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公司治理对投资效率影响的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22
3.1 研究假设的提出.........................22
3.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22
3.3 投资效率度量模型的构建与变量设计............................23
4 公司治理对投资效率影响的实证结果及分析.........................30
4.1 投资度量模型实证结果及分析...............................30
4.1.1 度量模型的描述分析..............................30
4.1.2 度量模型的回归结果及分析...........................30
5 提高制造业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建议与对策............................38
5.1 优化股权结构..................................38
5.2 完善董事会治理制度.........................39
5.3 建立激励机制...........................39
5 提高制造业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建议与对策
5.1 优化股权结构
通过优化股权结构来提高制造业上市公司治理效率。在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时,可立足于股东性质、股份性质和股权集中程度等不同维度。若以股东主体性质的差异为划分依据,可将上市公司的股东划分为国有股东、法人股东、外资股东、社会股东等。这些股东所持有的股份又存在普通股和优先股两种类型。从股权集中程度这一维度来看,股权集中程度存在股权高度集中、股权高度分散、股权集中度介于高度集中和高度分散之间三种情形。当股权高度集中时,控股股东同时享有上市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当股权高度分散时,上市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也高度分离。股权是所有权的外在形式。从本质上来看,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本身就是不同利益主体相互博弈过程中而产生的制衡机制,而股东结构的合理性,与治理机制是否完全科学存在密切关联。
根据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假设 2a 成立,股权性质能够显著解释投资效率,在 1%的置信水平上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对于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性质为国有企业时,投资效率显著降低。根据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假设 2c 成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能够显著解释投资效率,在 5%的置信水平上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增加时,制造业上市公司对高管层的监督力度和权利能力增加,企业投资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根据本文实证结果,假设 2d 成立,股权制衡度能够显著解释投资效率,在 10%的置信水平上呈现显著正向相关关系,这表明如果股权制衡度下降,更容易产生非效率投资行为。股东持股比例不能过于分散。在多元化的主体持有股权的同时,也应当保证股权的适度集中;若股权高度集中,由控股股东掌握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权,当大股东间产生利益矛盾时,可能会引发内部治理机制失效的不良局面。当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产生利益矛盾时,大股东会借助自身在控制权上的优势来侵害小股东的正当权益;若股权过度分散,股东难以真正把控上市公司的决策经营权。当上市公司借助薪酬激励机制、绩效考核机制等确保经营主体立足于股东的利益立场来开展经营和决策活动时,会产生较高的代理成本,此时股东的收益水平也相应下降。
.....................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本文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最终的实证结果如下:独立董事所占比例与投资效率呈现显著正向相关关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投资效率呈现显著负向相关关系;高管薪酬水平与投资效率呈现显著负向相关关系;股权制衡度与投资效率呈现显著正向相关关系;监事会人员持股比例与投资效率呈现显著正向相关关系。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性质为国有企业时,投资效率显著降低。对于制造业企业内部而言,企业中控股股东对企业只可以获得所有权,无法构成对剩余资本的索取权,地方政府作为实际控制人缺乏监督经营决策者的动力,与此同时,由于国有企业本身存在特殊的股权结构和性质,同时承担着推动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共责任,由此会产生过度投资行为。
(2)当制造业上市企业中核心高管的薪酬水平相应提升后,其企业投资效率水平也会相应提升,当其提高薪酬后,核心高管将以企业利益为前提考虑自身利益,对投资项目作出客观比较和评估,减少投机倒把的钻空行为,通过优势项目的选择增加其企业的投资效率水平。
(3)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制造业上市企业之间的关系呈现为先增后降的倒“U”关系,即当增加第一股东持股比例,则其对企业高管层的监督力度和权利能力相应增加,随之使得制造业上市企业投资效率有着一定提升;当其持股比例达到临界值时,基于已有资源增多的负面效应,将使得企业在寻求资源期间谋取私利,进而使得企业原本增加的投资效率趋于减小趋势。
(4)股权制衡度同制造业上市企业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即如果股权制衡度下降,股权分散结构下个体股东缺乏参与公司治理与决策的机会,这使得管理层谋其私利的行为有机可乘,由此产生非效率投资行为。当股权结构和股权制衡度呈现为集中情况时,大股东会自觉提升监督和约束管理层的意识,推动企业投资效率的增长。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