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教育教学论文格式、教育教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英国课程作业对我国的启示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781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1002231123039949 论文字数:0 所属栏目:教育教学论文
论文地区:其他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相关标签:英国课程作业实践
关键词:课程作业;研究性学习;独立意识;帮助文件;制约因素;


    英国中学分为GCSE、As-Level与A-Level。其中GCSE为两年,相当于我国的初中;As-Level为一年,相当于我国的高一;A-Level为一年,相当于我国的高二、高三年级。从GCSE开始,学生有权利按照自己的兴趣选修课程。从2001年以来,GCSE的学生至少要选五门学科的课程,考试合格者,便可直接升人As-Level。As-Level的选课与GCSE所修的课程是有延续性的。如果你在GCSE时选修Art(艺术),在As-Level就不允许选此门课程。另外,如果你在GCSE时选修了Physics,但成绩不是很好,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这也许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你学习这门课程的能力),就不会允许你再选 Physics。只有As-Level考试通过后,才能升人A-Level。A- Level的课程与As-Level的课程相同。

    在英国,学生的学习成绩既包括考试成绩、每天的笔记、撰写的报告、图表、数据、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以及收集的自然标本等,还包括学习态度(课堂上的参与和出勤率)、作品评析或所写的文章等。凡是学科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实践活动能力(主要指实验技能、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均以“课程作业”  (Course· Work)的形式进行考查。因为这些能力不是一次笔试、统考所能考查的,需要由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考试。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学科等的实验操作、研究报告,数学“建模”、英语口试等。

    一、英国中学“课程作业”的内容和作用

    “课程作业”的内容、评分标准都是有统一要求的,其分数一般占学科总成绩的25%~40%。“课程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实验报告、论文、调查报告、实际操作、设计。其作用是弥补统考,特别是笔试对考生知识、能力考查的不完整性,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英国中学的“课程作业”与我国的“课后作业”、“单元作业”的比较

    英国中学的“课程作业”与我国中学的“课后作业”、“单元作业”在作业编制、布置和完成时间、作业题型、作业过程、作业方式、思维类型、答案形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异具体内容见下表

  

英国中学的“课程作业”与我国的“课后作业”、”单元作业”比较

        类别

差异

项目
 单元作业(中国)
 课后作业(中国)
 课程作业(英国)
 
  作业编制

 

  布置时间

完成时间

 

 作业目标
 

  作业题型
 

作业过程
 

作业方式
 

思维类型

 
 

答案形式
 

 

评价方式

  

学习中的作用
 教师

 

课后

当天(校内或家庭)

 

巩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专项练习题、微型实验等

“巩固一模仿”或“巩固一模仿一迁移”

以个体完成为主

 

以模仿为主

  

一般以“根据教材的表述作出基本答案” 为主要形式,即封闭型。

用分数、等第来区别优劣,由教师评价

 

巩固知识,起积累、奠定基础的作用
 以教师为主

 

课后

两天至一周内(校内或家庭)

巩固并提高一个单元的知识、能力训练

综合考题、小型调查题等

“预习一听讲”、“复习一理事一提高”

以个体完成为主,有时辅以群体讨论等

由模仿向生成性思维、综合运用能力  转化

 半开放型

 
 

用分数、等第、评语等区别优劣,以教 师评价为主

迁移知识,超转化、提升的作用
 在整体计划、环节指导上教师负有责任,但学生有很大的自主权

课前或课后

时间较长,最长可达一个学期

 

专题型、综合型的探究能力训练

 

研究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

 

检索——实验或调查——研究——形成成果

由个体完成

 

以探索、创造性思维为主

  

开放型

 

 

 

以无形评价、开放性评价、群体评价为 主

 

运用知识、逐步学会解决问题或创新方法
 


    三、英国中学“课程作业”的特点

    第一,以通过综合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

    第二,在作业过程、完成方式、题型或成果显示乃至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

    第三,完成作业的时空很广阔,对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增强广泛收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大有益处。

    第四,作业不是单项性的,往往是综合的、系列的。

    第五,作业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主安排完成,教师在整体计划和环节指导上承担很重要的责任。

    四、英国中学“课程作业”对我国研究性学习的几点启示

    启示一:研究的内容具体,摸得着、看得见。在我国以及黑龙江省进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验学校里,普遍出现了中学生选题难的现象。许多课题进行不下去的原因是课题过大、过于宏观,或所需资料、设备材料无法获取等,开始的没想完成不了。的确,研究性学习的原则是重过程、重体验,不重结果,但如果我们的选题能摸得着、看得见,为学生的生活、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所接受,这样的探究过程不是更实际、更有意义、更具真实感吗?而进行研究的学生也会因此而养成一种责任感和务实精神。

    启示二:帮助文件细致、具体,指导性强。《全球教育展望》杂志2003年第7期发表了《我国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现状调研报告》的分报告《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来自学生的调研报告》。在该报告的调研结果部分,关于研究性学习现阶段实施情况的制约因素的调查分析中这样写道:“学生们在研究过程中对于研究方法的运用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有30.8%的学生将‘不知道怎样开展研究’列为首位的制约因素。尽管62%的学生非常希望能够自主摸索研究方法,但在遇到困难时首先选择‘向教师求助’的学生占 45.5%,小组自己解决的占29.8%。反映出学生们独立意识与独立探究能力之间不均衡发展的特点。这提示我们,教师在培养学生独立探究能力的同时,必须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指导,既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也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这种高超指导技能的获得肯定离不开实践。但其背后更深层的支持则是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设计理念的准确解读,这与其说是对教师的挑战,毋宁说是对本课程设计者和决策者的挑战”。人大附中研究性学习专职教师、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的总课题组副组长周庆林老师也认为,“学生们在研究过程中对于研究方法的运用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对本课程的设计者和决策者提出如何解决此问题的深层反思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中国有句古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我们能在学生正式进行专题研究之前,为学生提供科研方法训练 (人大附中周庆林老师的建议)以及类似英国课程作业中的细致深入的有启发性的“帮助文件”,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将会有助于消除不良的制约因素,确保研究性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韩永勋,孙玲.中等教育考试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美]国家研究事务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Z].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3][苏]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刘本固.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5]许责荣,张剑杰.“阶段性作业”探微[J].上海教育,2001,(4).

[6]周庆林.研究性学习指导[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