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物流管理论文,本文首先对低碳经济、低碳物流的概念与理论;物流业、物流效率的概念与理论;物流效率与低碳经济发展的概念与理论进行梳理。定义了有关物流效率的涵义和概念。其次科学、系统、可行的选择并构建了本研究所需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介绍了模型以及计算方法,再通过对河北省物流业和低碳物流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定性分析,得出河北省近年来物流业发展的效率水平,并得出低碳物流的相对发展水平。认为河北省在发展低碳物流的道路中,存在欠缺低碳物流意识、低碳物流技术发展与管理不协调、物流业网络建设、规模报酬均不理想等问题,随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河北省的雾霾问题日趋严重,这主要与其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及独特的地理位置相关。河北的钢铁产量占据全球的比重最高,每年消耗的铁矿石、煤炭也是全球之最。河北省承接了北京、天津诸多产业,唐山接收了北京首钢等大型重工产业,保定接收了北京、天津的部分重工产业。虽然,河北省关停了部分重工业企业,但其全省重工业企业数量在全国排名中依然居高不下,河北省的雾霾污染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除了承德与张家口没有沦陷在雾霾之中,其他城市全部处于雾霾之中。河北省隶属华北,是平原地势居多的省份,左接太行山,右靠山东省,雾霾与热量散播到空中回流、循环,难以消散。除此之外,其工业废气排放使大气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导致废气排放量增加、能源消费结构以煤及相关衍生产品为主,产业布局由于片面地追求 GDP 而有所失衡,高污染产业的粗放型发展会严重加大污染程度,全省的经济生态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河北省的雾霾问题如若从根本上解决,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产业转型升级、大气污染预警控制、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积极探索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发现物流业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物流业能耗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例中占比约 10%。一方面,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每年都在增加,另一方面,低碳物流在低碳经济中占据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和生产专业化的发展,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2017年,河北省物流行业的社会物流总量已经高达 83695 亿元,增加值有 2497.88 亿,增长比为 6.71%。可以看出目前河北省物流业仍然处于中高速增长,是发展服务业的重要环节,未来的发展空间极大。
河北省虽然在发展物流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物流是必不可少的。从整体上看,河北省物流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不过由于目前产业的投入比例较高,成本限制多,这使得物流行业也普遍存在着能源消耗多、运行效率低、碳排放高等,严重阻碍了物流业的转型和升级。所以,河北省如果要减轻雾霾的污染状况,需要改变当前物流业的发展模式,来实现河北省低碳物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环境日益迫切、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物流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继续对河北省物流业技术效率进行评价是具有重要意义。并通过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来促进提升河北省物流业的技术效率及优化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其物流业能耗,降低汽车尾气的碳排放量,推动河北省物流业低碳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有关物流效率研究方法的相关研究
DEA 方法是国外学者研究物流效率时采用最多的方法,因为该方法可以清晰的区分出有效单元和无效单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所以他们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Rita Markovits-Somogyi(2014)以欧洲为研究对象分析物流业效率时利用了 DEA 与PC 相结合的模型[1]。Kamran Rashidi(2019)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国家物流绩效的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估[2]。AlbertoDeMarco(2014)采用一种综合评价评价方法 CL 模型对城市配送系统物流服务商效率进行了研究[3]。VivekRoy (2017)运用两阶段方法论研究了从物流绩效指数数据集中提取物流绩效的问题[4]。HuiHan (2018)在对社会商务平台逆向物流绩效评估时采用了模糊 TOPSIS 方法[5]。Takanori Sakai(2019)采用区域嫡系数的线性回归模型对中国物流在多种背景的综合绩效进行了研究[6]。StefanKudiac(2017)用 Saaty 方法和 FMEA 方法研究了物流链约束问题[7]。
2.有关物流效率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通过对目前文献的归纳、整理发现国外学者对物流效率产生影响的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设施的建设、营运成本、信息技术等几个方面。
Meidute(2008)在研究后得出结论,物流效率的影响因素中,前提为市场需求,而基础是交通,现在信息技术也成为了首要因素之一[8]。Hongmei He(2012)在研究后得出结论,物流中心以及运营成本是对物流效率产生影响的直接原因[9]。Melaku Dubie(2018)指出影响偏远地区物流效率的关键因素是物流的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10]。Mi Gan(2018)研究显示与卡车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城市物流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欧几里得距离、车辆装备重量和人口密度[11]。Hongmei He,Haifang Cheng (2012)认为物流中心和运营成本是作用于区域物流效率的内因,而市场、交通设施和信息技术是它的外部影响因素[12]。
.........................
