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循环经济的内涵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为实现物质资源的永续利用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旧物资进行不断循环利用的经济过程[54]。相对于传统经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通过对废弃物的再利用及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达到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的目标[55],这是循环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的本质特征[50、56]。以这一特征为循环经济理论的逻辑起点,则资源的循环利用就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57],这与早期西方学者提出的循环经济理论观点不谋而合[58]。同时循环经济“3R”原则中的“资源化”原则也强调废弃物应向循环利用方式转变,而非随意丢弃,因此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质上就是在践行循环经济理念。
第三章 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14
3.1 开发区概况........................................... 14
3.1.1 地理位置.................................... 14
3.1.2 气候特征........................................ 14
第四章 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果评价...................18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8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18
4.1.2 指标体系构建......................................18
第五章 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构建...................................27
5.1 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参与主体识别................................27
5.1.1 政府部门.................................. 27
5.1.2 加工企业.................................. 27
第五章 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构建
5.1 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参与主体识别
魏百刚、漆雁斌等学者指出政府、企业和农户是循环农业的主要参与主体[82-83]。本研究认为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主要涉及产废主体即权属单位、利废主体即加工企业和治废主体即政府部门三方参与主体。在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过程中,理顺各参与主体跟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关系、厘清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是构建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运行机制的基础。
5.1.1 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是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农业是弱滞性产业,其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因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外部性特征而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再者其作为循环农业重要的发展方向,更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将其引入正轨[53]。园林景观因其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会影响到产废主体(权属单位)和利废主体(加工企业)的行为选择。作为治废主体的政府部门既有责任也有能力通过政策的设计和制度的安排将已经“外溢”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实现“内部化”转换,促进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发展。因此,作为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政府应通过合理的政策和有效的制度来改变产废主体(权属单位)和利废主体(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引导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政府更多追求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即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带来的环境改善及公民满意度的提升,但在“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观念影响下也会考虑经济可行性问题。
5.1.2 加工企业
加工企业是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核心参与主体。因为加工企业具有其它参与主体所不具备的可以带动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鲜明特点和明显优势[84]。其一,加工企业具有资金和专业技术优势,能够在合理的预算内,运用适宜的技术将园林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加工利用,最终实现园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价值;其二,企业作为市场经营主体,在规模化生产、制度化管理、人才培养、产品供给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企业加入“静脉产业”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化利用效率;其三,较之于政府部门和权属单位,利废主体即加工企业在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过程中能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经济利润最大化成为加工企业最主要的利益诉求。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本研究将循环经济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主要的理论依据,灵活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成本收益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运行模式及利益联结进行系统探析,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缺乏稳健的运行模式是当前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果不佳的最大障碍。
结合研究区域内园林废弃物实际情况,根据系统性、独立性及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了由 1 个准测层、3 个目标层和 9 个指标层组成的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对当前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果进行评价,综合评分为 5.5069 分,从评价等级来看处于一般水平。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仍存在制度供给不足、资金技术投入短缺、权责关系不明晰、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社会参与度低等困境,而缺乏稳健的运行模式是当前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果不佳的最大障碍。
第二,产废、利废和治废主体三方参与是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所在。
园林废弃物数量与日俱增和资源化利用率低的现实推动各参与主体必须加强合作,以实现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文章站在参与主体视角,在对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利废主体即加工企业是核心参与主体、产废主体即权属单位是基本主体、治废主体即政府部门发挥着重要引导作用。因此在厘清各参与主体利益诉求的同时,从收集、加工和消费环节入手构建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权属单位积极参与”的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运行模式。
第三,合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是模式运行的根本内在动力。
“利益最大化”是各参与主体主动联合起来的共同驱动力。因此本研究站在合作博弈的角度对各参与主体参与该运行模式前后的成本收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进而阐明了参与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认为该机制稳健运行的实质是各参与主体在满足己方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目标诉求下的合作博弈过程。在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必须注重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加工企业的主导作用,同时调动权属单位参与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积极性,以推动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