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资源能源浪费、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与日益提高生活水平的大众追求高质量环境的诉求相背离。据中科院测算,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近7%速度增长,同时伴随着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率是15%。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及生态破坏造成的危害是全球性的,因此如何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达到双赢已经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目前环境问题突出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2015 年国务院、环保部等颁布了16部环保相关的政策法规,2016 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这揭示了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是绿色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累计下降12.9%、13%、18%、18.6%。但环保部副部长赵英民指出:“虽然我国环境质量改善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我们仍应意识到我国环境问题依然严峻,环境污染、破坏严重等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生活”,因此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十八大三中全会中提议“对造成环境生态损害的责任人严格实施赔偿制度”,可见未来环境成本等外部成本会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必须考虑的成本之一,因此如何对企业环境业绩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价成为环境改革的关键问题,也是企业降低环境成本的有效工具之一。
稀土是全世界比较稀缺的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其应用价值逐渐被发掘,在未来工业等产业改革中成为不可或缺的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稀土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其快速无序开采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稀土资源从开采到冶炼的整个过程中不仅排放有害废水、废气和废渣对大气、土壤、水体造成严重污染,而且开采可能带来山体松动、滑坡、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稀土企业生产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由此可见,稀土企业进行环境管理是顺应未来发展形势,同时改善稀土企业环境绩效是改善我国环境绩效的重要组成之一。近几年,我国相关政府部门陆续对稀土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以确保和督促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了解稀土企业的环保政策执行度和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如何,是我国开展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这时就需要引入环境绩效评价。进行环境绩效评价的前提是有一套合适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方法。基于此,本文着重构建稀土企业环境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合适的评价方法,以期对稀土企业的环境绩效评价及其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借鉴现有企业环境绩效相关研究成果和不同组织颁布环境绩效评价相关政策文件,建立适用于稀土企业环境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方法,以案例研究验证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性,能够较为恰当的评价稀土企业环境绩效水平,发现稀土企业在日常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对症下药,最终期望能够推进稀土企业环境绩效工作的展开,让利益相关者可以及时了解稀土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工作情况。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目前,国际组织、国外学者陆续提出了不同的企业环境绩效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国内学者也对基于中国国情的企业环境绩效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其中,国内多数学者选取的研究对象涵盖面比较广,主要是针对我国所有企业进行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专门针对具体企业(行业)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研究还相对较少。尤其鲜有学者针对稀土企业的特定环境问题构建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并将其应用到具体企业中。故本文基于对稀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分析,进行稀土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环境绩效评价理论的应用领域,并为未来相关行业环境绩效评价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并为稀土企业开展环境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2)实践意义
本文根据稀土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及稀土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现状,结合PM2.5 影响因素和我国环境政策,构建了稀土企业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这既有利于稀土企业自身不同经营时期环境绩效的纵向比较,也有利于不同稀土企业间环境绩效的横向比较,帮助企业发现自身环境绩效管理的优势和不足,并进行改进和借鉴。同时政府可以通过企业的环境绩效评价了解企业环保情况并据此制定相关政策或进行奖惩,社会公众也可以据此了解企业的环境管理情况并作为相应的投资决策依据等。
......................
2 文献综述
本章通过搜集、整理已阅读的研究文献,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方面是对环境绩效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方面是介绍本文依据的相关基础理论;第三方面是对国内外学者等关于环境绩效各领域研究现状的梳理,并对文献进行评述。
2.1 相关概念
2.1.1 环境绩效
对于环境绩效的内涵,国内外学者观点基本一致,但由于研究的角度各不相同,其具体研究的环境绩效内容、体系构建、指标选取和评价方法上都有一定的差异。
(1)信息披露角度:Gary(1993)认为企业需要披露的环境绩效信息包括企业环境政策、环境计划、涉及的财务事项等五个方面内容;甄国宏、张天蔚(2010)基于信息公开的企业进行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提出将环境信息公开度纳入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从环境信息公开度、环境经营、环境管理及环境财务四个方面构建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利益相关者的角度:Wood(1991)提出了企业社会绩效的模型;Busch 等(2011)认为环境绩效可以看作是社会绩效的一个子范畴;Judge, Douglas(1998)认为环境绩效是指一个公司在日常活动中关于资源能源利用、污染防治等方面做到满足和超出社会预期方面产生的效益;Lenciu 等(2012)提出在传统财务会计中增加能够清晰反映公司环境绩效的信息,弥补其不足。
(3)环境绩效管理的目的和管理实质的角度:Tyteca(1997)认为企业环境绩效是企业进行污染防治、资源能源消耗等环境活动而取得的效率和效果;CharIes(2002)提出企业环境业绩是企业进行环境管理后对环境造成污染等较轻的成果;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6)认为环境绩效是指企业在污染物排放、资源消耗等进行环境管理时发现不足并跟进持续改善的综合效果,是一个比较不断累积的过程,表现为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强调积极的成果;曹东(2008)认为环境绩效是指人们在污染防治等各方面取得的成果或环境目标实现的程度,忽略了对环境造成损害方面的结果。
(4)环境绩效评估所包含的内容角度:胡嵩(2006)认为,环境绩效包括企业财务和企业环境两个方面,企业财务主要包括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支出以及取得的各种收益等,企业环境包括治理环境取得的成绩和损害环境造成的损失两个方面;许家林、孟凡利(2004)指出环境绩效是指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财务业绩和环境质量业绩;甘昌盛(2012)[12]提出环境绩效包括环保效率和环保业绩,这两方面又都各包含财务方面和环境方面。
综上可知,对于环境绩效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意见,但是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可环境绩效的评价内容应该包括环境业绩和财务业绩两个方面。综合以上学者对环境绩效的界定,本文认为环境绩效是指企业根据其环境目的,制定相关环境方针、环境政策,日常生产活动运用资源能源与环境造成的影响,实施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质量、培养企业环境意识、绿色产品的创新等一系列环境活动的行动和措施,产生的若干财务与非财务两方面的环境管理成效。
.......................
2.2 环境绩效评价相关理认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1972 年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被提出的,它涉及社会、自然、经济、科技等各方面,它强调要在环境保护基础上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能再延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生产方式。企业持续经营假设是以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企业作为微观经济的主体,也是环境行为的主体。因此开展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不仅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企业为了谋求可持续发展,应该兼顾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将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纳入到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中。
在当今世界贸易中,绿色环保标准成为发达国家实施非关税壁垒的一个重要借口。而我国出口产品经常被以不符合环保标准等处以惩罚或是拒之关外。因此,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以国际环境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尽可能降低废气、废水的排放,尽可能变废为宝,其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的一次实践。
2.2.2 绩效理论
绩效理论是RichardSwanson 于1987 年提出的。随着学者对绩效理论的深入研究,绩效包括的因素除了行为和结果外,还把能力、战略、素质等考虑进去了,丰富了绩效的内容。绩效理论是指绩效的不同维度与组织业绩之间的关系,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以“绩效为导向”。其中绩效维度是指影响企业当前和未来业绩的不同方面,其绩效计量的结果也是公司进行奖励、人员配备和发展决策重要依据。有学者认为,绩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