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范文栏目提供最新教育论文范文格式、教育论文范文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省域比较分析--以江苏、浙江为对象

日期:2020年03月14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303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003102324316424 论文字数:35996 所属栏目:教育论文范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程及成果质量、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达成度和社会满意度做出适当判断和科学评定。

2.2.3  改进功能

改进功能本质上是面向内在目标的。无论是建立指标体系还是应用成熟的指标体系,通过监测评价,从更全面和综合的角度,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调整策略到解决问题,才是指标体系的内在逻辑[39]。指标体系的完善,不仅体现在对方法和策略的完善上,还体现在对人们原有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追求的进一步提升上②,从而为教育现代化实现整体水平的提升服务。

2.2.4  预测功能

运用指标体系能够对过去教育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和现在教育现代化的建设进程进行动态监测,科学地评判国家和地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和目标达成度,并探寻和总结出教育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规律,以此为基础,对未来教育现代化建设地发展方向和重点趋势实施有根据地预测,从而引导各地采取有效整改措施,实现前瞻性、前沿性的科学发展。

..............................


第三章  两省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 PEST 因素分析 .................................... 17

3.1  政策变迁  (Politics):教育现代化的风向标 ...................................... 17

3.1.1  江苏省教育现代化政策演进历程与特点 ................................ 17

3.1.2  浙江省教育现代化政策演进历程与特点 ................................ 19

第四章 两省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文本比较 ................................. 26

4.1  宏观层面: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发展向度的比较分析 ................... 26

4.1.1  策略向度:非均衡发展的比较 ............................ 26

4.1.2  动力向度:创新机制的比较 ....................... 27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42

5.1  结论 ................................... 42

5.1.1  宏观层面 ...................................... 42

5.1.2  中观层面 ..................................... 42


第四章  两省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文本比较


4.1  宏观层面: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发展向度的比较分析

发展向度是指指标体系背后所蕴含教育现代化发展路径、发展机制、发展策略等方面的趋向①。本部分从宏观层面切入,具体分析两省的指标体系背后所蕴含增长方式、创新机制和非均衡发展方面的异同。

4.1.1  策略向度:非均衡发展的比较

非均衡发展作为指导落后地区实现经济带动式、跨越式发展的理论代表,其效果在经济领域已得到证明。同样,在教育领域也可以形成非均衡发展理论,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策略支撑,以指导国家对某些地区、高校或学科专业等实行有选择、有重点、有次序发展[65]。重点发展是指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调配到可以产生高教育效益的学校或学科的外援式发展策略。特色发展是指某些地区立足并依靠自身独特资源以赢得优势的内生式发展策略。优先发展是指在一个特定阶段内集中调配教育资源以发展某些学校或学科的政策性发展策略。

表 4-1  二级指标的创新机制比较

................................


结语


教育现代化是国家实现现代化是前提性工作和关键性环节。而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作为教育现代化测评任务的一种工具和载体,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及引导各地开展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意义重大。从省域发展来看,省、区作为国民经济区划分的重要单位,特别是经济发达的省域,对国家的整体发展意义重大。从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看,由于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其指标体系研究也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需要持续对其进行研究。因此,对江苏、浙江这两个同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域的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深入比较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且必要。

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首先,从教育系统内部出发,分析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内涵与特征、基本功能和价值取向,探寻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背后隐含的理论支撑和逻辑脉络。其次,从教育系统外部出发,以 PEST 因素模型为切入点,对两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背景、经济背景、社会背景与技术背景四个方面进行考察分析,总结指标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再次,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出发,对两套指标体系进行了分维度的比较分析。最后,结合上述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结论和启示,并归纳一套适用于各地区设计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一方面可以为各地建构、修订和完善指标体系提供参考,另一方面,通过本文归纳出的这套具有概括性、普适性、可比性、科学性的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不仅可以为国内之间、国际之间进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横向比较提供参照,也能为各地区内部进行教育现代化建设发展历程的纵向比较提供维度,从而归纳出一定的教育发展规律,助力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持续提升,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另外,本研究还存在一些继续改进的空间,由于笔者个人能力有限,没有对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监测实施与数据统计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另外,教育现代化涉及到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其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方面的影响因素繁多且复杂,本文仅选取了部分因素进行分析,缺少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深入挖掘和系统化梳理。此外,研究结论也仅仅是建立在江苏和浙江两个省的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基础之上,研究对象范围较小,后续研究的话可以选择更多的省域或区域样本进行深入系统地比较,使研究更加丰满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