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成该系统,J 银行 A 分行应当拓宽当前数据获取途径,尽可能获取企业正面经营信息与反面数据。在法律允许与市场规则约束内,与保险机构、担保企业、小贷公司、同业机构等合作,丰富数据库来源,通过可透明化的数据互换共赢,提升当前大数据产品的数据质量。增加数据库来源维度,有效提升小微企业画像质量,加快专业化信贷模式建设,加强数据甄别力度,实现客户群体分类,相应决定贷款的放大倍数。
完善信息渠道,通过收集金融、法律、工商、海关等最新宏观政策,分析市场经济走势、行业风险等,对信息进行定量分类,同时加入最新反洗钱系统数据库,通过小贷公司、保险信息数据获取企业经营信息,增加负面信号处理。
.......................
结论
随着国家大力推行普惠金融,商业银行纷纷向小微企业注入信贷资金活跃市场。但小微企业贷款不良频发,商业银行亟需从根本上完善小微企业信贷风控以减少风险发生,从而能更高效的为小微企业群体提供服务,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本文对于 J 银行 A 分行所给出的建议和对策,可参考应用于与 A 分行同等业务水平的商业银行,对于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风险管理体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分析了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控制的影响因素等,在文中构建了风险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对 J 银行A 分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得出以下结论:
(1)要增加有效数据获取,深化预警系统的校验能力,同时要谨防数据造假。(2)因地制宜的针对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调整小微企业信用评价指标。(3)针对宏观政策反应不及时问题,要及时调整相应对策。(4)明确客户退出制度,减少人为干预造成的应退未退的资产损失。(5)完善员工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提升全员风险意识。通过上述一系列制度的落实和考核机制的实施,塑造良好风险管控机制,为 J 银行 A 分行稳健运营保驾护航。
笔者具有 6 年银行信贷从业经验,接触并研究过 A 地区各类小微企业的不同阶段的贷款案例,结合研究生期间所学进行了如上研究。但本文仍有较多不足。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的控制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本人虽然对 J 银行 A分行进行了案例分析,但是本文仅是分析了近几年 J 银行 A 分行的小微企业现状,构建风险评价体系,归纳出当前存在的问题,结论具有片面性,本次研究风险控制的效果如何还需进一步验证。鉴于笔者自身能力有限,对于风险的认识还不够到位,今后研究仍需继续改进,提高文章结论的质量。望本文能抛砖引玉,切实促进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风险管理更深化细化实际化。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