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全科医学论文格式、全科医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论述全科医学的来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特征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3161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1205231853044226 论文字数:4527 所属栏目:全科医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论述全科医学的来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特征

 

摘要:全科医学是近3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帮写职称论文引入中国仅10年左右的时间。全科医学作为一门独特的临床医学学科,在有些国家被称为“家庭医学”,而家庭医学又是由一门较老的医学分支(通科医疗)升华产生的。

 

关键词:全科医学 家庭医学 医学分支

 

通科医师(GPs)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由于其在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险体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很快从英国发展至美国等北美国家,并引发了一场深刻的卫生体制改革,其中的一项举措就是于20世纪60年代初着手设立的三年制通科住院医师训练项目,试图培养高素质的GPs[1]。但值得接受的教训是,其先期与内科医师没什么区别,而后,学术界经过调查研究后提出,必须为高素质的GPs建立专门的学术领域,使其具备鲜明的专业特征———以家庭为单位,并建立家庭医师、家庭医疗和家庭医学的概念[2]。其核心思想是,整体医学观和系统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即整体论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引入,以此贯穿学科的始终,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生物医学模式认为,疾病完全可以用可测量的偏离正常参考值的生物学变量和指标来评价,这种还原论方法为医学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成就。然而,往往成就越大,定势也越大,以至医学界一直奉行该模式,而忽略了其心、身二元论的不足,即把人还原为物理、化学的单体,所谓“只见病灶,不见患者”,因而在其模式中没有考虑患者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因素,至今这种观念对医学的影响仍较为深重,也影响到医学教育。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昔日众多的不治之症已得到有效地治疗,传染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已被控制,病死率大幅降低,人均寿命不断延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课题,如病因更复杂的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并已成为主要死因;遗传性疾病、免疫系统缺陷的发病率也逐步上升;病毒症、过敏症、忧郁症、社会紧张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日渐增多;艾滋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这使人们认识到仅靠实验生物学或物理、化学等分析方法,并不能把握好现代疾病的本质。因而,20世纪70年代美国恩格尔教授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其核心思想是,必须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的一系列成果和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理论,以及有关流行病学调查与统计学方法,才能揭示人类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要攻克这些疾病,不能单纯依靠临床的个体治疗,必须采取社会的群体团队的防治干预。医学的发展应从机体水平向群体乃至生态水平发展。新医学模式的提出给医学、医学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医学、医学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够担当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所需要的医疗保健工作,而不是训练一个“器官修理匠”。医学、医学教育的任务是要求能“治人”的医师,而不仅仅是“治病”。

从世界各国全科医学的发展来看,大多是先有准全科医师的事实与全科医疗的成功范例,后有全科医学的兴起。最理想的模式应该是三者合一,即以接受过全科医学系统规范训练的全科医师来从事全科医疗,这是全科医学学科成熟发展的标志,也是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趋势[3]。全科医学的定义:全科医学是以人为中心(以往是以疾病为中心),整合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结合通科医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综合性临床医学学科。全科医学是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在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个体化和人性化的可及的医疗保健服务时,所运用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它主要研究社区中各种类型的常见健康问题,以及综合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观念、方法和技术。全科医学一般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长期的对全身各种疾病的医疗和实践所积累起来的经验;二是从其他医学学科中借鉴来的知识、方法和技术;三是通过全科医学的专业实践和研究发展起来的新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以满足现在和未来的需要。全科医学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是全科医学概论或基础,主要介绍全科医学独特的临床医学观念、方法论、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提供整体服务的方法等,统称为系统整体性的临床方法论;各论就是社区常见健康问题,以及综合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方法和整体性服务的内容[1]。所有的医学生都应该学习全科医学概论,当然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或全科医学生需要系统、熟练地掌握社区常见的健康问题。全科医学的基本观念:整体医学观,就是把医学、患者、健康问题视为一个整体,为患者提供整体性的服务。也就是说,不仅研究人群中主要疾病的病因、病理等生物因素,还要研究形成疾病和健康观念的文化背景,以及人们的健康期望等心理社会因素。全科医学产生的科学和社会基础:①人口增长和老龄化;②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化;③医学模式的转变。