第二章 低碳与物流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低碳经济与低碳物流概念界定
2.1.1 低碳经济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经济规模的扩大,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的过度利用也导致了沙尘天气、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一系列极端天气和环境问题。二氧化碳(CO2)浓度增加引起的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严重问题。世界各国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纷纷将低碳经济提升为国家战略选择,形成了“低碳经济”概念。《人们能源的未来:创造低碳经济》当中也明确了对于低碳经济的概念,这本在 2003 年由英国推出的能源白皮书当中,将“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做为低碳经济的主要经济成分。欧盟为了应对低碳经济革命,制定和完善了相应的法规,希望靠社会的力量,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增强国家软实力;德国政府通过发展环保行业,希望到 2020年时环保产业能够超越传统制造业;而美国政府通过开发新能源,来提高低碳技术的竞争优势。现实中,全球各国对低碳经济的发展程度,已然成为衡量各国经济软实力的又一标准。
而对于低碳物流来说,它就是“低碳经济”和“物流”的趋同点。因此,低碳物流的实质就是,通过科学技术来减少物流业的碳排放,以改变当前物流业能源结构、促进物流业与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新概念。
2.1.2 低碳物流
低碳物流是结合了“生态经济”、“低碳经济”的一种新概念,它主要贯彻了“循环经济”的主题,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日益恶化,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也愈加受到重视。低碳经济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降低能源、减少排放、改善污染的经济模型,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原则之下,通过技术创新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产业进行转型及升级来提高能源利用。而当下物流业的能耗、碳排放量大,想要发展低碳物流,首要任务就是降低碳排放。低碳物流的实质就是“低碳经济”与“物流”相结合,所以,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就是低碳物流。
从广义上来说,在物流业中,以降低碳排放为目标的过程和方法,即可称为低碳物流;从狭义上来说,虽然低碳物流没有明确定义,但可以认为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在基于低碳经济、科学发展观、可持续经济理论的前提下,由经济循环市场机制进行制约,提升在运输、仓储、配送、信息处理等模式,使能源效率提高,达到减少物流业对环境产生污染的目的,从而促进物流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
2.2 物流业与物流业效率概念界定
2.2.1 物流业
目前,对物流业概念的界定尚不明确,也没有统一的表述。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物流业的概念。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将物流业定义为:“物流业包含了供给产业、运输业、铁路工业、物流信息产业、航运业、航空业、小包装运输、仓储、港口工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多式联运等[75]。”这个概念是最早出现的,它将物流活动中涉及的各项要素所形成的产业都包含在物流业中,涉及的范围和领域很宽广。
“中国物流”定义为:“物流业是指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基础设施,以及工业生产、商业批发零售、第三方仓储运输和综合物流企业,以实现商品的实物置换[76]。”这一概念将物流业概括为整个物流配送过程中形成的产业,其中包含了运输业以及生产、销售、分销企业所形成的与货物分配密切相关的所有产业。
在联合国标准工业分类中,有 10 大类工业,新近崛起的物流行业还没有被列入到工业分类当中,是属于第三产业,隶属服务业。产业是社会生产分工的产物,是生产促进发展的结果,它将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得到细分和丰富。产业的发展和形成是动态的,物流业也是如此。
由于物流业未在我国产业分类中单独列示,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也不存在该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