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教育教学论文格式、教育教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社会故事教学运用于中度智障儿童青春期问题行为的干预探讨

日期:2021年11月16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621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10281157183071 论文字数:23366 所属栏目:教育教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相关标签:教育教学论文

本文是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本研究通过社会故事教学对一名中度智力障儿童青春期问题行为进行干预和个案研究是有效的。研究对象在社会故事教学干预后,正确进入男厕所、不玩弄生殖器两个目标行为明显改善:研究期间研究对象可以自行选择并进入男厕所,不玩弄生殖器。社会故事教学对智力障碍儿童正确进入男厕所、不玩弄生殖器行为干预的维持效果是有效的。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1 国家出台政策对特殊儿童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时代发展、国家物质文化水平上新台阶,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把特殊教育单独列为一章,体现了对特殊教育的进一步重视。纲要中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加快发展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议事日程,全社会要关心支持特殊教育” ,并首次提出“到 2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 30 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1]。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2014 年 1 月,教育部、发改委、民政部等 7 家单位联合编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 年)》,计划指出,更是明确指出国家及地方政府要加大对特殊教育的重视与投入力度,从安置形式、师资设备、教学内容与方式等多种渠道扩大特殊教育规模,提高特殊教育发展质量,切实保障特殊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权利[2]。 2016 年 12 月,教育部出台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在课程设置目标上明确指出“培养智力障碍儿童具有基本的生活所须的自理能力,初步了解青春期基本知识”[3]。换言之,特殊教育学校所设置的课程都必须把提升智障儿童生活技能纳入日常教学中加以学习、矫正、训练,使其习得基本生活技能,养成正确的如厕行为和习惯就是其中的教学内容。

2 社会故事教学在自闭症儿童社会技巧、生活技能应用提供借鉴

通过文献查阅发现,我国包括台湾地区许多研究员在社会故事教学法有较深的研究实践,多是运用于自闭症儿童的青春期问题行为、生活技能、同伴交往、沟通能力等方面,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自闭症儿童经过社会故事教学干预后,青春期问题行为、生活技能得到较好发展。尽管社会故事教学法较少在智障儿童身心行为方面运用,国外学者 Scattone、Tingstrom 与 Wilczynski 从理论上阐述了社会故事教学在智障儿童社会互动及青春期问题行为上具有可行性[4];台湾地区学者高荣亨通过单一被试实验研究佐证了社会故事教学法对随班就读轻度智障儿童社会技巧提升的有效性[5]。大陆地区两篇在普校随班就读的智障儿童青春期问题行为、生活技能方面运用社会故事教学干预显著效果提供了实证参考。

4基于此,社会故事教学法在自闭症儿童社会技巧、生活技能应用的成功为研究者提供了借鉴,而国外学者 Scattone、Tingstrom 与 Wilczynski 与台湾学者的实验研究也为研究者提供了参考依据。

........................


(二)研究目的和问题

1 研究目的

依据研究缘由,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中度智力障碍儿童通过社会故事教学改善其青春期问题行为,养成良好的性观念和生活习惯,并将其类化到自然情境中以及维持效果。即:

1.探讨通过社会故事教学,研究对象在随意进男女厕所、玩弄生殖器这两方面青春期问题行为改善提升情况;

2.探讨通过社会故事教学,撤回实验介入前提下,研究对象在随意进男女厕所、玩弄生殖器这两方面青春期问题行为的维持情况。

2 研究问题

依据研究目的,本研究期望探讨的问题如下:

1.社会故事教学介入后,研究对象随意进男女厕所行为改善效果如何?

2.社会故事教学介入后,研究对象玩弄生殖器行为改善效果如何?

3.社会故事教学撤回后,研究对象随意进男女厕所行为改善的维持效果如何?

4.社会故事教学撤回后,研究对象玩弄生殖器行为改善的维持效果如何?

.................................


