺激计划,受此影响下,城投公司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快速发展。从整体角度出发,城投公司作为帮助地方政府缓解自身财政压力、拓展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有力帮手,对于地方政府城市建设方面提供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解决地方政府投融资制度改革中承担了极其关键的角色。一定程度上也对国内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城投公司在短时间内规模的不断扩大,同样也会对地方财政投融资体制以及地方政府债务带来较大风险,导致了地方政府在短时间内债务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快速增长的债务无疑加剧了地方财政投融资管理的难度,也增加了城投公司债务违约的风险。各地的城投公司也适应性的推出了一系列面向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计划,同时,各地城投公司投融资方面的诸多问题也开始引起监管层面的关注,多年来地方城投公司的举债问题一直是监管的重点。随着湖南、贵州、山东等地城投公司暴雷,城投公司债务违约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信托作为城投公司的重要融资方式之一,信托资金来源为合格投资者的性质,更应重视城投公司信托项目风险管理。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城投公司定义
目前学术界和官方对于城投公司的基本定义依旧存在一定的争议。国务院在其下发的文件当中明确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描述为地方政府及其下属机构等借助于拨款等方式注资成立相应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机构,该机构主要负责政府投资项目融资业务的开展。由财政部等相关部委联合下发的文件当中,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描述为“地方政府及其所属机构等借助于财政拨款的形式,成立具有政府公益性特点的项目投融资机构,除了包括各类综合性投资公司以外,也包括了一些面向特定行业的投融资公司等。央行则对城投公司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定义: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采用财政拨款或者是股权注资等方式成立的具有政府投资融资功能的独立经济实体。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定义为基于政府及其部门或机构利用财政拨款以及股权注资等方式成立的一种面向公益项目的投融资经济实体。银监会在银监发(2013)10号文件中则定义政府融资平台是由地方政府负责出资建立,并且需要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的机关、事业、企业三类法人。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
考虑到国外并没有地方政府控股的城投类公司的经营案例,因此大部分的国外研究都是以地方政府融资以及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
(1)关于地方政府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研究。Prudhomme(2001)依据是否收费对基建项目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其资金来源进行分析。收费项目的大部分资金来自于银行贷款、项目盈利、初始资本金投入、市政债券,而对于非收费项目来说,其资金主要来自于税收收入、市政债券等[1]。Jeanne(2006)针对一些新兴市场出现的一系列债务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进一步指出,上述国家大部分都是借助于举债的方式来完成内部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另一方面也极容易出现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针对债务风险采取及时有效的管控措施[2]。Polackova(2010)对于亚洲主要国家所采用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进行了梳理和概括,并将其总结为税收收入、国民储蓄、政府债券与基础设施收益债券四种基本形式[3]。Mc Namee等(2015)指出水务类项目进行融资时经常使用的是PPP模式[4]。
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信托的概念及特征
一、信托的历史沿革
近代信托学说在1917年前后传入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三十余年时间里,经历了以下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发展阶段:1921-1926年的兴起阶段:1921年上海地区先后成立了十余家华资专业信托公司,这也标志着国内近代信托行业的正式兴起。近代中国信托业的兴起具有明显的投机性;1927-1937年7月的初步发展阶段:信托业在这一时期的规模得到了快速发展,1932年中国第一个信托同业组织“上海信托业同人叙餐会”成立;1937年8月至1945年8月的畸形繁荣阶段:这段时间是抗日战争时期,战时成立的信托公司数量多,但存活率远低于战前,信托公司的资产也大幅缩水。1945年9月至1949年的衰退阶段:抗战胜利后至上海解放前夕,国营信托机构发展迅速,国有银行信托部也在这一时期迎来了一段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包括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但是发展的本质也是畸形的,所以从总体上看,这个阶段中国信托业是逐渐衰退的。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开始全面落实集中度较高的计划经济体制,信用集中于国家银行、金融机构的形式趋于单一化,导致原有信托业务有所消失,直到开放以后才重新恢复。现代信托行业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代表性阶段:
第一阶段:1979-2000年是信托的探索时期,1979年10月,国内第一家信托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国内现代信托行业的正式恢复。此后信托业出现恢复发展的高潮。在这个探索时期,类信托行业除了具有银行的基本属性以外,同时也兼具“金融百货公司”的角色,意味着从行业的从业企业与银行在业务和资金方面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借助于吸收存款、业拆借等方式可以直接投资实体经济。这段时间我国信托行业经历了五次整顿,最后只保留了60多家信托公司。
第二节城投业务的概念及特征
一、城投业务的概念
城投业务是指城投公司为投资对象所采取的一系列具体的资金信托投资行为,换言之,信托公司结合自身理财方面的实际优势和业务能力,借助于信托计划完成资金的有效筹集,并且以合同的形式将委托人的合法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用于城投公司日常经营、项目开发或者保持其资金流动性的投资活动。委托人和受托人在这一过程中的主要目的都是获取利润。因此上述行为本质上还是一种投资行为。
二、城投业务的基本特征
考虑到信托业务涉及的投资领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其在开展具体信托业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表现也各不相同。夏文江对信托业务的基本特征进行梳理和概括,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高收益。纵观市场内大多数的城投类信托产品,普遍都能够达到7%以上的投资回报率,这意味着信托业务往往拥有较为广阔的利润空间。金融市场所有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可以看出。城投业务的收益率要远高于市场4%的平均收益率水平。可见其信托业务的收益率也普遍较高。
2.收益稳定性。在观察市场内大部分城投业务在最近五年的平均收益情况可以看出,五年内最低的收益率在6.5%左右,最高的收益率甚至能够达到9%。同时也意味着五年内的收益率并没有出现非常明显的波动。但是,城投业务在开展过程中依旧存在一定的风险,只是说在对比其他高收益的投资项目以后,可以看出城投业务的风险和收益相对处于可控的范围。
3.相对独立。城投业务是依托地区经济发展所发展的。市场环境相对稳定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应对包括通货膨胀在内的诸多市场变化。
第三章SX信托公司城投信托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13
第一节SX信托公司基本情况..........................13
一、SX信托公司组织结构..........................13
二、SX信托公司经营情况....................13
第四章SX信托公司城投业务风险管理优化............................31
第一节SX信托公司城投业务风险管理优化的目的.......................31
一、确定SX信托公司城投业务风险管理优化的目标..................31
二、加强风险研判治病能力......................31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39
第四章SX信托公司城投业务风险管理优化
第一节SX信托公司城投业务风险管理优化的目的
一、确定SX信托公司城投业务风险管理优化的目标
SX信托公司城投业务风险管理优化的总目标是要将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多措并举、集中攻坚、精准拆弹、压实责任。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坚决执行“三端”化险策略。在企业端,对经营正常的降息减负,对经营异常的加速追偿,对重点项目驻场清收,分类施策,确保执行到位;在自身端,通过严把项目关,强化全流程管理,严防增量风险,通过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增强风险抵抗能力;在客户端,主动协调机构客户,专人服务自然人客户,做好信息披露,防范次生风险。二是要创新方式,借力合作。全力推动处置机制市场化、法治化、可持续化,扩宽风险处置渠道,用好用足保障基金,推进与专业机构合作处置风险,提高化解处置效率。三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工作,严格声誉风险隐患研判管理。
二、加强风险研判治病能力
要更加注重风险隐患的分析研判、监测防控、排查治理,树立起“上医治未病”的风险防控理念,逐步由被动定期治“已病”向主动常态治“未病”转变。要推动公司风险预警逐步由定性评估向定量分析转变,通过全面识别风险,精准风险计量,确立风险偏好及检测指标,定时定量为公司发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