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1研究结论
非工作时间电子沟通的工作形式已渗透到不同组织部门,其对于员工具体行为也产生深远影响。但研究更多想挖掘这种新兴办公模式对企业的积极影响,减少其对于职场的负面影响。事实表明,非工作时间电子沟通存在以语言表达方式的情感基调和以任务时常为主的所需时间,两种维度对于员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正是因为领导非工作时间电子沟通的积极态度可能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缓解员工的情绪压力,他们通常会实施更有利于组织的积极行为;相反,领导消极的电子沟通语气以及施加时间压力可能导致工作超载,从而不利于员工做出主动行为。因此,本研究以396名企业员工为研究群体对其问卷结果进行分析,以组织常规办公状态为阐述背景,来探究员工前瞻行为的影响因素。通过实证结果检验可以发现:(1)情感基调、所需时间对员工前瞻行为具有预测作用。在组织环境中,员工在休息时间接到即时电子任务后,基于积极的情感基调正向影响员工前瞻行为,而基于消极的情感基调和所需时间的工作压力,倾向于减少前瞻行为。(2)非工作时间电子沟通对责任感知和职场焦虑具有显著影响。非工作时间电子沟通积极的情感基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员工因隐形加班造成的情绪耗竭,将会增强员工的内驱动力,提高员工为组织服务的责任感,减少职场焦虑;而消极的情感基调和所需时间的紧迫性阻碍了员工自我成就感,降低工作热情和活力,表现为工作超载的职场焦虑和较少的责任感知。(3)非工作时间电子沟通能够激励员工对企业有责任感进而影响其实施前瞻行为,即非工作时间电子沟通会通过增加员工责任感知增强员工前瞻行为,也会通过加剧员工职场焦虑而选择减少员工前瞻行为。(4)职业使命感调节非工作时间电子沟通和责任感知以及职场焦虑的相关关系。具体而言,相比于职业使命感较低的员工,职业使命感越高,非工作时间电子沟通的情感基调越能增强员工的责任感知;而职业使命感越低,非工作时间电子沟通的所需时间越能加剧员工的职场焦虑。由于职业使命感具有长期稳定的价值观,因此能够激励员工在面对非工作时间电子沟通的积极情感基调时产生更多认同,从而激发员工产生更多前瞻行为;同时,持续低迷的职业使命感也会促使员工产生更多的焦虑,从而减少促进企业发展的前瞻行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