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新闻学论文格式、新闻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看与被看:《大公报》与报界同行互评探讨(1902-1945)

日期:2024年05月31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56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405261910424060 论文字数:25866 所属栏目:新闻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心,共克时艰,担负起“救国”的历史使命。

5.1.1坚韧不屈的新闻界

1937年淞沪战争爆发,11月12日中国军队撤离上海,英、美、法等国随即宣布,工部局将保持独立,此后上海公共租界(不含杨浦、虹口两区)成为“被死灭包围的孤岛”②。在此背景下,有许多国人通过给予洋商钱财,将报纸挂靠在其名下的方式,坚持出版“洋旗报”,以便继续进行抗日宣传。《大公报》重点关注孤岛新闻界,对孤岛的办报环境以及报人进行了评价。

其一,极端恶劣的办报环境。此时的上海新闻界汉奸爪牙打砸报馆、查禁报纸、逮捕报人的事情时有发生①。1939年4月,在投掷手榴弹、造谣中伤、金钱利诱等手段均告失败后,日方加大对抗日宣传报纸的打压力度,总领事三浦通过外交手段向上海租界工部局抗议施压,要求取缔租界内的抗日言论②。此后,孤岛新闻界局势愈发紧迫,《译报》《导报》《文汇报》等“洋旗报”陆续停刊。1939年5月24日,《大公报》发文,除了感慨同行在“孤岛”办报艰难以外,还赞扬其在沦陷区所发挥的影响力,认为正是由于这些坚持在沦陷区进行抗日宣传的报纸,极大地调动了民众的抗战情绪,使得“正义之光”在江南黑暗地区“照耀不灭”,而“奸宄之辈”也不敢公然“漏脸”③。

其二,遭受厄运的报界同仁。1940年7月2日,汉奸报《中华日报》刊登汪伪政府发布的“通缉令”,通缉名单共有83人,仅新闻从业人员就有34人④。1940年8月18日,《新闻报》记者顾执中在法租界被人开枪击伤⑤。1941年2月3日,《申报》外勤记者金华亭被特务刺杀⑥。翌日,《大公报》发表评论文章《新闻界的宝贵牺牲》,悲痛同行罹难,感叹“金先生之死,是新闻界的宝贵牺牲”,鼓舞报界同行们以金华亭为模范,既要怀着悲痛之情,也要本着他的忠贞志节,发扬他的奋斗精神,办报救国!⑦蒋介石针对金华亭牺牲一事,也向《申报》发去唁电,赞叹金华亭先生“正气长存,国魂不死”⑧,四亿同胞应在此悲痛之下奋起拼搏。

新闻学论文参考

第6章结语

6.1主要发现与讨论

通过前文研究可以发现,在每一个时期,《大公报》与同行之间关于对方办报实践的评价有褒有贬,并未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同行眼中,每一时期的《大公报》有其优点,也存在不足;《大公报》评价同行的焦点则落在新闻界所存在的问题上。在二者的互评中,双方表达了各自认可的办报原则或实践,并达成一定程度上的共识,从中映射出在多重因素交织之下所形成的主流新闻理念,体现出报人们对于建设新闻界的美好愿景。

第一,时代洪流裹挟之下的办报实践。英记《大公报》处于黑暗的晚清吏治时期,新闻界也处于“混沌”状态之中,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大公报》以“忘己、无私”为宗旨开展办报实践,以犀利的言辞评价同行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希望报界同行们能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而同行对《大公报》的言论无论是推崇还是质疑,都认可报刊在引导舆论、向导国民方面的作用,即“代表舆论”。王记《大公报》处于军阀混战割据时期,该报在主持人王郅隆的影响下沦为党派附庸后,遭到报界同行的强烈抨击与谴责,同时,《大公报》也针对其他报刊依附政党,造谣煽惑的行为大加挞伐。这一时期《大公报》与同行间的互相批评主要集中在报纸的政治依附性和炮制谣言这两方面上。虽然双方均认同“报馆应当独立经营”的办报理念,却都以此为工具互相攻击,以实现自身目的,维护所依附政治集团的利益。新记初创及发展时期的《大公报》正好处于近代新闻史上的“黄金十年”。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得到恢复发展,新闻界在此背景下开始了专业化办报的探索。在保证报纸独立经营的前提之下,《大公报》在办报上体现出了相当的专业性,获得了同行的高度认可,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新闻报道失实、新闻评论有失公允等,遭到了同行的批评。《大公报》则出于“专业经营”的理念,对报界同行存在的虚假广告、消息源倚重国外通讯社等问题进行了批评。从二者的互评之中,可以看出关于报纸的“专业化经营”,双方存在着一定的理念共识。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