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应收账款被关联方占用
三、存货异常
第二节 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
一、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个别风险因子分析
二、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一般风险因子分析
第三节 财务造假的后果分析
一、对公司的影响
二、对投资者以及中介机构的影响
三、对涉事人员的影响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控制个别风险因子的治理对策
二、控制一般风险因子的治理对策
参考文献
会计论文范文三:内部控制质量、分析师关注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
医图 2 2007-2020 我国医药企业年度投资额情况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债务融资成本影响因素、内部控制经济后果和分析师关注等相关的文献以寻找研究空间;然后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假设;最后以全部A股上市公司2012年至2019年的数据为样本,构建了三个模型以研究内部控制质量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以及分析师关注在这一链条中发挥的调节效应。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债务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2)上市公司分析师关注度与债务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3)分析师关注加强了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负向作用。上述结论在经过替换因变量和调节变量的衡量方法、改变样本区间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借助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三、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因素
一、微观因素
二、宏观因素
第二节 内部控制质量的经济后果
一、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
二、内部控制质量与高管薪酬
三、内部控制质量与外部监督机制
第三节 分析师关注
一、分析师关注的影响因素
二、分析师关注的经济后果
第四节 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
第五节 分析师关注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
第六节 文献述评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
三、信号传递理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
二、分析师关注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
三、内部控制质量、分析师关注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
第四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第二节 变量定义
一、解释变量
二、被解释变量
三、调节变量
四、控制变量
第三节 模型构建
第五章 实证分析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
第二节 相关性分析
第三节 多元回归分析
一、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
二、分析师关注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
三、内部控制质量、分析师关注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
第四节 进一步分析
一、企业产权性质异质性
二、分析师预测质量异质性
三、市场化程度异质性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一、替换被解释变量
二、替换调节变量
三、改变样本区间
第六节 内生性处理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会计论文范文四:新零售咖啡运营商瑞幸财务造假动因与影响研究
本文通过对新零售咖啡运营商瑞幸财务造假的过程进行回顾,分析了其通过虚增销量、夸大产品单价、虚增其他产品收入、关联方交易、虚增广告费用等手段进行财务造假。在分析其财务造假的动因时,本文从资本市场的逐利性与经营业绩的压力、商业模式上存在的缺陷、大股东及管理层缺乏诚信和职业道德操守三个方面分析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的诱因与动机,并详细从瑞幸咖啡对于咖啡市场的定位存在问题、其以优惠券为核心的烧钱模式导致客户忠诚度低、成本与收入之间的高度不协调等角度阐述了瑞幸咖啡商业模式存在的缺陷。从瑞幸咖啡内部控制不完善、新零售模式带来的可乘之机、法律制度不健全三个方面分析了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的空间。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与文献评述
1.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2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财务造假
2.1.2 新零售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GONE理论
2.2.3 舞弊三角理论
2.2.4 信息不对称理论
3 新零售咖啡运营商瑞幸财务造假案例介绍
3.1 瑞幸咖啡公司概况
3.2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经过
3.3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手段
3.3.1 虚增销量
3.3.2 夸大商品销售单价
3.3.3 虚增其他产品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