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企业管理论文格式、企业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创新投入、ICT 能力对我国省际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DEA-ESDA模型分析

日期:2021年03月19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755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03021425491285 论文字数:45655 所属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对 1987-2007 年间 7462 家韩国制造企业的技术变化率和 TFP 进行了测量,并对技术水平,企业规模,以及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等相关的若干假设进行了检验,以解释 TFP 增长的决定因素[15];Moghaddasi 和 Pour(2016)基于 Solow 残差法研究了伊朗农业能源消费与 TFP 增长间的关系,基于约翰森协整检验发现,TFP 增长与伊朗农业能源消费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16];Kasim(2017)从动态技术视角出发通过检验发现,Solow 残差法对于后续投资的过度退化必然会产生误差,其次资本利用的跨期变化将偏离未经调整的 Solow 残差计算的衡量标准[17]。

表 2.2 不同空间尺度的 GTFP 研究

..............................


第三章 我国省际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分析................................... 26

3.1 相关方法介绍................................ 26

3.1.1 全局生产可能性集合 .............................. 26

3.1.2 SBM 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 27

第四章 我国省际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布及检验........................... 41

4.1 省际 GTFP 的时空演变格局...................... 41

4.2 相关方法介绍............................... 43

第五章 创新投入、ICT 能力对我国省际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 ................ 54

5.1 空间计量模型介绍........................... 54

5.1.1 空间面板模型的搭建 .................................... 55

5.1.2 空间面板模型的识别方法 .......................... 55


第五章 创新投入、ICT 能力对我国省际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


5.1空间计量模型介绍

面板数据是具有横截面和时间序列双重属性的二维数据资源,也被称为时间序列-截面数据。面板数据模型相比于单时间序列或单截面模型,可以减少多重共线性的干扰,具有样本容量巨大、信息涵盖完善、模型拓展简便等优势,可以用于分析观测对象在截面和时间序列上的具体变化及连续特征,同时可以凭借模型中的参数信息判断分析个体间的分异状况。空间面板模型主要包括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空间杜宾模型(SDM)三种。

针对具体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空间面板模型,如选择不当会产生一定的偏差且影响到估计结果的真实性。选择空间计量模型的大致流程为:首先,采用拉格朗日乘数(LM)检验判断模型的空间相关性,若 LMLAG(拉格朗日乘数滞后检验)、LMERR(拉格朗日乘数误差检验)和 R-LMLAG(稳健拉格朗日乘数滞后检验)、R-LMERR(稳健拉格朗日乘数误差检验)统计量均具有显著性,则说明具有空间相关性,应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若都不显著,则采用传统回归模型;其次,采用似然比检验(LR) 和 Wald 检验判断是否可以将模型简化为 SLM 或 SEM,若 LR_spatial_lag 统计量和 Wald_spatial_lag 统计量均显著,则证明 SDM 不可简化为 SLM,应选择 SDM 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若 LR_spatial_error 统计量和Wald_spatial_error 统计量均显著,则证明 SDM 不可化简为 SEM,若上述统计量均不显著,应判断 LM 检验结果选择 SLM 模型或 SEM 模型;最后,通过 Hausman 过度识别检验来确定模型的设定形式,具体有三种形式:混合效应、固定效应、随机效应模型。

...........................


第六章 政策建议及展望


6.1相关政策建议

6.1.1 优化创新投入结构,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创新投入对于我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但我国目前创新投入效率仍然较低,整体研发水平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情况。首先要优化投资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对重点新兴产业科研创新的财政资金支持,设立专项资金并将其用在创新发展的平台搭建,核心环节和关键技术,战略性扩大资金使用规模和范围,鼓励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等民间资本依法进驻重点领域,多元化投融资模式,保证创新投入强度。其次要完善资金的考核,评价,督查,反馈制度,对投资项目进行有计划的周期性跟踪报评,科学反馈资金落实情况以及行业或技术发展态势,如没达到预期要进行合理的预警与资金控制,健全政府财政支持和企业 R&D 资金投入的动态责任制,细化到项目,团队,个人,确保资金落到实处。最后,企业作为创新主体,要努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尤其要加强前瞻性和基础性研究,在提升自主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谋求发展。“三高”企业要积极变革技术架构和业态模式,推动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变革。

制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引进与管理制度,提升育才引智质量。我国目前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投入配置不均衡、流动渠道不畅等问题仍然存在,人力资本水平对于 GTFP 出现显著的负向影响,人才发展现状并不能完全满足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首先,要培育发展高水平创新人才,匹配新一代 ICT 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与高端制造等重点前沿领域的人才发展需求,打造青年人才高峰和产业技能大师,继续推动产学研企协同创新,联合培育创新性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其次,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机制和人才落地补贴,对于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博士后或留学研究者,实施反哺工程和“引鸟还巢”等人才回归工程。最后,加强人才的区域间柔性流动,通过合作人才租赁、技术入股、建立技术中心、实验研究所等方式,将有项目、有资金、有技术的高级创新人才团队引入到中西部的国家新区、高技术开发区开展科研工作,形成人才聚集效应,平衡人才配给。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