二、文献综述


(一)智障儿童青春期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

智力障碍儿童由于生理缺陷所表现的性生理发育成熟与性心理发展滞后之间不对等的关系,再加上青春期教育的缺位,许多智力障碍儿童经常会出现一系列青春期问题行为[13]。中国香港地区有关研究表明智力障碍儿童尤其是中度及重度智力障碍儿童者所呈现的与性有关的问题行为十分严重,最明显的是智力障碍儿童在公共地方暴露自己的生殖器;第二是抚摸他人生殖器[14]。韩国的一项关于性行为调查研究显示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出现最高的是自慰,其次是在公众场所暴露性器官,男性出现性行为问题的明显要高[15]。杨丹蓉研究所得出结论认为,智力障碍学生与性有关的问题行为里发生率最高的是以下五种行为;在公共场所自慰;过分裸露或者暴露身体隐私部位;不当的触碰他人的身体部位;对他人做出猥亵动作;对他人说猥亵的语言。这些问题行为大都发生人多的公共场合[16]。该研究的结果与香港福利署和韩国的研究结果类似。

综合所查阅的文献可以发现,更多的智力障碍儿童在青春期都会出现一些与社会文明规范不相符的问题行为,这些行为不但不利于日常生活,同时也给周边人甚至社会的正常交往活动带来了不利影响。

表 3-1    目标行为操作定义说明表

表 3-1    目标行为操作定义说明表

.............................


(二)智障儿童青春期问题行为的教育干预现状

青春期教育是根据个体青春期这一特定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所普遍存在的问题行为所进行的专门的、针对的教育。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在面对智力障碍儿童各种不符合社会规范的青春期问题行为缺乏规范,合理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常常都只能采取粗暴的方法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法不仅效果事倍功半,而且也会给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17]。

因此,很多研究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熊利平认为,在青春期性教育方面,智力障碍儿童应当与普通同龄儿童的性教育一样有其同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性教育过程中要坚持终身教育、综合教育、正面教育的原则,循序渐进注意教育技巧[17]。刘灿在他的研究中将智力障碍儿童性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分成三个学段:低学段、中学段、高学段[18]。

兰继军提出了“人际圈理论模型”,他认为教师可以釆取分类教学、组合教学、区分教学、比较教学、归纳教学等方法,坚持实用性、情境体验让学生学会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学会与人相处[19]。种华东提出进行一对一的个别化教育;注重学生之间的障碍程度的差异性,分层教学并突出教学重难点,运用直观教学表达抽象概念[20]。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我国智力障碍儿童的青春期性教育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1)近几年才开始逐渐引起关注,直到最近十几年才开始出现较多的研究,说明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许多空白的经验借鉴;(2)过于注重理论的研究,实践研究较少。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力障碍儿童青春期心理生理特征的阐述,较少有实证研究针对怎样解决智力障碍儿童青春期性问题行为。

..................................


三、研究设计 ........................................... 11

(一)研究思路 .......................................... 11

(二)研究方法 .................................. 11

四、研究结果 ......................................... 20

(一)研究信度与效度 .................................. 20

1  观察者间一致性信度 ...................................... 20

2  社会故事文本检核 ............................................ 21

五、结论与建议 ..................................... 28

(一)研究结论 ........................................... 28

(二)研究创新 .................................... 28

(三)研究局限 ................................... 29


四、研究结果


(一)研究信度与效度

1 观察者间一致性信度

在本研究中,为确保目标行为观为观察的有效性,研究者邀请一名同班搭档班主任参与研究,对目标行为的观察进行观察者间一致性信度考察。通过对目标行为的定义和目标行为的观察记录的研究,在不干扰情况下直接记录了两个目标行为。因为干预过程很长,研究者随机选取超过不同阶段总量的二分之一,基线期(A1)阶段的 6 天、第一次处理期(B1)阶段的 8 天,第二次基线期(A2)阶段的 3 天,第二次处理期(B2)阶段的 8 天,撤回期(C)阶段的 2 天,共进行了27 天的评估,以分析观察员之间的一致性可靠性。

表 4-2  观察者一致性评分表

表 4-2  观察者一致性评分表

如表所示,研究对象的 2 个目标行为总体的观察者一致性为 90.6%,不同观察者之间的观察一致性较高,表明干预过程的有效性。

...............................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与研究创新

本研究通过社会故事教学对一名中度智力障儿童青春期问题行为进行干预和个案研究是有效的。研究对象在社会故事教学干预后,正确进入男厕所、不玩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