新的医学模式是一种多因多果的立体网络式的系统论思维方式,人的生命是一个开放系统,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内部的调控能力决定健康状况;④健康观的改变,主要有消极的健康观和积极的健康观。消极健康观认为,健康就是没病;积极的健康观以世界卫生组织所下的定义为代表,即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病或虚弱,认为健康是一种“状态”,帮写博士论文即把健康和疾病看作是并存于一个连续统一体中的动态过程。事实上,人的健康往往波动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程中。积极的健康观能给人以全方位维护健康状态的启迪。据统计,中国符合积极健康观定义的人群只占总人口的15%,而有15%者处于疾病状态,其余约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即一般没有器官、组织、功能方面的病症和缺陷,但感觉疲劳不适、迟钝、兴趣不够、适应力下降,常常处于焦虑、忧郁之中;⑤医学分科愈细,专科化程度愈高,医师在某一领域钻研越深,这是科学的进步,但是由于广度不够,导致患者很难分清该看哪一科,全科医师知识面广而弥补不足。全科医学既是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应用综合的方法来研究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及其健康问题,这种在人的整体水平上进行的综合称为整合。整合是全科医学最具特征性的方法论[4]。综合不等于整合,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整体的特征表现在互相联系、作用及其结果和目的上。全科医学要以整体医学观和系统整体性思维为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利用来自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作为“材料”,针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及其健康问题,对以上材料进行加工、对接、形成一个独特的学科体系———一个完整的人。

全科医学的“灵魂”就是整体医学观和系统整体性思维及其原则。全科医学还是一门关于综合性地处理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医学专科,或者是一个关于基层医疗、初级卫生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学专科。个人处于家庭环境中,只有维护家庭的健康,才能维护个人的健康。重视“家庭”与个人健康的互动关系、在家庭的背景上来认识个人的健康问题,这是全科医学最鲜明的专业特征,全科医师注重的是人胜于病,伦理胜于病理、满足患者的需要胜于疾病的诊疗,着重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全科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作为整体的人的患者,全科医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患者、理解患者、服务于患者、着重满足患者需要的学科,因而被认为是最具人性化的医学学科。因此,全科医学在强调技术水平重要的同时,也注重艺术水平,为一门艺术、技术双重要的学科。如若全科医师在技术上熟练而在艺术上有缺陷,就无法与社区中的个人及其家庭建立朋友关系,信任一旦失去,既无法利用社区资源和社会资源,也就无法在社区中立足了。中国的全科医学并不完全等同于国外的家庭医学,是中国的医学工作者在吸取国外家庭医学精华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重新组织、创造而产生的一门医学学科,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适合中国的国情。发展全科医学教育是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对医学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

卫生部《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讨论稿)》提出了2000~2010年中国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目标、原则与具体要求,强调要着重把握一个核心和一个重点[5]。毕业后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建立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核心。目前世界上欧美及亚洲等多数国家普遍采用毕业后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培养全科医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符合临床医学人才成长规律,也符合中国国情。全科医学是卫生服务领域内范围宽广的临床二级学科,毕业后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除了让受训者在综合医院接受临床科室的轮转,进行临床实践能力的规范训练外,还要在社区卫生机构进行社区实践,最终将临床医学(包括中医)、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相关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除了能综合应用临床各科的知识和技能处理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外,还能在社区开展以健康为中心的一体化服务。这个核心内容表明,培养中国的全科医师必须坚持高起点和高素质,要能使社区老百姓通过全科医师高质量的基本医疗和健康服务,感受到全科医学是一个高要求的医学学科,从而建立起一种信任感,愿意把自己的健康托负给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社区卫生人员,这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生命力所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是当前全科医师培训工作的重点。

现阶段在中国,对社区卫生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而易见,通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全科医师这一主要途径,在近期内难以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在城市街道医院和社区诊所等工作的大量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其服务性质、工作范围、服务对象等,与全科医师职责十分接近,他们是基层卫生服务的骨干,也是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力量,但其现有的知识与技术已难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对他们进行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这个重点内容表明,通过对在岗或即将转岗的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全科医学知识的岗位培训,从社区卫生工作的实际和学员的特点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